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搌緒

楊纘緒,字述周,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是同盟會的早期成員之一。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楊纘緒,字述周,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他早年求學於湖北將弁堂,後留學日本戶山陸軍大學。留學時在日本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是同盟會的早期成員之一。回國後,歷任湖北各軍營操教習和湖北陸軍四十二標標統(團長)。他雖是清朝軍官,暗中卻在積極致力於反清活動。1908年,楊纘緒奉命率部移防伊犁,先任伊犁陸軍標統,後升協統(旅長)。他和同盟會員馮特民(又名馮一)、李亞權(又名李輔黃)、黃立中等革命志士一起組織、發動和領導了伊犁起義,先後任起義軍總指揮、新伊大都督府總司令部部長、軍務部長、前敵總指揮。新(指迪化楊增新一方)伊(指伊犁起義一方)議和後任伊犁陸軍師長、伊犁鎮總兵,後由北京政府授中將軍銜。
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和楊增新的欺騙利誘,在伊犁起義形勢一派大好的時候,楊增新與伊犁方面達成和議,伊犁起義的革命成果被楊增新所竊取。楊增新陰險毒辣,一登台,就決心削弱和消滅伊犁革命力量。為了把伊犁起義的中堅人物分散各處,楊增新通過北京袁世凱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年)10月27日任命楊纘緒為喀什噶爾提督兼外交特派員;又任命馮特民為伊犁外交司長兼伊塔觀察使;李亞權為伊塔鎮台;黃立中為伊犁駐京代表。當時,楊纘緒以為革命成功了”,不顧馮、李等人的極力勸阻,接受了提督的任命,決定宋喀什赴任。楊增新見陰謀得逞,欲先拿“勢力雄厚,深得民心”的楊纘緒開刀。他要楊纘緒赴喀什就任之前,先輕裝到迪化與他“面商軍政大事”,妄圖乘機除掉楊纘緒。但楊纘緒識破了楊增新的詭計,以“南疆政局混亂,宜先去喀什,待南疆大局穩定後,再赴迪化”為藉口,謝絕了“邀請”。楊纘緒率領部分伊犁新軍官兵由冰達坂小路秘密地直奔南疆,於1913年初抵達喀什,從暫代職務的回城副將楊得勝手中接過印信,正式就任了喀什噶爾提督。楊纘緒離開伊犁後,由於革命力量被分散,留在伊犁堅持鬥爭的馮特民和李亞權終於未能逃脫厄運。楊纘緒到喀什不過一年,馮、李就被楊增新殺害於伊犁惠遠城。

歷史事件

1912年6月21日,喀什道所屬於闐縣策勒村發生了以維吾爾族農民蘇朴爾格和喀什哥老會黨熊高升為首的“策勒村事件”。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辛亥革命後,沙俄駐喀什領事索柯夫指使其秘書貝倫斯在南疆廣泛活動,鼓動沙俄在各地的“鄉約”(即商頭)以利誘惑,非法登記“俄僑”。宣稱:中國公民一經鄉約“登記”成為“俄僑”,就可以享受領事裁判權和免稅權,從而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于闐策勒村的“鄉約”色依提阿吉在策勒村交結無賴之徒,脅迫和誘騙少數策勒村人加入了俄籍。色依提阿吉還和一些登記成“俄僑”的假“洋鬼子”,建立了“俄僑”組織和“俄僑”武裝,並設立據點,橫行鄉里,強占水利,欺壓百姓,抗交租稅,拒服差役,引起當地廣大民眾的強烈義憤。蘇朴爾格帶領當地百姓四處申訴,但求告無門。在喀什哥老會的支持下,忍無可忍的策勒村人民由蘇朴爾格和熊高升率領,與所謂“俄僑”發生了衝突。由於色依提阿吉首先開槍打死2名喀什哥老會黨和村民,憤怒的人們火燒了色依提阿吉的巢穴,燒死和打死了色依提阿吉的爪牙29名,其中真俄僑1人。色依提阿吉乘黑夜化裝成女人潛逃。
事件發生後,沙俄發表了歪曲真象的報導。駐喀什俄軍炸開喀什北門,300多人一舉人城,將機槍架在道署(今喀什行署)門前,威逼喀什道尹王炳塹,要求我國賠償撫恤金80萬兩,並將所謂與事件有關的和闐州牧唐允中、于闐知事沈永清及蘇朴爾格和熊高升等180人處以死判。王炳塹與沙俄領事索柯夫談判多次,毫無頭緒。楊纘緒到喀什後,接替王炳塹與沙俄駐喀領事會商處理此案。經楊提督和索柯夫反覆多次交涉後,1913年2月下旬,喀什特設審判廳,處理“策勒村事件”,由楊纘緒和喀什道尹、疏附縣知事等人為審判官。所謂“罪犯"178人由策勒等地押到喀什。開庭後,蘇朴爾格等人毫無懼色,把被告席當成了講演台。他們滿腔義憤地控訴了色依提阿吉威逼策勒人加入俄籍和“霸占田園水利,抗納糧稅,奪人妻女,慘殺百姓”等等罪行。蘇朴爾格一針見血地指出:產生策勒村事件的禍源“都是從俄國來的”。蘇朴爾格在法庭上的英勇鬥爭,受到各族人民的稱讚。在廣大民眾鬥爭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楊纘緒對沙俄的無理要求進行了有力的抵制。
詳細調查了策勒村事件的起因和過程之後,楊纘緒在法庭上當庭痛斥色依提阿吉,他義正辭嚴地說:“此案色依提是禍首,因他乾日跋扈,欺壓人民,又威逼中國公民加入俄籍,才生出此重大案件。”楊纘緒還反覆向俄國領事強調:“死於策勒村事件者,除1人外,均為中國公民,又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應由中國依法自行處理,俄國領事投有必要無事自憂。”由於蘇朴爾格等人的英勇鬥爭和楊纘緒的據理反駁,索柯大、貝倫斯和色依提阿吉狼狽不堪。沙俄見談判桌和法庭上得不到便宜,就妄圖以軍事優勢壓服楊纘緒,遂向喀什增兵一千,並積極列陣備戰。楊纘緒臨危不懼,召集各族知名人士密商辦法,迅速招收了各族壯士數千人,組成了新軍一旅,秘密訓練一周,“專教報名、立正、向左右轉、騎馬、托槍等姿勢,發給全套武裝,以備交涉之日點驗,示威俄領。”新軍訓練完畢,楊纘緒又約索柯夫會談,而且親自陪同他去操場檢閱新軍操練。索柯夫領事見喀什驟增如此多的兵力,而且軍容整齊,態度轉變,囂張氣焰收斂了許多,只好重新坐下來談判,並不得不作出了一些讓步,放棄了部分過份的無理要求。
楊纘緒“處斯艱局,益勵其志”,與索柯夫反覆交涉,筆舌力爭,但求不傷國情,不失主權”,盡全力維護了國家和民族利益。但是,袁世凱政府接受了沙俄的“道歉、懲凶、賠償”三項條件,責令楊纘緒“與俄領事速商辦此案,刻日議結。”出賣了民族利益,使楊纘緒的力爭大大受挫。1913年10月,楊纘緒與索柯夫在喀什漢城(今疏勒)提督臨時交涉機關辦事處簽訂了關於策勒村事件的十項清折,策勒村事件暫時結案。中國認賠撫銀近7萬兩。中國官吏唐允中和沈永清一降一革,並罰以巨款。熊高升被判徒刑12年。蘇朴爾格等30人被判徒刑4—10年。但和俄方原來的無理要求相比,中方無一人判死刑。其餘俄方控告之策勒民眾,均破宣布無罪開釋。同時,色依提阿吉也被提解回俄國,交高等審判廳,按照中國行政官審定之供詞,依俄國法律從重治罪,還規定刑滿之後,永不準再到中國地面。在當時沙俄重兵威脅,袁世凱賣國求榮之時,策勒村事件能如此結案,已實屆不易。楊纘緒在處理此事件中表現出的民族氣節和嚴正立場,是值得肯定的。
策勒村事件結案後,沙俄駐喀什軍隊撤回俄境,被俄軍炸毀的喀什北門也由俄方修復。楊纘緒在喀什處理“策勒村”事件時,為了對抗沙俄的武裝挑釁,顯示中國人民不怕武力威脅的決心,曾從喀什和莎車、和闐等地招收維漢青年,編練新軍一旅。所屬部隊有步兵一團兩營,馬隊一團兩營,警衛馬隊一連,炮隊一營,軍樂隊一隊。這支新軍和他從伊犁帶來的部隊,成了他的基本武裝力量。楊纘緒曾留學日本,專攻軍事,文武雙全,在當時的新疆是難得的將才。
楊纘緒是老同盟會員,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他在喀什立穩了腳跟,必然給楊增新造成威脅。楊增新得知喀什擴兵的情報,認定楊纘緒擴兵自雄,勢必與自己爭鋒,於是又使出“利用回族”的一貫伎倆,決定派其親信馬福興率回隊20營前往喀什“查辦”。楊纘緒聞知,料想難與馬福興抗衡,在馬尚未抵達喀什時,就借“丁憂”(清朝規定,官員若父母去世,則三年不能任職,叫作丁憂)之機辭職。為了防備楊增新的迫害,楊纘緒改裝易服,經俄國西伯利亞直接返回了湖北,他的部隊被楊增新改編。
楊纘緒被迫辭職離開喀什之後,楊增新還不罷休。他在1914年,通過北京政府陸軍總長段棋瑞上書袁世凱,控告楊纘緒在喀什與黃興、李烈鈞遙相呼應,意欲獨立,企圖借袁世凱之手除掉楊纘緒。但1914年8月,袁世凱批令:“陸軍呈‘前新疆提督楊纘緒,奉飭免予查辦’。”楊增新借刀殺人的陰謀又一次落空。
楊纘緒1913年初到喀什,同年8月底東歸。半年多來,他大力扶持喀什哥老會,發展了辛亥時期喀什的革命運動。尤其在處理“策勒村”事件中,他盡力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利益,有一定的貢獻,是喀什近現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值得各族人民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