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邊魚

梭邊魚

梭邊魚也叫鉗魚(qiányú),是北美洲主要的鯰魚品種。它的官方產地為美國的密蘇里州、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田納西州,它的俗稱是“鉗貓(channel cat)”。在美國,每年有800萬人捕捉它,是被人最愛捕捉的對象之一,且它在水產業里的名氣是最大的。它又叫斑點叉尾鮰,具有肉厚無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濃的特點。鉗魚的營養價值極高,具有大鮮、大補的特點,通常用來做成煲仔菜,尤適合用榨菜來燜制,以吊出其鮮味,吃時鉗魚鮮美嫩滑,別有一番滋味。

基本信息

簡介

梭邊魚又叫斑點叉尾鮰,原產於北美。自貢本地也叫做鉗魚。其肉厚無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濃,營養價值極高,具有大鮮、大補的特點。通常用來做成煲仔菜,尤適合用榨菜來燜制,以吊出其鮮味,此法烹製的鉗魚鮮美嫩滑,別有一番滋味。梭邊魚多生長於水質無污染的沙質或石礫底或流速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進入鹹淡水水域生活。可以放心食用。

生長環境

梭邊魚梭邊魚
斑點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稱溝鯰(ChannelCatfish),屬於鯰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魚類。斑點叉尾鮰天然分布區域在美國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區,以後廣泛地進入大西洋沿岸,在美國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產地是水質無污染、沙質或石礫底質、流速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進入鹹淡水水域生活。現為美國主要淡水養殖品種之一。斑點叉尾鮰是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於1984年與雲斑鮰同時引進的一種鮰科魚類,經過幾年的研究及推廣養殖,證實該種魚適合我國大部份地區養殖。多生長於水質無污染的沙質或石礫底或流速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進入鹹淡水水域生活。

外形特徵

斑點叉尾鮰體型較長,體前部寬於後部,頭較小,吻稍尖,口亞端位,體表光滑無鱗,粘液豐富,側線完全,皮膚上有明顯的側線孔。頭部上下頜具有深灰色觸鬚4對,其中鼻須1對,頜須1對,頤須2對,長短各異,以頜須為最長,末端超過胸鰭基部,鼻須最短。鰓孔較大,鰓膜不連於峽部,頤部有較明顯而不規則的斑點,體重大於0.5公斤的個體斑點消失。具有脂鰭一個,尾鰭分叉較深,各鰭均為深灰色。體兩側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魚體兩側有明顯而不規則的斑點,成魚斑點逐步不明顯或消失。

名稱起源

梭邊魚梭邊魚
“梭邊魚”淵源要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說起,當時的四川自貢鹽商徐氏以家傳醃菜,輔之各種天然香料藥材烹製河魚,烹出的魚,口感麻辣鮮香、肉質細嫩爽滑。而所烹之魚,選自金沙江流水河魚,無鱗獨刺,此魚秋冬喜到江邊覓食,當地方言“梭邊”,由此,“梭邊魚”亦成為當時千年鹽都自流井邊的一道江湖大菜,名震三江

捕捉方法

鉗魚很容易被天然物質做成的餌料捉住,比如蟋蟀、爬行動物、小魚、鯡魚、小龍蝦、蛙、鮎魚、翻車魚和吸管。鉗魚可以被象牙皂做成的餌料抓住,還可以用有臭味的餌料來抓它,比如死魚、死龍蝦、大蒜、血液、肝臟、肉、乳酪、麵團,甚至酷愛粉都可以。有時這些臭餌料可以改制成麵粉球或粉末狀的物品,掛在釣魚鉤上。還可以把制好的這些掛在管子底部,慢慢地拴在釣魚鉤上。像雞肝、小蝦、狗食、魷魚和泡泡糖這些能在雜貨商店買到的東西也可以抓住許多魚。
用細頸繩、曳釣繩、樹枝繩和田埂繩釣鉗魚,都是除了傳統桿子和捲筒之外的流行的捕捉鉗魚的方式。還有的方法就是用圈子套,也叫“板條套子”,是一種有角度的入口的木圈子,再加上金屬套。特有的餌料是變質的乳酪和狗食。用鉗魚套子捕到的鉗魚一天在100個左右。
沒有安裝釣魚鉤的垂釣者要特別小心鉗魚胸部的尖刺及它鋒利的鰭。

食用功效

除了能補脾利水,還可以通氣消脹、益陰壯陽、養血補虛、養心補腎、消腫等功效,對水腫、腳氣、腰酸腿軟、痔瘡、癬疥、耳痛、沙眼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同時還對催乳補血、預防麻疹、治療慢性腎炎、防治肺結核有益,幾乎老少皆宜。

火鍋做法

梭邊魚火鍋的特點:
色澤紅亮,香氣四溢,肉嫩味鮮,麻辣不燥。
主料:
鮮活梭邊魚1000克。
調助料
蔥段100克,泡子薑片50克,子彈頭泡椒100克,獨蒜100克,泡青菜梗50克,火鍋底料全部,胡椒粉2克,精鹽10克,料酒100克,醪糟汁30克,香菜段5克,雞精5克,味素3克,豬骨鮮湯1000克,火鍋油800克。
特薦燙食原料(5人食用):
雞胗150克,熟腰片150克,肉丸子150克,熟肥腸150克,麻辣排骨200克,火腿腸100克,金針菇150克,牛尾筍200克,青筍200克,鴨血200克,生菜150克,豌豆苗150克。
特薦味碟:油酥豆瓣尖椒碟5份。
火鍋底料配方
主料:郫縣豆瓣150克。
輔助調味原料:乾辣椒節100克,乾花椒30克,薑片25克,冰糖15克,豆豉20克,熟菜油100克,豬化油200克。
香料配比:八角5克,桂皮3克,山奈3克,香葉2克。
滋補藥料:甘草1克,薄荷葉2克,山藥4克,附片1克,紅花1克,白蔻2克,丁香1克,枸杞20粒。
底料製作程式

梭邊魚梭邊魚
1)烹前工作:取50克乾辣椒節入清水鍋中煮至皮軟,用清水沖洗,剁成茸,即成糍粑辣椒。其餘乾辣椒與花椒入鍋中,加少許熟菜油,用微火焙酥,涼後用刀剁碎,即成刀口椒。所有香料入絞肉機中粉碎成末,即成香料粉。郫縣豆瓣稍剁,取淨藥罐一個,將滋補藥包放入,加入清水適量,先大火燒開,去盡浮沫,改用小火熬成濃汁,去掉中藥包待用。
2)底料炒制: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豬化油,燒至四成油溫,下郫縣豆瓣、糍粑辣椒、冰糖、豆豉、薑片,用小火炒至豆瓣酥香時放入香料粉、滋補藥料汁、刀口椒炒至香氣四溢時起鍋,底料即製成。
火鍋油配方
火鍋油是用乾辣椒、花椒、香料與其他原料精心調製而成。它在火鍋中不僅具有濃稠火鍋滷汁,保持汤滷溫度,滋潤燙食原料作用,而且還具有增強汤滷色澤,增濃汤滷香味、麻味、辣味的作用。
原料:乾辣椒節3000克,乾花椒1000克。
輔料:郫縣豆瓣2000克蔥段1000克,薑片150克,蒜顆150克,八角200克,桂皮100克,山奈150克,草果50克,白豆蔻25克,砂仁30克,肉豆蔻15克,丁香5克,白芷10克,小茴香20克,香葉30克,靈草15克,排草10克,冰糖50克,米酒汁100克,熟菜油25千克,牛化油5千克,豬化油20千克。
特薦用具:100厘米x100厘米的不鏽鋼湯桶。
製作程式
1)烹前工作:將乾辣椒節入清水鍋中煮至變軟後撈出,用清水沖洗,瀝淨水,加工成茸,即成糍粑辣椒。乾花椒入鍋中用微火焙至酥脆。八角、桂皮掰成小塊,草果、白豆蔻、砂仁、肉豆蔻拍破,白芷、香葉、靈草、排草切碎。冰糖敲成黃豆大小。牛化油切成小塊。所有香料用清水分別沖洗,瀝淨水。
2)火鍋油製作:將牛化油放入湯桶內,置中火上煉至香氣四溢時加熟菜油、豬化油燒至三成油溫,放入蔥段、薑片、蒜顆炸香,下郫縣豆瓣、糍粑辣椒、冰糖、花椒,小火炒至香氣四溢,水分快乾、辣
椒微微發白時,放入白豆蔻、草果、砂仁、肉豆蔻、八角、桂皮、山奈、丁香、白芷、小茴香、香葉、靈草、排草,炒至豆瓣酥香時,烹入米酒,小火炒至米酒水分完全蒸發時,湯桶移離火口,涼後加蓋,12小時後,濾去料渣,即得火鍋油。
技術揭秘
1、下蔥段、薑片、蒜顆、郫縣豆瓣、糍粑辣椒、香料等原料入湯桶中時,應慢慢下,以防溢鍋。
2、炒制時,套用鐵鏟不停鏟動,以防粘鍋。
3、製作以雞、鴨、魚等鮮味足的原料為主料的風味火鍋時,一宜少用或不用牛化油,改用熟菜油、豆油或豬化油。
4、製作全牛油火鍋時,油脂全用牛化油。製作純清油火鍋時,油脂全用熟菜油。
梭邊魚香椒水煮梭邊魚

匯石咕嚕魚製作方法
原料:
鉗魚2000克,麥飯石200克,蔥段、乾絲各100克。
調料:
自製醃料50克,生粉10克,薑片、蒜仔、紅椒圈各20克,鹽5克、濃縮雞肉汁5克,秘制底湯500克,清水2000克,複合香紅油100克。
秘制底湯製作:
5斤豬筒骨衝去血水、5斤母雞制淨、1斤精肉分別改刀成塊狀,然後一起放入沸水中氽燙x2分鐘,撈出並洗淨待用,1斤金華火腿洗淨,切成塊,放清水中浸泡1小時去鹹味,擦乾水分後放入五成熱油中浸炸5分鐘待用,鍋入清水10斤大火燒開,然後下入所有原料大火燒開再轉小火,加蓋(只蓋一半,便於散發原料的腥味)煮3小時,撇掉浮沫,下入花旗參30克、乾百合50克、貝母30克繼續煮30分鐘,將所有原料撈起,再煮30分鐘,過濾掉雜質後,添人20克味素攪勻即可。此時湯汁約剩6斤。
自製醃料製作:
1000克黃豆洗淨,擦乾水分,放入鍋中,小火翻炒10分鐘,盛出放入攪拌機攪打成粉,倒入盛器中,調入鹽、味素、雞精各5克攪勻即可。
複合香紅油製法:
普通紅油1千克,五香料(八角10克,桂皮30克,白豆蔻、草果、香葉各10克,小茴香20克),蔥段、姜塊、豆瓣油各100克,小火慢慢熬至出香,放涼後密封浸泡1周左右,過濾取油
製作方法
(1)木魚石鍋洗淨,200克麥飯石洗淨放入鍋內,然後放入調至300度的烤箱內烤30分鐘,放置在烤箱中保溫待用。
(2)制淨後片下魚片,放入醃料、生粉抓勻;
(3)烤好的石鍋取出,鋪入錫紙,放入蔥段、乾絲墊底;
(4)另起鍋入底油燒熱,下入薑片、蒜仔、紅椒圈炒香,倒入底湯燒開,添入x清水再次燒開,調入鹽、濃縮雞肉汁攪勻,撇淨浮沫,澆入複合香紅油,將湯汁倒入燒熱的石鍋中,帶醃好的匯石咕嚕魚魚片上桌,由服務員下魚片即可。
關鍵:
1、醃製匯石咕嚕魚魚片時,黃豆粉不要過量,否則魚片會起沫。
2、食客就餐進行到x0分鐘後,木魚石鍋溫度降低,需要將錫紙撤掉,原料直接接觸麥飯石,傳熱更直接,同時撤錫紙時要做好防護工作,防止被熱油濺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