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寺舍利塔

棲霞寺舍利塔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山,建於五代十國南唐年間(937-975年)。塔平面作八角形,密檐五層,下有塔基和須彌座台基,全部石砌,高19米塔基座上鐫刻魚蝦、海水等紋樣,須彌座的束腰上有釋迦八相傳圖,塔身通體密布金剛力士、小佛、檐椽、瓦壟、脊飾和剎上花紋等,雕飾精美生動。

棲霞寺舍利塔

中國五代時期的佛教石塔。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棲霞山麓的棲霞寺東。棲霞寺始建於南朝齊永明元年(483) ,歷經重修,現存建築為晚清所建。舍利塔始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 (601),原為五層方形木塔。現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重建。塔的整體結構緊湊,雕飾華美,是研究南唐建築的重要實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霞寺舍利塔棲霞寺舍利塔
塔為密檐式,五級八面。自下而上分為塔座、塔身和塔剎 3部分,通高18米,全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塔座 3層,自下而上為基座、須彌座和仰蓮座。基座平面雕刻游于海水和祥雲之中的龍、鳳、魚、鱉等紋飾,側面雕石榴、鳳凰圖案。須彌座上下疊澀部分,側面雕覆蓮及石榴、獅子、鳳凰紋飾,中間束腰部分作八面體,8 個轉角處均雕作半圓形角柱,柱上浮雕力士和立龍形象,柱間浮雕釋伽牟尼“八相成道圖”。須彌座上置有三層蓮瓣的仰蓮座,以承塔身。塔身 5層,每層均出檐深遠,檐口呈曲線,上刻蓮紋圓形瓦當和重唇滴水,背端飾龍頭。第一層較高,約 3米,撩檐石立雕飛天形象,八面轉角雕作仿木倚柱,柱上設闌額,東西兩面正中分別浮雕文殊、普賢像,南北兩面雕石門,門柱鐫刻經文,其餘四面各雕一尊天王像。第二層高約 1米,再上各層高度逐層減低。不設門,各層的 8面都雕出兩座圓拱狀石龕,龕內浮雕一坐佛。塔剎 5層,各有蓮花雕飾。這種設台座的密檐式塔為現存石塔中最早的實例。
該塔保存較好,僅部分檐、座石塊墜落損壞。1930年由建築家劉敦楨主持維修,重新設計製作塔剎(原剎已毀),並修補基座損毀部分。50年代,據南唐樣式復原基座石欄桿,並安裝避雷設施;70年代,又增設鐵柵護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