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堤景行

楊堤景行

楊堤景行是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著名景點之一。西湖新十景之七楊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橋,遙對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後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賢祠,因這裡德賢匯集所以橋名題作“景行”。“景行”原意指大路,這裡引申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楊公堤景名題作“景行”,可謂形神兼備,既表達了後人對於楊孟瑛浚湖築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三賢的祠景致的遺韻所在。在這裡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更有著熏熏的德風拂揉著人的面頰。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楊堤景行楊堤景行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鄭玄註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
朱熹則註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
比喻崇高德行使人敬慕,值得仿效。
楊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橋,遙對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後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這也是楊公堤上至今唯一尚存橋拱圈舊構的古橋。楊公堤景名題作“景行”,形神兼備,既表達了今人對於先賢楊孟瑛浚湖築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景致的特點,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
楊公堤是為紀念楊孟瑛而命名的。“楊公”指楊孟瑛,宇溫甫,四川豐都人。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元滅南宋後,人們把南宋的覆滅歸罪與西湖,從此官府對西湖不但廢而不治,且任豪門占湖為田。此風一直到明朝中期,當時西湖已處於泯滅的危境。
1503年,楊夢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顧一切,力排眾議,經朝廷批准後,
於1508年2月2日開始疏浚西湖,“性知執法,心在利民”,語出楊孟瑛當年的《開湖告諭》。
耗時152天。當時拆毀田畝3481畝,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補益蘇堤,大部分的淤泥築起一條與蘇堤相對,北起仁壽山、馬嶺山腳,南至赤山埠、錢糧司嶺東麓,連線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長堤,堤上建六橋。
後人為紀念楊孟瑛,稱此堤為“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西湖始復唐宋之舊,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後人為紀念楊孟瑛,稱此堤為“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

主要景點

楊堤景行楊堤景行
2007年三評西湖十景之七:楊堤景行
在這裡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更有著熏熏的德風拂揉著人的面頰。
“景行”
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楊堤景行
典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鄭玄註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
朱熹則註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
比喻崇高德行使人敬慕,值得仿效。
楊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橋,遙對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後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這也是楊公堤上至今唯一尚存橋拱圈舊構的古橋。楊公堤景名題作“景行”,形神兼備,既表達了今人對於先賢楊孟瑛浚湖築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景致的特點,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
楊公堤是為紀念楊孟瑛而命名的。“楊公”指楊孟瑛,宇溫甫,四川豐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元滅南宋後,人們把南宋的覆滅歸罪與西湖,從此官府對西湖不但廢而不治,且任豪門占湖為田。此風一直到明朝中期,當時西湖已處於泯滅的危境。
1503年,楊夢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顧一切,力排眾議,經朝廷批准後,於1508年2月2日開始疏浚西湖,“性知執法,心在利民”,語出楊孟瑛當年的《開湖告諭》。耗時152天。當時拆毀田畝3481畝,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補益蘇堤,大部分的淤泥築起一條與蘇堤相對,北起仁壽山、馬嶺山腳,南至赤山埠、錢糧司嶺東麓,連線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長堤,堤上建六橋。
後人為紀念楊孟瑛,稱此堤為“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西湖始復唐宋之舊,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
景行橋
楊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橋,遙對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後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賢祠,因這裡德賢匯集所以橋名題作“景行”。“景行”原意指大路,這裡引申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
楊公堤
楊公堤是與白堤、蘇堤齊名的“西湖三堤”之一,西湖楊公堤位於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與西面的蘇堤六橋前後呼應,合稱為“西湖十二橋”。
楊公堤全長3.4公里,北起靈隱路,南至虎跑路,串聯起曲院風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和花港觀魚等著名景點,楊公堤附近還有黃蔑樓、環湖碧舍、蘭苑、景行古橋、趙公堤等23處歷史文化景觀也,堤上六座石拱橋端莊秀麗.其中隱秀橋、景行橋可供遊船通行。
楊堤景行
人在堤上走,從北到南方向,堤東有曲院風荷、郭莊、丁家山景區、紅櫟山莊、花港觀魚等景區;堤西有環碧湖舍,現為金庸茶館,金沙港文化村酒旗招展,金溪山莊、花圃、趙之謙紀念亭、蓋叫天墓、茅家鄉村、于謙墓祠、三台閣、浴鵠灣。小船水中行,自中山公園碼頭乘船經蘇堤跨虹橋,穿行曲院水道到環璧橋,經過金沙港水面到趙公堤的毓秀橋,經茅家埠水面穿經隱秀橋,繞行丁家山劉莊進入景行橋,蕩漾於烏龜潭和浴鵠灣,一路上穿行於各種橋洞,彎彎曲曲的大小水道,湖岸邊蘆葦擺盪,湖面上水鳥掠過,亭台樓閣頻頻映入眼帘,召喚著人們心頭那份返璞歸真的喜悅。
在楊公堤側有很著名的郭莊,原主人擁有孔鳳春香粉店“老”字號,喜養孔雀,後售與郭姓乃改名“汾陽別業”。劉莊系廣東人劉學詢1909年建成,此人豪賭起家,亦以賭傾家,現為西湖國賓館。高莊,高氏杭州人以茶葉起家,別墅名為紅櫟山莊,此次重建後包給知味觀經營,又稱味莊。還有蓋叫天墓、趙之謙紀念亭、金庸茶館(環碧湖舍)。

地理環境

楊堤景行楊堤景行
楊公堤是與白堤、蘇堤齊名的“西湖三堤”之一,西湖楊公堤位於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與西面的蘇堤六橋前後呼應,合稱為“西湖十二橋”。楊公堤全長3.4公里,北起靈隱路,南至虎跑路,串聯起曲院風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和花港觀魚等著名景點,楊公堤附近還有黃蔑樓、環湖碧舍、蘭苑、景行古橋、趙公堤等23處歷史文化景觀也。
堤上六座石拱橋端莊秀麗.其中隱秀橋、景行橋可供遊船通行。人在堤上走,從北到南方向,堤東有曲院風荷、郭莊、丁家山景區、紅櫟山莊、花港觀魚等景區;堤西有環碧湖舍,現為金庸茶館,金沙港文化村酒旗招展,金溪山莊、杭州花圃、趙之謙紀念亭、蓋叫天墓、茅家埠、于謙墓祠、三台閣、浴鵠灣。
小船水中行,自中山公園碼頭乘船經蘇堤跨虹橋,穿行曲院水道到環璧橋,經過金沙港水面到趙公堤的毓秀橋,經茅家埠水面穿經隱秀橋,繞行丁家山劉莊進入景行橋,蕩漾於烏龜潭和浴鵠灣,一路上穿行於各種橋洞,彎彎曲曲的大小水道,湖岸邊蘆葦擺盪,湖面上水鳥掠過,亭台樓閣頻頻映入眼帘,召喚著人們心頭那份返璞歸真的喜悅。

意義價值

在楊公堤側有很著名的郭莊,原主人擁有孔鳳春香粉店“老”字號,喜養孔雀,後售與郭姓乃改名“汾陽別業”。
劉莊系廣東人劉學詢1909年建成,此人豪賭起家,亦以賭傾家,現為西湖國賓館。
高莊,高氏杭州人以茶葉起家,別墅名為紅櫟山莊,此次重建後包給知味觀經營,又稱味莊。
還有蓋叫天墓、趙之謙紀念亭、金庸茶館(環碧湖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