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代謝與調控

內容介紹

《植物次生代謝與調控》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植物次生代謝與調控的理論與技術。主要內容包括:植物初生代謝及中間產物;植物次生代謝作用;植物次生代謝的生理機制;植物次生代謝物地域差異性等。《植物次生代謝與調控》可供有關研究部門和生產單位技術人員參考;亦可供生物製藥、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林產化工、生物學、植物學、林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等學科研究生和大學本科生學習參考。

作者介紹

董娟娥,女,1968年生,漢族,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公派訪問學者。陝西省中藥協會顧問委員。主要從事藥用植物與次生代謝物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948”、國家科技攻關、省部級科技攻關等多項研究項目,獲得省部級獎3項,發表論文60餘篇,主編和參編出版專著、教材8部,獲發明專利5項。

作品目錄

前言第1章植物初生代謝及中間產物1.1新陳代謝和初生代謝的概念1.2初生代謝途徑與中間產物第2章植物次生代謝及途徑2.1植物次生代謝的概念2.2植物初生代謝與次生代謝的關係2.3植物次生代謝途徑第3章植物主要次生代謝物的生物合成途徑3.1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3.2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3.3生物鹼的生物合成途徑第4章植物次生代謝作用4.1植物次生代謝與生物進化4.2植物次生代謝的生態作用4.3植物次生代謝的生理作用4.4植物防禦病、蟲害的主要次生代謝物4.5植物次生代謝物是重要的工業原料4.6植物次生代謝物是人類健康的傳統藥物第5章植物次生代謝的特異性5.1植物次生代謝的全能性5.2植物次生代謝的多途徑5.3植物次生代謝的可調控性5.4近緣種植物次生代謝物的相似性5.5植物次生代謝物分布範圍的廣布性和狹隘性5.6同種植物次生代謝物的差異性5.7同種植物次生代謝物差異性對研究次生代謝物生物合成規律的影響第6章植物次生代謝的生理機制6.1生長/分化平衡假說6.2碳/營養平衡假說6.3積極防禦假說6.4資源獲得假說第7章植物次生代謝與環境的關係7.1水分對植物次生代謝的影響7.2溫度對植物次生代謝的影響7.3光照對植物次生代謝的影響7.4土壤對植物次生代謝的影響7.5海拔高度對植物次生代謝的影響7.6大氣對植物次生代謝的影響第8章植物次生代謝物時空差異性8.1杜仲葉次生代謝物時空差異性8.2杜仲雄花次生代謝物時空差異性8.3菘藍次生代謝物時空差異性第9章植物次生代謝物部位差異性9.1丹參次生代謝物部位差異性9.2杜仲次生代謝物不同部位差異性與同一部位相似性9.3菘藍次生代謝物部位差異性第10章植物次生代謝物種質、個體差異性10.1丹參次生代謝物種質差異性10.2杜仲次生代謝物種質、個體差異性第11章植物次生代謝物地域差異性11.1菘藍次生代謝物地域差異性11.2杜仲次生代謝物地域差異性第12章植物次生代謝的細胞工程調控12.1細胞工程調控模式12.2植物細胞工程12.3植物細胞發酵工程12.4細胞培養技術第13章植物次生代謝的基因工程調控13.1基因工程調控模式13.2關鍵酶基因調控13.3反義核酸技術調控13.4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RNAi)技術調控13.5轉錄因子基因調控13.6Ri質粒轉化(毛狀根)技術調控13.7利用“組合生物合成”生產次生代謝物第14章植物次生代謝的良種選育調控14.1育種目標和指標體系的建立14.2優良品種選育過程第15章植物次生代謝的栽培技術調控15.1施肥與次生代謝15.2水分與次生代謝15.3栽植密度與次生代謝15.4採收時期和加工與次生代謝第16章植物次生代謝物與天然食物16.1天然食物16.2天然食物中的次生代謝物第17章植物次生代謝物與新藥開發17.1植物次生代謝物的開發利用17.2植物次生代謝物研究在新藥研發中的意義第18章植物次生代謝物與中藥現代化18.1中藥現代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18.2中藥現代化兩種基本思路18.3藥用植物次生代謝與中藥材GAP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