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麴黴病

梨麴黴病只在成果期至貯運期為害,以傷口為中心向四周擴展。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梨麴黴病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梨麴黴病由麴黴菌(Aspergillussp.)引起,屬於半知菌亞門。
危害部位:果實

侵染循環

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借氣流傳播,從傷口侵入為害。

發病條件

各種明顯傷口的多少是影響該病發生輕重的主要因素。

危害症狀

梨麴黴病只在成果期至貯運期為害,以傷口為中心向四周擴展。初期病斑沿傷口擴展,淡褐色至紅褐色,水漬狀;擴展後呈近圓形病斑,淡褐色至褐色,軟腐,凹陷,有時病斑表面有深淺交錯的輪紋,同時,病斑傷口表面產生一層黑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

1、生長期注意為害果實的病蟲防治儘量降低病、蟲果率;採收期注意採收技術,避免造成人為損傷;貯運前嚴格挑選,病、蟲、傷果堅決汰除;貯運期輕拿輕放,杜絕各種機械傷。
2.改善貯運條件儘量採取低溫貯運(1-2℃),抑制病害發生,減緩發病速度;推廣氣調貯藏,保持果實的生命力及抗病性等。
3.貯運場所消毒每百立方米用硫磺粉2-2.5kg,摻適量鋸末,點燃密閉薰蒸48小時,或用1%-2%福馬林或4%漂白粉水溶液噴霧密閉薰蒸2-3天,然後通風啟用。為了提高效果,也可在貯運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再噴霧消毒一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