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性癲癇

植物神經性癲癇

又稱間腦性癲癇、腹部反射性癲癇、癲癇等值症、非抽搐性癲癇等值症綜合徵、內臟性癲癇、丘腦和/或下丘腦癲癇、島回癲癇、蠕蟲性癲癇、癲癇變異型、Moore綜合徵。指植物神經系統突然、彌散性放電所產生的一組症狀。在有些病例,症狀主要是交感神經系統放電所致。另一些病例可以是副交感神經系統放電所致。一般為混合性的。Penfield1929年描述一例以交感神經為主的癲癇發作,其症狀有發熱、臉紅、流淚、出汗、流涎、打嗝、顫抖,他命名為間腦性植物神經性癲癇。Cushing1932年報導一例副交感性癲癇發作,其症狀包括:大汗,臉紅,血壓下降,體溫降低,基礎代謝率降低,胃腸蠕動增加。

病因及常見疾病

可能屬於間腦型癲癇之一,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丘腦下部發作性功能紊亂,發作以植物神經症狀為主,此種發作性腸蠕動亢進,是由於額葉Brodmann第6區和頂葉第3、5區皮質異常放電的結果,並與間腦異常有關,既往史中可能有過中樞神經系統疾患。

鑑別診斷

1、通過各種有關檢查排除骨盆腔、腹腔、胸腔、脊髓、周圍神經以及精神軀體疾病;2、既往史中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3、腹痛發病之特點為發作性劇痛,持續時間僅數分鐘,可反覆發作,類似癲癇,但無意識障礙,亦無四肢痙攣;4、腹痛發作時或發作前有癲癇發作者,可確診為腹痛型癲癇;5、神經症狀,顱部X線檢查及腦電圖檢查等證實為中樞神經有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者;6、抗癲癇藥物對腹痛發作有效。

臨床表現

以青少年多見,無性別差異,起病以突然發作性腹痛,終止亦突然(為其特點),常伴以噁心、嘔吐、內臟不適感,可類似急性闌尾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發作、胃腸炎、蛔蟲病及膀胱病變等,發作終止後可有嗜睡、不同程度意識障礙、肢體肌肉抽搐、流涎、吞咽或咀嚼障礙、偏頭痛、感覺障礙等。

治療原則

除需對病因進行治療外,均應做抗癲癇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