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學導論

植物病理學導論

《植物病理學導論》,是劉大群、董金翱編著,由科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書籍。本書適合於作為高等院校植物保護學、作物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園藝學、園林學、中草藥和草業科學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同時,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參考使用。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植物病理學導論

本教材的編寫基於“厚基礎、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內容涉及植物病理學的各個領域,如基本概念、植物病原生物、病害侵染循環、寄主-病原物互作、病害診斷、病害流行與預測、病害防治原理與方法,以及各類植物病害的綜合治理等。充分體現了完整性、系統性、啟發性、實用性和新穎性等特點的有機統一。

本書適合於作為高等院校植物保護學、作物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園藝學、園林學、中草藥和草業科學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同時,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植物病理學與植物病害

第二節植物病害的症狀

第三節植物的非生物病原與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節植物病原真菌一般概述

第二節根腫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三節絲壺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四節卵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五節壺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六節接合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七節子囊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八節擔子菌門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九節半知菌及其所致病害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一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狀

第二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類

第三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四節植物病原原生核生珠所致病害

第四章植物病原分子生物

第一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狀

第二節植物病毒的侵染和傳播

第三節植物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第四節植物病毒的檢測

第五節亞病毒

第六節植物病毒和亞病毒所致病害

第五章植物寄生線蟲和原生動物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第七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環

第八章寄生-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植物病害的診斷

第十章植物病害的流行與預測

第十一章植物病害防治原理與方法

第十二章作物病害及其綜合治理

第十三章果樹病害及其綜合治理

第十四章蔬菜病害及其綜合治理

第十五章其他植物病害及其綜合治理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植物病理學導論

圖書編號:1813614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定價:49.0

ISBN:750259040

作者:(英)理察N.斯特蘭奇

出版日期:2007-01-01

版次:1

開本:16

簡介

本書向讀者全面展示了植物病害,介紹了11類引起病害的病原物——從高等寄生植物到類病毒,並具體記述了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上給人類帶來災難的病害實例。

目錄

第1章植物病害的病原:識別及危害

概要

1.1引言

1.2植物病原的確定

1.3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種類

1.3.1寄生性被子植物

1.3.2真菌

1.3.3線蟲

1.3.4藻類

1.3.5卵菌綱

1.3.6根腫菌綱

1.3.7錐蟲

1.3.8細菌

1.3.9植原體

1.3.10病毒

1.3.11類病毒

第2章植物病原物及其引致病害的檢測與診斷

概要

2.1引言

2.2寄主範圍和症狀學

2.3病原物形態學

2.4選擇性培養基

2.5生物化學指標

2.5.1底物代謝反應

2.5.2脂肪酸類型圖譜

2.5.3蛋白質分析

2.5.4血清學技術

2.5.5核酸技術

2.5.6診斷技術的選擇

2.5.7馬鈴薯青枯病菌Ralstioniasolanacearum——案例研究

第3章流行學

概要

3.1引言

3.2流行病發展的理論

3.2.1病害的時間動態

3.2.2病害的空間動態

3.2.3用流行學數據擬合病害發展曲線

3.3病原菌的作用

3.3.1侵染體來源

3.3.2介體

3.4寄主的作用

3.4.1寄主植物的分布。

3.4.2寄主抗性對接種體繁殖的影響

3.5環境的作用

3.5.1土壤

3.5.2大氣

第4章接種體與病害嚴重度的測定及其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概要

4.1引言

4.2病害的參數及其測定

4.2.1土壤中病害壓力的測定

4.2.2土壤中病原種群的測定

4.2.3空氣中病原種群的測定

4.2.4植物中病原物的測定

4.3症狀的測定

4.4產量與品質的測定

4.5建立病害與產量之間的關係。

4.5.1臨界點模型

4.5.2多點模型與病害發展曲線下的面積

4.5.3將病害發展與植物生長相關聯

4.5.4將病害預測與經濟損失相關聯

第5章侵染源的控制

概要

5.1引言

5.2減少侵染源

5.2.1剷除種子和繁殖材料中的病原物

5.2.2通過去雜和修剪剷除侵染源

5.2.3減弱作物殘體作為侵染源的作用

5.2.4清除土壤中的接種體

5.2.5通過施用礦物質和添加劑及改變pH值來控制土傳病害

5.2.6通過淹水控制土傳病原物

5.3減少接種體的繁殖

5.4降低接種體的侵染效率

5.4.1預報的作用

5.4.2生物防治

5.5生防製劑的篩選、開發和套用

5.5.1生防因子的篩選

5.5.2生防製劑的開發

5.5.3生防因子的套用與建立

5.6減少接種體的傳播

5.6.1控制風傳接種體的傳播

5.6.2控制水傳接種體的傳播

5.6.3控制土傳接種體的傳播

5.6.4控制被侵染繁殖材料中的接種體傳播:植物檢疫的作用

5.6.5利用介體控制接種體的傳播

第6章定位、侵入和定植於寄主

概要

6.1概述

6.2植物表面覆蓋物的理化特徵

6.3植物細胞壁的物理和化學特點

6.4趨化性、胞囊形成和向化性

6.5經自然孔口的被動進入

6.6物理和化學信號在植物病原菌繁殖體萌發和侵染結構分化中的作用

6.6.1疏水性

6.6.2硬度

6.6.3化學信號

6.6.4形態特點

6.7附著

6.8靠機械力量穿透細胞壁

6.9通過產生降解酶穿透細胞壁

6.9.1降解植物表層蠟質、角質和木栓質的酶

6.9.2果膠酶類

6.9.3纖維素酶和木質素酶

6.9.4降解木質素的酶

6.9.5蛋白酶

6.9.6膜裂解酶

6.10降解酶的全局性調控

6.1l病原菌的營養

6.12病毒在植物中的運動

第7章病原對寄主新陳代謝的干擾

概要

7.1引言

7.2激素在健康植物中的生物化學和作用機理

7.2.1生長素

7.2.2細胞分裂素

7.2.3赤黴素

7.2.4乙烯

7.2.5脫落酸

7.2.6茉莉酸酯

7.2.7芸薹素類固醇

7.2.8肽類激素

7.3激素水平的變化在顯症中的作用

7.3.1畸形生長

7.3.2營養重新分配

7.3.3矮化

7.3.4褪綠和壞死

7.3.5偏上性

7.3.6脫落

7.4冠癭

第8章植物致病過程中病原毒素的作用

概要

8.1引言

8.2肉眼可見的症狀

8.3生物檢測

8.4寄主選擇性毒素

8.4.1鏈格孢屬真菌產生的寄主選擇性毒素

8.4.2長蠕孢屬真菌和玉米球腔菌產生的寄主選擇性毒素

8.4.3其他病原產生的寄主選擇性毒素

8.5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5.1細菌產生的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5.2卵菌產生的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5.3真菌產生的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6毒素生物合成的控制

第9章植物組成性防衛機制

概要

9.1引言

9.2物理防衛屏障

9.3化學防衛屏障

9.3.1低分子量化合物

9.3.2高分子量化合物

第10章親和性與非親和性的遺傳學

概要

10.1引言

10.2早期試驗

10.3導致基因對基因學說形成的一些試驗

10.4基因對基因學說的變化

10.5基因對基因學說的分子驗證

10.5.1無毒基因的克隆、結構與表達

10.5.2無毒基因的功能與組成

10.5.3抗病基因的克隆、結構與表達

10.5.4抗病基因的功能與組成

10.6無毒基因與抗病基因的協同進化

10.6.1無毒基因的進化

10.6.2抗病基因的進化

10.7Hrp基因

第11章植物的主動防衛機制

概要

11.1引言

11.2抗性中涉及的快速反應

11.2.1氧爆發

11.2.2N0的產生及其在抗病中的作用

11.2.3細胞壁蛋白的交聯

11.2.4胼胝質的合成與沉積

11.3抗性中表現的較慢反應

11.3.1過敏性反應

11.3.2植保素

11.3.3木質化

11.3.4木栓化

11.3.5富含羥脯氨酸糖蛋白的合成

11.3.6病程相關蛋白

11.3.7系統獲得抗性

11.3.8誘導的系統抗性

11.4防衛反應的激發子

11.4.1非生物激發子

11.4.2生物激發子

11.5激發子的感受

11.6信號轉導

11.6.1細胞質鈣離子增加

11.6.2促細胞分裂劑激活的蛋白激酶

11.6.3水楊酸

11.6.4茉莉酸酯

11.6.5乙烯

11.6.6信號途徑的整合

11.7克服誘導抗性

第12章植物病害過程的控制

概要

12.1引言

12.2侵入前和侵入過程的控制

12.2.1化學引誘劑、驅避劑和麻醉劑的利用

12.2.2影響病原菌繁殖體萌發和生長的化學信號的利用

12.2.3黏著性的利用

12.2.4侵入生理信號及侵入障礙的利用

12.3通過增強植物對病原物毒性的耐力來防治病害

12.3.1降解酶抑制劑的產生

12.3.2對毒素的耐性

12.3.3識別病原物主要毒性組分的植物基因的鑑定

12.4增強植物的抗性機制來控制病害

12.4.1Phytoanticipins的利用

12.4.2植保素的利用

12.4.3植物獲得抗性的利用

12.5通過遺傳途徑控制植物病害

12.6植物轉化

12.7通過轉化以增強植物抗性的候選基因

12.7.1轉抑制病原物酶活性的基因

12.7.2轉降解病原物毒素的酶基因

12.7.3提高皂苷的濃度

12.7.4轉編碼抗菌肽的基因

12.7.5能增加活性氧水平的基因

12.7.6調節植保素反應

12.7.7過量表達在系統獲得抗性中必需的調控基因

12.7.8來自於病原物的抗性

12.7.9轉抗性基因

結語

辭彙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