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池鷺

棕腹池鷺

棕腹池鷺是一種中型涉禽,身長50 cm,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棲息於沼澤、稻田、池塘等水域附近,繁殖期多為群居,在樹上、灌叢上或地面上用枝條築造淺巢。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棕腹池鷺[1]

棕腹池鷺棕腹池鷺

【中文別名】褐腹鷺
【拉丁學名】Ardeola rufiventris
【命名時間】Sundevall, 1851
【英文名稱】Rufous-bellied Heron[2]
【科屬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池鷺屬

外形特徵

棕腹池鷺是一種中型涉禽,身長50 cm。成鳥頭部、羽冠、頸部、前胸和上體均為青灰色,背羽青灰色並延伸呈蓑羽狀,腰、腹、翅、尾均栗棕色。虹膜金黃色,眼先裸部黃綠色,嘴黃色、端部黑,跗蹠及趾淺黃色。嘴強,頭、頸及上胸的羽毛延長,繁殖期羽衣變化大,且冠羽延伸呈矛狀,圓尾,尾羽12枚,跗蹠粗壯,與中趾(連爪)幾乎等長。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雌雄同色。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鬆,具有絲狀蓑羽。[3]

棕腹池鷺棕腹池鷺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棕腹池鷺分布圖棕腹池鷺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棕腹池鷺棲息於沼澤、稻田、池塘等水域附近。常群居,白晝或展昏活動。以水種生物為食,包括魚、蝦、蛙及昆蟲等,兼食蛇類、軟體動物及小型嚙齒類。常站在水邊或淺水中,用嘴飛快地攫食。遷徙種類。[3]

生長繁殖

棕腹池鷺繁殖期多為群居,在樹上、灌叢上或地面上用枝條築造淺巢。每巢產卵3—6枚,卵呈藍色、白色或皮黃色,無斑點。雌雄共同孵卵。雛為晚成性。

棕腹池鷺棕腹池鷺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