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有

楊中有

楊中有,遼寧省錦州人,一九四四年生,自幼愛好書畫,學生時期曾在美術班培訓,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從醫從政 之後,仍不斷拜師訪友,研習文學、書法和中國山水畫技法,追求藝術上的創新。八十年代中期,厚積薄發,精心收集天下美石,集詩書畫於一石之中,獨創了被譽為“華夏一奇”的中國石畫藝術,一九九七年入選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作品 作品

楊中有少將(1944.05—)遼寧錦州人。1964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8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任醫生、醫務處主任、醫院院長。1989年任濟南軍區第150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任院長期間,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百佳醫院”、“五優醫院”、“全軍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等60多種榮譽,是全軍醫療戰線上的一面旗幟。他本人被評為“全國醫院管理突出貢獻獎”,全軍拔尖人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多次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楊中有也是中國石畫藝術創始人,自幼愛好書畫,學生時期曾在美術班培訓,從醫從政之後,人不斷拜師訪友,研習文學、書法、和中國山水畫技法,追求藝術上的創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厚積薄發,精心收集天下美石,集詩書畫於一石之中,獨創了被譽為“華夏一奇”的中國石畫藝術,一九九七年入選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他研究老子哲學十餘載,把一道,藝道、管理之道融於大道中並貫通於時代中,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楊中有現任洛陽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並負責濟南軍區楊中有石畫藝術創作室工作。

作為一名畫家來說,楊中有的青少年時代並沒有什麼令人稱道的業績。他雖然自幼喜愛書畫,但由於環境和條件的限制,使他這方面的才能發揮得十分有限。入伍後,他一直在醫療戰線上工作,當過軍醫、主任醫師、醫務處主任、院長,是個傑出的醫療工作者。然而,隱藏在他心底的藝術衝動從沒有泯滅過。

所獲榮譽

證書 證書

楊中有任軍醫,是優秀大夫,獲得過科技成果獎;楊中有任第一五0中心醫院院長十二年,榮獲全國優秀院長”稱號,是“全國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享受國家政府津貼;

楊中有現兼任“洛陽大學《老子》哲學研究所”所長,潛心研究《老子》哲學十餘載、著書立說,宣傳健康先進的傳統文化.出版有《老子》新思考系列叢書《天下人的大道》、《宇宙的大道》、《美與善的大道》等,以暫新的語彙與思維闡釋《道德經》,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古為今用。

楊先生現負責《濟南軍區楊中有石畫藝術創作室》工作,1989年至2000年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石畫藝術展,著有《中國名流叢書·石畫卷》等。

石畫藝術

山水畫 山水畫

楊中有發現了石中之美,又創造了石中之美,他以廣博的知識和不囿於陳規的創造力,去體現東方哲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天人合一”,給觀者以醒人的理性;他把藝道、醫道、管理之道、人生之道流暢地聯繫在一個新的境界中,組合成千變萬化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繪畫系統,令觀者心胸為之一滌。天然——是中國畫的最高品格,也是中國畫家所追求的神韻、氣韻所在.楊中有石畫所展現的正是那反璞歸真的“天然”,正是那天地間與人親善的靈氣、清氣、秀氣和奇氣,沁人肺腑,無與倫比。

美石,千石千面,所函具象,鬼斧神工,非人力所及.但是,美石之中缺少人意,需要合入人的精神、人的氣質,才能啟迪人教化人,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堂奧。楊中有先生,正是以他的智慧與持之以恆的毅力,將筆墨色彩融入天然之中,使之默切、升華、創造出令人感悟的真善美作品,感染了千千萬萬人。

中國人論藝術,首先論人的品格,“畫品如人品”是中國畫論的主題詞之一。我們看一看楊中有先生的人生簡介.就會更深刻認識楊中有石畫藝術的精微與博大的內涵。

著名石畫

書畫展 書畫展

1976年,楊中有休假回到老家遼寧錦州。一個春天的午後,他漫步在故鄉的小河旁,青悠悠的山、碧綠綠的水,好一幅浪漫的景觀。楊中有低頭見到碧清的河水裡美石五彩繽紛、清瑩透徹,他一下子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立即脫去鞋襪,下水撿起來。就在這一刻,鵝卵石的形狀和紋理,喚醒了他沉睡多年的藝術之夢,仿佛天性中的藝術細胞被激活了。他在心底暗下決心:我要做一名有創建的畫家。隨後不久,第一幅石畫在楊中有的手裡誕生了。從此,業餘愛好廣泛的楊中有在人們的眼中消失了,一個痴迷於石畫藝術,業餘時間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託付給石畫藝術的畫家楊中有出現在大家面前。書

楊中有清醒地意識到,要使平凡的石頭變成一件令人稱奇的藝術品,在創作上存在著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構思,二是技巧。前者要求作者需有獨特的眼光,能夠發現石紋內在的美,並以此為契機,去構建一幅意境深遠的畫。後者要求作者在繪製過程中,必須尋找到合適的材料、方法和手段,使繪畫部分與石頭天然的紋路融為一體,無人工雕琢之跡。楊中有先選擇技巧問題來突破。他利用出差、休假時間,遍訪名山大川,尋找可供作畫的石材。開始他醉心於形狀紋理奇特的鵝卵石,後來他終於選中了色澤高雅、紋理奇魅的大理石。在色彩、工具、畫法的研究上,他發揮了醫生的特長,採用科學試驗的方法,進行配色、塗刷、罩染。成百上千次的反覆,伴隨著驚喜、沮喪、失望,終於取得了成功。構思是創作的關鍵,往往要耗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他養成了看石的習慣。觀石、悟石,與石頭的交流成為楊中有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經常面石而坐,凝神深思,直到把石頭看活了,才動手加工。一次友人送來一石,石紋氣勢恢宏,楊中有每日面石凝思,三月未動。一日讀宋玉的《風賦》,讀到“天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之句時,突發靈感,茅塞頓開。於是提筆向石遂成《天風浩蕩,助英雄氣勢》一畫。圖中高山斜身而上,巍峨渾如大地的脊樑。風云為其勢,群枕為其護擁,穩重博大,俯仰百變,豪氣沖天。看過此石畫者無不為其叫絕。

人物評價

書

楊中有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不事雕琢為大美。楊中有通過石頭的紋理,觸類旁通,"悟"到了中國繪畫的真諦,使他在嘗試創作石畫之際,就已為它確立了高層次的藝術水準;即石畫應順乎天然之美,融人工之美於一石之中,詩、書、畫、石化為一體,既有傳統,又有新意。這樣的境界使石畫脫離了工藝的範疇而登上藝術的殿堂,並與民間的"玩石"有了本質的區別。千百年來,美石是文人雅士上乘的收藏佳品,多少才華橫溢的人驚嘆它的鬼斧神工之美而把玩不已,然而他們也就是"把玩"而已,沒有在"觀賞"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步。但是楊中有卻悟到並做到了,是楊中有選擇了石頭,還是石頭選擇了楊中有?總之,石畫藝術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

主要著作

楊中有先生研究老子近十年,出版過三部專著。他不僅以傳播老子文化為使命,且以宣傳洛陽為己任。楊先生在《老子哲學》開篇講稿里這樣寫道:《老子》思想形成於洛陽,書於函谷關,傳播至天下……洛陽是老子偉大思想的發源地,洛陽人有責任弘揚老子的偉大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