楊斌[閩江學院教授]

楊斌[閩江學院教授]
楊斌[閩江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斌,男,1962年出生,福建連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家。曾任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副主任、教務處處長,現為省屬本科高校閩江學院院長,多次參與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重大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的決策諮詢。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斌楊斌

1979年考入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先後於1983年、1986年、1989年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此後留校任講師。

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6年起任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博士生導師。

1991年至1995年任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副主任,

1995年至2002年任廈門大學教務處處長、廈門大學甌江學院和晉江學院院長,

2002年8月起任閩江學院校長。先後赴英國約克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美國麻省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或客座教授。

現任中國稅務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福建省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國際財政學會(IFA)個人會員。

成長經歷

楊斌楊斌

楊斌是文革後第一代沒有經歷過上山下鄉洗禮的高中生,兩個叔叔一個畢業於北大,一個畢業於福建師大,父親是縣稅務局長,書香之氣甚濃,家學淵源頗厚,楊斌從小就喜歡閱讀大量書籍。

1970年代的中國很多地方高中沒有設立文科課程,他是在1979年以縣裡的文科狀元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財政金融專業,但很多課程是靠自學。其實早在1978年,還是高一學生的楊斌(當年只有高一高二沒有高三)經學校推薦作為尖子生就參加了高考,分數已經達到錄取線,因為不滿意錄取的學校而放棄。

能在高考的獨木橋上肆意跳舞,受益於日常生活中海量的閱讀和自學,楊斌把這個習慣帶進了大學。

當時中國高校教師隊伍青黃不接,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楊斌覺得某教師上課無趣,他就在課堂上看自己想看的東西。有一堂關於基本建設預算管理方面的課,楊斌正魂游天外,突然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趕緊向左右求救才僥倖過關。

身為學習委員的楊斌從來都坐在後面幾排,愛聽不聽,但是期末論文楊斌從來都是做得最好,他不聽課是因為課本都看過了,老師的照本宣科對他無用,他喜歡泡圖書館自習室,時間抓得很緊。

佛經聖經、從奧修到老子,楊斌涉獵很廣,甚至還有一段時間專門研究唐詩。但這並不妨礙楊斌從學士一路讀到經濟學博士,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並發揚光大。

職業經歷

楊斌楊斌

2002年,福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閩江職業大學合併組建成為福建省屬本科高校閩江學院

關於院長人選,有關方面想從老牌高校中尋找一位在學術上有造詣、管理上有經驗的人,將這個剛剛“專升本”根基未穩的新興院校注入優秀的辦學理念並帶入高水準發展軌道。時任廈大教務處處長的楊斌雀屏中選。

“2002年7月,當組織上第一次找到我時,我聽都沒聽說過閩江學院,上網也沒查到。我不想來,廈大也不同意。”後來,領導親自說服並多次協調有關方面,2002年8月,楊斌正式成為閩江學院首任院長。

當時的大學城幾乎還是個工地,荒涼突兀在一片田野中,沒有公車通行,教職員工上班很困難。“總部搬遷到大學城,上班第一天員工到不齊,呵呵,只有辦公室的幾個人。”

有著7年教務處處長經驗的楊斌在空蕩蕩的校園迅速做出了兩個決定:“到大學城上班的,每人每天補貼30元;向公交公司租賃校車接送每位老師,保證上下班不遲到。”

但作為奠基校長的楊斌,真正要面對的是如何在一張半舊的白紙上從頭開始畫藍圖。儘管推行“研究型”大學發展方向是成為一流大學的上策,但楊斌認為,閩江學院根基尚淺,人才培養要走新路。

他為閩江學院做的大方向定位是:以學生的就業、執業和創業為著眼點,培養套用型人才。因為根基淺,恰恰沒負擔,楊斌培養人才的這條新路子走得飛揚灑脫。

他把行長、局長、總經理等用人單位領導人請來做兼職教授,講述對人才需求的渴望和具體要求,請他們參與教學計畫的修訂;按福建省主導產業設定和改造學科專業,例如,把長春某大學相關係科幾乎整建制挖來,成立服裝系,和企業做訂單式培養;連歷史學也要求其往套用史學方向發展……

錢少、時間短,楊斌暫時沒有做研究型一流大學的目標,他說:“學生本科畢業後大部分還是要就業,我們的定位就是讓學生畢業後都能找到好工作,我們照樣可以在套用型人才培養上實現一流目標。”

短短5年,閩江學院的本科專業由最初的6個增加為30多個,建立了16個系,旗下的軟體人才培養基地(軟體工程學院)位居省內一流,愛恩實達國際學院成為我省最大的往海外輸送人才的基地。

管理風格

楊斌給閩江學院制定了“愛心教育”的主線,要求所有的教職員工以愛心面對學生,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熱情服務學生,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誰和學生衝突動手了,我一定開除他。”“對學生愛理不理,臉難看門難進的工作人員,我不會使用他;沒有愛心的老師是不合格的。”

楊斌是全國著名的財政學家,進京開會見到財政部和教育部司長,直言不諱:“國家財政預算內收入一年就有4萬多億,加上土地等其他收入都快6萬億了,而目前所有高校學費加起來每年也不過八百億,我主張中國大學生都免費上學,構建和諧社會千條萬條,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是第一條。”

這樣貧困生就不會有後顧之憂。“貧困家庭往往將其翻身的希望寄託於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並獲得好職業。如果貧困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學費、生活費沒有著落,思想就有負擔,對比其他同學其潛能開發就可能受到限制,如果這樣畢業了也很難找到理想工作,那么家庭翻身的希望就會破滅,社會兩極分化就會出現並加劇,不和諧的情況就產生。”

一個大學校長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所大學的特色,影響從這裡走出去的莘莘學子。在楊斌的辦公室里懸掛著四個字“光而不耀”,語出老子的《道德經》,這也是他給每位學生的贈言。

榮譽獎項

1996年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8年入選教育部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2001年被評為福建省首批“閩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代表作品

著述或主編《財政學》、《中國稅改論辯》、《稅收學原理》、《國際稅收》、《稅收學》、《國際稅收制度規則和管理辦法比較研究》、《治稅的效率和公平》、《中國稅制實務》、《涉外稅收管理》、《國家稅收理論與實務》、《比較稅收制度》等著作、教材。

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財政研究》、《稅務研究》、TaxNoteInternational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80餘篇。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教學成果獎21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