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山寺

棋山寺

棋山寺位於福建省長樂文嶺鎮前董村,始建於唐鹹通二年(公元861年),寺院周圍松竹並茂,疊翠重重。寺後分別有三座大山:棋山、駿馬山、煙臺姆山三座大山緊緊相連,煙臺姆山上至今仍留下據說龍舟上天時留下的痕跡,湖中每逢端午節還能聽到傳說中另一條下地的龍舟陰鼓作響。

基本信息

棋山寺雖有曾經的輝煌,但終究離不開成、住、壞、空的成壞規律,自明朝後期,倭寇橫行於東南沿海,寺院深受其害,毀於兵火之中。及至清初又有僧人於此間結茅而居,大闡宗風。遂復建禪院,但已無舊時規模,在此其間,曾任中華民國司法籌備處處長、內務部司長、參政院參政、國會議員、安徽巡按使、安徽省省長等職務的李兆珍(1846~1927年)為本寺留下碑文,現今還保存著。繼而辛亥革命爆發,戰事頻仍,寺院再罹患難。公元1956年守備部隊駐紮於此,並重建30多間做為營區使用,今殿後仍存有營房十多間。

直至1996年四月廿八日才正式以書面協定恢復寺院,作為僧人的修行用地,2000年在廣大信眾的支持下修建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總面積400平方米,面闊20米,深20米,前帶露台,獨具風格。2002年慈祥法師接管棋山寺後,不但健全了棋山寺的僧人規約,還進行大規模的擴建。2005年,先後修建了天王殿、僧寮、五觀堂、念佛堂,碑廊以及寺院的整體圍牆等建築。

修復後的棋山寺占地面積26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970平方米。整座寺院沿山勢自然上升,層次分明。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西側有僧寮,再後還有五觀堂、念佛堂。主體突出,巍峨壯觀,寺院四面密林相圍,漫步其間,讓人有種說不出的美感,這種感覺只有在這種清淨幽遠的環境下才能體會。

天王殿總面積320平方米,寬18米,深14米,在天王殿內供奉著天冠彌勒菩薩、護法韋馱龍天菩薩以及六米多高的四大天王像,這些塑像都是修建時塑造,造型莊嚴,雕刻精緻,有極高的藝術性與民族性。

為考慮安僧以供修學須要,於2005年建了一座三層重樓偉閣的僧寮,僧寮占地總面積為640平方米,長40米,寬16米,巍峨壯麗,氣勢恢宏。同年,還建了五觀堂供僧人用餐之處所,五觀堂樓上設有總面積430平方米的念佛堂(正在建設中)。在天王殿西側有長40米的碑廊,刻錄那些為本寺捐助的信徒留下永久的名字,稱此為“功德碑”。

棋山寺,曾經戰火屠夷,在天哭摧毀之後,乃屢毀屢建,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則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上,取古神似,創造出古今交融,超越時空的現代建築藝術,使長樂佛教寺院“清幽中見繁榮,莊嚴中具華麗”而聞名遐爾。近年來,棋山寺以音聲做佛事,發揚中國大乘佛教懺法思想,自利利他,為佛教為眾生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