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利益

民族利益

民族利益是民族關係的核心,各民族關注的中心,能否正確處理民族利益問題,不僅關係著民族關係能否健康發展,各民族能否團結、而且關係到社會的安定,社會主義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正確對待民族利益問題,辯證地處理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係,在開放的環境中促進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利益問題。 ”(《列寧全集第二版第24卷第61-62頁)可見,承認民族自決權,是被壓迫民族維護自身民族利益的需要,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利益的需要,但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其真正的和主要的任務不是促進各民族的自決,而是促進各民族的無產階級自決。

民族利益民族利益

民族利益是民族關係的核心,各民族關注的中心,能否正確處理民族利益
問題,不僅關係著民族關係能否健康發展,各民族能否團結、而且關係到社
會的安定,社會主義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正確對待民族利益問題,辯證
地處理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係,在開放的環境中促進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利益問題。
民族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既存在矛盾,又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達到融合、
統一。馬克思認為在民族社會或民族國家內部,民族利益實質上是統治階級
的階級利益,因此,分析一個民族國家時,首先套用階級分析的方法進行分
析,確認這個民族國家中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因
為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質上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民族的
統治實質上是階級的統治,民族是統治階級的民族,民族社會內部階級利益
決定著民族利益。列寧運用階級分析的觀點分析了帝國主義時代的民族關係,
認為少數幾個資本主義民族國家在侵略擴張的過程中和大多數被侵略、擴張的
民族國家形成了尖銳對立的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的關係,因此,資本主義國
家的無產階級應支持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被壓迫民族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同
時也是在消弱壓迫民族的統治力量,幫助壓迫民族國家內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斗
爭,因此,無產階級必須支持被壓迫民族爭取民族自決權的鬥爭。列寧不僅清
醒地看到了世界範圍記憶體在著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而且清醒地認識到沙皇
俄國從16世紀到19世紀末長期的侵略擴張中建立起的龐大的帝國內部也形成了
尖銳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關係,因此,俄國無產階級必須允許和支持俄國
境內的100多個被壓迫民族享有民族自決權和為獲得自決權進行的鬥爭,因為這
不僅“是遭受沙皇君主制度空前的民族壓迫的俄國多數居民的要求”,“也是
大俄羅斯居民本身的自由事業的要求,因為不根除黑幫的大俄羅斯民族主義,
要俄羅斯居民就無法建立民主國家。”(《列寧全集第二版第24卷第61-62頁)
可見,承認民族自決權,是被壓迫民族維護自身民族利益的需要,也是無產階
級革命利益的需要,但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其真正的和主要的任務不是促
進各民族的自決,而是促進各民族的無產階級自決。我們應當永遠無條件地努
力使各民族的無產階級最緊密地聯合起來。只有在個別的特殊情況下,我們才
能提出並積極支持建立新的階級國家或者用比較渙散的聯邦制的統一代替一個
國家政治上的完全統一等等要求”。(同上,第7卷第218頁)可見,在列寧看
來,“只有當民族壓迫和民族摩擦”使各民族“共同生活完全不堪忍受,並且
阻礙一切經濟關係時”,民族的分離,建立鬆散的聯邦才是合理的,而且俄國
各民族的“居民民眾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十分清楚地理上和經濟上聯繫的意
義,大市場和大國家的優點”,(同上,第25卷第251頁)因此無產階級奪取
了國家政權,建立了各民族平等的國家之後,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大國更有利於
維護各民族的利益,十月革命勝利的當天召開的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就
宣布新政權保障俄國各族人民享有自決權,並相繼承認了宣布獨立的一系列民
族共和國。獲得了自決權的俄國 少數民族由於長期在大俄羅斯壓迫下形成的
對俄羅斯人的敵意難以短時間消除,對新政權能否真正保證他們享有充分的民
主與平等存有疑慮,這種情況下,列寧考慮到大多數民族都害怕建立像沙皇時
期那種高度集中的統治,對列寧倡導的民主集中制的國家政權不太了解,於是
列寧接受並採用了聯邦制的國家結構形式,可以說,聯邦制本身就是當時環境
下兼顧民族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產物,是辯證處理民族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關係
的體現,既體現了民族利益,又不致使俄國四分五裂、驟然解體,危害國家整
體利益,同時也為俄國將來向民主集中制的國家發展創造了條件。當然,列寧
在最大限度地滿足民族利益的同時,認識到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不僅存在著同
一性,也存在著矛盾衝突性,一旦發生了衝突,他要求應以國家利益為重,因
為在新的政權建立之後,無產階級的利益、國家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利益是完
全統一的,他說,任何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不違背馬克思主義和整個社
會主義的原則,那就不能否認,社會主義的利益高於民族自決權的利益。為了
實現芬蘭、烏克蘭及其他民族的自決權,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做了它所能
夠做的一切,並且還在繼續做下去。但是,既然具體情況是,為了幾個民族
(波蘭、立陶宛、庫爾蘭等)的自決權遭到侵犯這件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
生存,目前受到了威脅,那就很清楚,保存社會主義共和國是更高的利益。”
(同上,第33卷第254頁)同理,1918年當列寧認為成立西伯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會給鞏固蘇維埃國家政權帶來危害時,就堅決地給予制止。鑒於俄國歷史上大
民族主義給民族關係的正常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列寧不僅側重批評了大民族
主義,而且要求大民族作出一定的讓步,以抵償本民族在歷史上對小民族的剝
削和壓迫,消除小民族對大民族的不信任心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