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芽象甲

棗芽象甲

棗芽象甲又稱棗飛象、棗月象、小灰象鼻蟲等,該蟲除為害棗外,還為害桃、蘋果等多種果樹。

棗芽象甲又稱棗飛象、棗月象、小灰象鼻蟲等,屬鞘翅目象甲科。棗芽象甲全國各棗區均有發生,南方棗區以四川、廣西、雲南、湖南等省危害較重。該蟲除為害棗外,還為害蘋果等多種果樹。
棗芽象甲以成蟲在早春食害嫩芽和幼葉,嚴重時可將棗樹嫩芽吃光,造成2次發芽,既影響當年的棗果產量,又影響樹株的生長發育、減弱樹勢。

棗芽象甲棗芽象甲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5毫米,灰色,雄蟲色稍深。頭管粗短,頭部背面兩複眼之間凹陷,前胸背面中央色稍暗,呈棕灰色。鞘翅卵圓形,有縱列刻點,散生褐色斑紋。腹面銀灰色。
卵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近孵化時棕褐色。
幼蟲體長約6毫米,乳白色,略彎曲,無足。
長約5毫米,灰白色。

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化蛹,3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蟲羽化。成蟲羽化後即出土食害嫩芽,芽受害後長時間不能重新萌發。重發的新芽,棗節生長短,僅能結少量晚棗,且質量差。幼葉展開後,棗芽象甲可將葉尖咬成半圓形或鋸齒狀缺刻。4月以前由於氣溫較低,成蟲多在晴朗無風天的中午前後上樹為害,早晚則在近樹幹的土中潛伏。4月份以後,氣溫升高,成蟲則喜早晚活動,並有受驚墜地的假死習性。雌蟲壽命平均43.5天,雄蟲平均36.5天。卵多產於棗樹的嫩芽、葉面、棗股翹皮上或裂縫中,多為塊狀,每塊3--10粒。1頭雌蟲可產卵100餘粒,卵期12天左右。4月上旬至5月中旬幼蟲孵化,後即沿樹幹下樹潛入土中,取食植物細根。8月份以後再下潛至30厘米左右的深處越冬。翌年春,氣溫回升時,幼蟲上升到離地表10-20厘米處活動,化蛹時蛹室距土表3--5厘米。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成蟲發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在早晨或傍晚人工振落捕殺。
(2)地面藥劑防治成蟲出土前,在樹幹周圍1米以內,噴灑50%辛硫磷乳劑300倍液,或噴灑48%天達毒死蜱800倍液,或撒施綠鷹(辛硫磷緩釋劑)每株成樹用藥15-20克。施藥後耙勻土表或覆土,毒殺羽化出土的成蟲。
(3)樹上噴藥在成蟲發生期噴灑2%天達阿維菌素2000倍液、或48%天達毒死蜱1000倍液、或2.5%天達高效氯氟菊酯1500倍液,殺滅成蟲。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