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不管

楊不管

安徽省長豐縣雙墩鎮吳店中學有兩名學生在上課時打架,導致其中一人死亡,地理授課教師楊某站在講台上充當“看客”,沒有加以制止,後來也沒有送被打學生前往醫院。楊老師因此被網友稱為“楊不管”。

基本信息

楊不管被稱為“楊不管”的楊經貴

相關報導

教育部擬修訂師德規範首次加入保護學生安全不久前,在安徽省長豐縣雙墩鎮吳店中學七(2)班,兩名學生上課時打架導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課教師楊經貴站在三尺講台上充當“看客”,並不加以制止,而是繼續上課直至下課。楊老師因此被冠以“楊不管”稱呼,他是否負有責任也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事情經過

七(2)班學生陳小飛(未成年人,化名)和楊濤的座位在講台前方的第三排,距離講台不到2米,可以說就在上課老師的眼皮底下。

楊不管楊濤生前的課桌如今空空如也,肇事學生陳小飛是他的同桌

他們是同桌,國小時就是同學,平時關係還不錯。當天上課之前,兩人還是好好的。

6月12日上午第四節課是地理課,陳小飛由於沒有帶課本,便將自己的課桌往右邊移了一下,和右邊的女同學一起看課本。

課上了大概一半時,老師把書上的內容講完了,陳小飛想把課桌移回原位。這時,坐在左邊的楊濤用腳擋住桌子,不讓他往回移,嘴裡還說:“你回來搞什麼?你過去跟女的坐吧。”兩人推推搡搡起來,隨後當著正在上課的老師的面,大打出手,而且越打越凶。

在老師沒發話的情況下,坐在旁邊的四五個男同學過去拉架,將楊濤和陳小飛分開。被分開後的楊濤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上身和頭部則躺在旁邊同學的椅子上。後來,一位同學將楊濤的身子扶起來,讓他趴在課桌上。

此後不一會,楊濤突然頭部向後仰起,搭在後排同學的課桌上,同時全身顫抖、口吐白沫、臉部發白。兩位同學和陳小飛覺得楊濤不對勁,準備將他背起來送到醫院,但此時楊濤全身發軟,已經背不起來了。三個男同學將楊濤抬起來,送到學校附近的長豐縣第四人民醫院吳店分院。

沒制止老師“堅持”上完課

上那節地理課的老師楊經貴,已經50多歲了,平時上課不太管學生,“好像也管不了學生”。楊濤和陳小飛打架時,楊經貴並沒當即制止,一開始還繼續上課,其間說了一句“你們有勁的話,下課後到操場上打”,對學生在課堂上打架並沒有太在意。

楊不管楊丙祥看著兒子生前的獎狀,悲痛不已

一些學生告訴記者,楊濤口吐白沫時,楊老師仍然繼續上課,當楊濤被抬出去後,楊老師一直上課直到下課鈴聲響起。

送醫院時他已沒了呼吸

楊濤被送到醫院時,約是11時10分左右,醫院立即進行了搶救,但發現楊濤當時已基本沒有生命體徵了,呼吸和心跳都沒有,瞳孔略微有點放大,嘴唇和指甲發青,脖子上有一道淤青。醫生立即對楊濤進行了人工呼吸和吸氧,但沒有起作用,於是立即安排轉院。

之後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經搶救無效,年僅14歲的楊濤離開了人世。

死亡原因

調查與同學打架是死亡誘因

楊不管案發現場

7月8日,事件有了初步調查結果。據長豐縣公安局透露,通過屍體解剖,死者楊濤並無外傷,其死因是由潛在性疾病導致。警方分析,陳同學與楊同學打鬧只是起到了誘因的作用,楊同學可能因為情緒激動而引發潛在性疾病,最終導致死亡。警方表示還要等相關病理報告出來才能最終確定死因。

處理結果

“楊不管”停職賠十萬

6月29日,此事在各方協商下基本解決,死者一方獲賠20.5萬元,其中楊經貴賠償死者家屬10萬元。協定認為楊經貴負有責任,目前他已被停職

楊濤的父親楊丙祥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後,長豐縣、鄉兩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多次召集雙方學生家長、楊經貴和吳店中學負責人協商此事。最終達成的協定要求:

一、陳小飛負有責任,應承擔費用50%,費用為10萬元,因其家庭困難,暫付費用3萬元,不足部分由吳店中學捐贈墊付;

二、楊經貴負有重要責任,承擔賠償費用10萬元;

三、吳店中學負有一定責任,承擔賠償費用為7.5萬元(含墊付款7萬元)。目前,楊經貴閉門謝客不接受採訪。

各方評說

由於這起打架事件發生在課堂上,且授課老師楊經貴對學生打架不聞不問。楊經貴是否負有責任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受害者家長:老師不制止,絕對說不過去

楊濤的死亡,讓父親楊丙祥悲痛欲絕,楊濤的母親知道兒子死亡的訊息後病倒了。楊丙祥說,孩子被打就發生在老師的眼皮底下,如果當時老師勸阻或制止一下,打架的後果或許就不會如此嚴重,哪怕當時只是扔個粉筆頭。老師不制止,怎么也說不過去。

學校:“楊不管”工作失職

吳店中學校長萬其虎說,“楊老師在學生出現緊急情況後,沒有第一時間護送孩子到醫院進行救治,而是選擇繼續上課,而且沒有向學校上報,是工作上的失職。”

教育部門:老師有責任制止學生打架

安徽省教育廳師範教育處處長齊建平表示,學生在課堂上打架,老師確實有責任制止,以維持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即使制止不了,老師也應該及時向班主任及學校反映此事。尤其是發生打架等如此嚴重的破壞課堂秩序的事件,老師更不能不管。即使不是在課堂上,以教書育人為本職工作的老師,碰到認識的學生打架也應上前制止。

網友:比“范跑跑”更惡劣

楊不管網友對楊不管冷嘲熱諷

網民的評論則更為尖銳,有人直斥楊老師“冷血”。聯繫到此前的“范跑跑”事件,不少人認為,“楊不管”比“范跑跑”更為惡劣。

法律界人士:充當“看客”有違教師法

法律界人士指出,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一種責任擔當,就要體現社會公認的職業道德。我國的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要“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和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當學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老師無動於衷當冷漠的“看客”,如何能讓學生有安全感?

部分教師:“不管”背後有隱情

有老師認為,除了管不住、不愛管之外,恐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敢管。當事學校半年前曾發生學生砍斷老師手指的血案,此事至今令學校老師心悸。就在半年前,同樣在吳店中學,一名學生用菜刀砍斷了班主任的4個手指,原因竟是前一天下午該學生遲到後被老師批評。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半年,但至今仍讓老師們心悸。也有老師指出,面對課堂上吵架鬥毆的違規學生,教師“不敢管”,固然與該校曾發生的班主任遭報復的惡性案例有關係,但更深層次上是教師在遇到類似事件時究竟該不該管學生、如何管、管到什麼程度,心裡沒譜,缺乏標準。

楊不管事件值得反思

一、不應以“不敢管”為藉口

楊不管楊不管事件值得反思

教育從終極意義上說,是對人的靈魂的教育與塑造,而不僅僅是理性知識的灌輸。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只“灌”書不育人,又怎么能很好地傳道授業?尤其是保護未成年人是全體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保護學生不受到傷害,也是老師的法定義務。

我國的《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有責任“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和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學生在校學習,學校應負監護責任,上課老師則是具體監護人,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應加以制止,如果制止不了則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對學生冷漠,對生命麻木的“楊不管”,不應讓其以“不敢管”為藉口,逃避擔當教育之責。

二、“不敢管”因為缺少制度保障

“楊不管”為什麼會不管,是不願管還是不敢管?就在“不管”事件發生半年前,這所學校曾發生過轟動一時的血案。一位班主任僅僅因為批評遲到的學生,就被砍斷4根手指。而眼下又有這樣一則新聞:7月10日下午,武漢江漢大學的三名教師因拒絕一名成教女生提前拿畢業證的要求,遭到了10餘名男子的凌辱和毆打,並寫下限期發畢業證的“保證書”。

沒做過老師的人譴責“楊不管”時肯定都會慷慨激昂,而真正做老師的人,又會是怎樣的看法?

我的父親是幹了一輩子國小教育的老師,這個暑假湊巧來探望我。他聽了“楊不管”的新聞後,說“很正常”。現在我們老家鄉下中學,孩子打架,老師普遍都不敢管。因為這些孩子“記仇”,在輟學成風的情況下,他們很快便走上社會,成為社會青年,對老師構成“威脅”。

因此說,“楊不管”的行為或許是他自己個人素質的問題,但他肯定不是唯一的一個“不管”。更多的“不管”老師們,恐怕是另有苦衷的。只要求老師們來承擔責任,而缺少相應的制度保障教師的安全,沒有適當的懲戒方法讓老師行使,這讓老師如何來管?

三、對教師的尊重還不夠

吳店中學兩位學生不理睬老師的勸告,上課當堂打架;因打架發病去世的學生家長在事後四處揚言要“整死”老師,而沒有反思自家孩子打架的行為,這些都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儘管社會反覆強調尊師重教,“楊不管”事件還是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社會對教師的尊重還不夠。

現在常聽到一些老師抱怨孩子越來越難管。有的老師形容說:“如今的學生犯了錯誤是豆腐掉在灰堆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

而社會對教師多要求盡責,少強調尊師;多要求奉獻,少強調權益。一些老師抱怨說,出了點事,一般不敢追究學生的責任,學校領導只挑教師的問題,老師只能忍氣吞聲。

細想起來,尊師是尊重老師,也是愛自己的孩子。尊師絕不是對老師頤指氣使,而是尊重老師的工作,讓老師全身心投入到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育人才的事業中。

今天有的學生和家長動不動對老師提出要求、責難、甚至是威脅,是導致出現“楊不管”、“楊難管”、“楊不敢管”的誘因之一。“不管”是一種最無奈的手段,它警示我們不要一味對老師提出要求。

四、師德問題不要失真放大

一段時間以來,在媒體放大鏡里至少呈現了兩位教師的命運。一位是四川教師範美忠,一位是安徽教師楊經貴。這兩個名字,經過網路轉化,一個名之“范跑跑”,一個名之“楊不管”。它們不再是兩個普通人的姓名,轉而成為網路輿論標識“師德淪喪”的話語符號。

網路對“師德淪喪”問題的高度關注迅速有了結果。范美忠已經離開了所在學校;楊經貴在事件責任尚未徹底明晰以前,已經受到停職檢查和個人賠償10萬元的處理。這對一個普通教師的物質和精神打擊,都已趨於極限。兩位教師的去職,為高亢的師德質疑給出應答。

但是,社會從中得到了什麼?范美忠與楊經貴的職業生涯,無疑為此付出了代價,這已經體現為對他們個人的獎懲兌現。而社會關切的師德淪喪是否就此獲得了改善,師責缺失是否就此得以逆轉,答案卻並不樂觀。

經由“范跑跑”與“楊不管”這樣戲謔的命名,網路輿論已經表達了鮮明的批判傾向。對於師德師責問題的這种放大解讀,開始呈現出對教師職業的道德強迫和精神威壓。這种放大解讀的取捨排序,無疑潛藏了一種隱性的不公。這種輿論選擇的結果,本身表明教師群體確實弱勢,而主管部門對教師的迅速處理,也隱含對網路輿論拔高師德的制度回響。

我們必須重視這種不公允的放大解讀對於教師職業的內在傷害。在更完整的職業權利獲得保障之前,輿論不加克制的道德驅趕,只能令從業者深感逆反和內心分裂。如果我們在意真正的職業認同,而不是某種花哨的話語面具,就必須更清醒地直面現實的教師困境,而不是逼迫從業者重複那些無比正確的師德誓言。輿論對師德師責層層加碼,這種選擇性放大是否能很好地自我解釋,是否突破了基於事實的合適批判,是否太過激進的職業討伐?這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五、折射出社會的“不管”心態

“楊不管”的“不管”超乎人們的預料,自然也別有隱情。半年前該校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大概也讓“楊不管”老師心有餘悸,因此在學生打鬧時,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當前整個社會大力倡導責任感和正義感。然而,置身事外的處世心態卻被某些社會事件的渲染所強化。比如,有人“多管閒事”送受傷的老人就醫,卻被誣為肇事者;有人解救被困少女,卻被誣為非禮。這種被放大了的反常的道德評價,使得“冷漠”和“逃避”成為一些人自我保護的手段,很具傳染性。我想,“楊不管”老師多半也染有此種心病,所以對職責之內的事情竟然採取躲避態度。

“楊不管”老師的失責之舉自然應予批評,但就事論事恐怕遠遠不足以闡明悲劇產生的真正原因。應該看到,一個“楊不管”的出現,乃是社會中“不管”心態的一次現身,必須引起全社會的警醒。

六、教育中人本關懷的缺失

在接受《河南商報》的採訪時,楊經貴說到現在學生的特點:近年來農村孩子大多屬“留守兒童”,平時缺少父母的教育,讓有些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有叛逆心理,容不得別人的批評。

忽視學生的性格心理問題,是導致吳店中學這場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僅過半年,暴力事件又一次發生在同一所學校,不禁讓人質疑,學校能在這次悲劇中推卸責任嗎?過度強調應試教育,對教師的考核都量化為升學率等等數位化指標,卻忽視了在社會轉型時期對學生心理特點的關注、疏導,這是吳店中學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反映出這所學校教育思想中人本關懷的缺失。

教育,最根本是培養人。學校不關注學生,不研究學生的心態,一旦出了事,把“不管”的責任都推到一位老師身上,匆匆息事寧人,這並不能避免今後校園裡的暴力事件繼續發生。所以,改變學校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本,以老師為本,通過心靈教育,疏導緩解學生的壓力,改善師生關係,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校園學習生活環境。

七、要負“責”,更要賦“權”

譴責楊老師是應該的,但筆者以為,及時出台教育懲戒細則,才能杜絕“楊不管”現象。

過去,我們曾有工讀學校,對一些學生實施必要的“教育懲罰”。可今天的法規似乎過分保障了孩子的權益、呵護了學生的自尊,雖然是社會觀念的進步,但是教育者批評權、處罰權的行使受到了過多的捆綁。

只要教育行為的實施是在關愛的基礎上,哪怕是適當懲戒,也不該受到責難,而應得到理解支持。這是教育發展賦予教師不可或缺的職業權力,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

事實上,很多國家至今仍保留教育懲戒權,制訂了懲戒細則。如新加坡校長、副校長和紀律事務長有權用藤條對違規學生進行體罰,但“對象限於男生,部位限於手心和屁股,必須有見證人在場,體罰後寫成書面報告,並立刻通知家長”,規定十分詳細而明確。

“讓懲戒細則看守教育”,可避免教育者的權力濫用、粗暴傾向,又可強化學生的規則和服從意識。為此,很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都在呼籲借鑑國際經驗,建立教育懲戒法規,實施師生公平保護機制。我們在要求老師擔負起更多的“責”的同時,更需要賦予老師相應的“權”和“利”。只有“責、權、利”三者有機結合和協同作用,“楊不管”事件才會真正終結。

事態後續發展

“楊不管”首次喊冤

楊不管楊經貴30年教育生涯中獲得過不少獎勵

2008年6月16日下午,因在課堂上發生學生打架事件,授課老師對學生打架不聞不問,致使學生死亡而被譴責和處罰的楊經貴,首次公開聲明:“叫我‘楊不管’是對我的侮辱。”

“楊不管”有話說

“事實上我已經管了,為何說我不管呢?只是我沒接受採訪而已,僅憑一家之言就給我扣帽子,我很難接受。這是對我人格尊嚴的踐踏,更是傷害。”楊經貴如是說。

“課上有學生打架,我制止了,並不是像媒體上說的我沒去管。當時我很生氣,覺得兩個人太不像話了,就說一句氣話,要有勁下課到操場上打去。這時候,他們身邊的兩個學生把他們拉開,打鬧才停止。看到他們推打沒有多大的動作,也不知道兩人下手的輕重,只覺得沒有大礙,就連忙讓3位學生把楊濤送到衛生院就診。同時,我也派學生向班主任和校長匯報,班主任與校長相繼到現場後,我認為我已經盡到責任了。
一句氣話讓內疚和自責的“楊不管”沉默

“要有勁下課到操場上打去”,我也知道這句話不合適,明顯是氣話,只是責怪他們上課無視老師的存在,沒想到會出現嚴重後果,“楊不管”說。因為覺得愧對死去的學生,想減少失子之痛給學生家庭帶來更多的傷害,他保持了沉默。

很難接受媒體的評論

楊經貴說將他和“范跑跑”相提並論是對言論的不負責,僅憑一家之言就亂扣帽子很難接受,是對他人格尊嚴的踐踏,更是傷害。楊經貴說,半年前學校的一起學生砍斷老師手指事件不單是對自己,對所有在校老師都是一個陰影。究竟該不該管學生?管到什麼程度?很多老師心中都沒有標準。

楊經貴說現在沒人給他做工作,他認為事情出來了,該處理就處理,慰藉下死者家長而已,無力反駁,但社會輿論讓他不得不說出真相。

楊不管之歌

楊不管之歌(歌詞)
Oldcar
楊不管,不敢管,
你可知道為那般?
和顏細語無人聽,
斗膽批評遭災難。
辛勤園丁空有名,
手持剪刀心膽寒,
歷盡艱辛兩鬢白,
如今成個倒霉蛋。

楊不管,無法管,
你可知道為那般?
托起明天小太陽,
誰知燒了自己臉。
手持蠟燭照他人,
自己掉進溝裡邊,
辛苦一生終有報,
如今罰你十萬元。

楊不管,無力管,
你可知道為那般?
如今多少小皇帝
教書先生左右難。
嘔心瀝血教書苦,
誰知災難到眼前,
我今送你一首歌,
嘆你一生真悲慘。

下載地址:http://www.sinomic.com/blog/download_5847.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