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華

楊培華,出生於1916年,畫家,代表作品《韻石樓詩鈔》。

基本信息

畫家

楊培華 [1916-?] 號琴墅外史,齋號韻石樓,嘉興人。早年曾師從徐菊庵學習繪畫,師法惲南田,擅長人物,花鳥,清新可人,書畫俱佳。40年代起旅居滬上,從業銀行,但用力於書畫更工。曾刊潤鬹藝,併入海上金石研究會,大觀雅集,中國畫會等藝術團體。多次有作品參加各類展覽,並曾舉辦個人畫展。和秦更年,錢鏡塘,錢君陶等為莫逆。 解放後任教,50年代曾繪宣傳畫,連環畫多種。 也擅長詩詞篆刻,自輯有《韻石樓詩鈔》《韻石樓金石》等。

官員

楊培華,男,漢族,1953年10月生,甘肅永登人,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2年10月入黨,中央黨校函授學
院黨政管理專業畢業,大專學歷。
分管政協辦公室、提案法制教育衛生委員會辦公室。聯繫財政、審計、教育、衛生、民政、殘聯、人武、
計生、政法、勞動、安全、行政執法等工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

楊培華,男,生於1960年8月,陝西乾縣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1981.7—1999.9在陝西省林業科學院工作;1999.10至今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油松、銀杏良種選育及國外松引種研究。

科研研究

先後主持科研、推廣課題 10項,其中:林業廳項目2項,楊陵農業開發基金項目2項,校育種專項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參與主持國家林業局重點項目4項。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參加的“油松無性系種子園建立和經營管理技術研究”1992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5;參加的“油松三水平遺傳變異、配合選擇和第二代無性系種子園建立技術研究”1996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6;參加的“油松育種資源選擇及促進結實技術研究”2000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主持的“黃土高原抗逆性林木良種推廣”2007年獲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排名第2;主持的“洛南古城林場油松良種選育研究”2008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排名第2。奧地利黑松、花期松組織培養研究認定為科技成果,油松高世代建園材料選擇及促進種子園結實技術研究認定為科技成果。
發表論文60餘篇,審定省級品種3個。

主要成果

“油松三水平遺傳變異、配合選擇和第二代無性系種子園建立技術研究”,研究首次揭示油松種內在三水平上遺傳變異豐富,呈現種源〉林分〉家系的格局。種源生長性狀表現出由西南向東北方向遞減的地理漸變模式,在變異主軸兩側形成高生產力地帶。選出穩定性強的5個種源、4個林分和56個家系,材積遺傳增益為40%~50%。首次提出油松第二代種子園建立技術和方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油松育種資源選擇及促進結實技術研究”,建立了油松育種資源基因庫及其數據微機管理系統和促進油松種子園無性系開花結實實用技術研究,選擇收集和保存優樹773株,選擇優良家系及優良家系內的優良單株299個,建設優良無性系收集圃2.4hm2,為更高層次開展油松遺傳育種研究奠定了基礎。
“黃土高原抗逆性良種推廣”, 在寶塔區建立良種繁育圃122畝,培育側柏、油松、刺槐、叉子圓柏、沙棘苗405.6萬株;累計營造示範林1594畝。輻射推廣育苗1950畝,造林30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現有的技術進行集成組裝並有所創新,總結提出了側柏反季節容器育苗技術。

在研項目

油松高世代育種材料創造、測定及選擇研究,2007—2011年。
油松優良家系(種源)推廣,2006—2009年。
油松良種選育研究,2005—201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