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窩頭

梔子窩頭

細玉米面500克,黃豆粉150克,白糖200克,桂花醬5克,梔子粉25克。

配方

玉米面500克,黃豆粉150克,白糖200克,桂花醬5克,梔子粉25克。

製法

將以上五物倒在一起拌勻,加溫水適量和成麵團,揉勻後,搓成圓條,再揪成50克1個的小麵團,製成小窩頭,上屜用旺火蒸熟。

功效

清心瀉肝,解毒。

用法

早晚作主食。

玉米

【異名】玉高梁(《綱目》),番麥御麥(《留青日札》),西番麥(《學圃雜疏》),玉麥玉蜀秫(《農政全書》),玉蜀黍(《綱目》),戎菽(《廣群芳譜》),紅須麥(《蒙化府志》),薏米包(《醫林纂要》),珍珠蘆粟苞蘆鹿角黍御米(《雙溪物產疏》),包穀陸谷玉黍(《齊民四木》),西天麥(《平涼縣誌》),玉露秫秫(《植物名實圖考》),纖粟(《隨息居飲食譜》),珍珠米(《爾雅谷名考》),粟米包粟(《嶺南採藥錄》),包麥米(《中國藥植志》),苞米(《廣西中獸醫藥植》)。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種子。
【植物形態】玉蜀黍
一年生草本。稈粗壯,直立,高1~4米,節間有髓,基部各節具氣生根。葉片長大,扁平,劍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呈波狀皺摺,具強壯之中脈。雄性圓錐花序頂生,雄小穗孿生,長達1厘米,含2小花;兩穎幾相等長,膜

梔子窩頭梔子窩頭
質,背部隆起,具9~10脈;外稃與內稃均透明膜質,幾等長於穎;花葯橙黃色,長達5毫米;雌小穗孿生,成8~30行排列於粗壯而呈海綿狀之穗軸上;兩穎相等,甚寬,無脈,具纖毛,第一小花不育;外稃透明膜質,似穎但較小而無毛,具內稃或否;第二小花外稃似第一小花者,具一內稃;雌蕊具極長而細弱之花柱。穎果略成球形,成熟後超出穎片和稃片之外。花果期6~9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玉蜀黍根),葉(玉蜀黍葉)、花柱(玉米須)、穗軸(玉米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①《綱目》:"甘,平,無毒。"
《醫林纂要》:"甘,淡,微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①《綱目》:"調中開胃。"
《醫林纂要》:"益肺寧心。"
③《本草推陳》:"為健胃劑。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煮食或磨成細粉作餅餌。

黃豆

【中文名】: 淡豆鼓
【類 別】: 種子類
【英文名】: Fermented Soybean

梔子窩頭梔子窩頭
【別 名】: 黃豆白豆
【來 源】: 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種子的發酵加工品。
【采 制】: 取成熟種子加適時桑葉青蒿藥液蒸透後發酵製得。
【性 味】: 加工後的種子呈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0.5~0.7cm。表面黑色,皺縮不平。質柔軟,斷面棕黑色。氣香,味微甘。性涼,味苦、辛。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莖多分枝密生黃褐色長硬毛。三出複葉,葉柄長達20cm,密生黃色長硬毛;小葉卵形、廣卵形或狹卵形,兩側的小葉通常為狹卵形,長5~15cm,寬3~8.5cm;旗瓣倒卵形,翼瓣長橢圓形,龍骨瓣斜倒卵形。莢 果帶狀矩形,黃綠色或黃褐色,密生長硬毛,長5~7cm,寬約1cm。種子2~4粒,卵圓形或近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長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多自產自銷。
【化學成份】: 種子含蛋白質脂肪膽鹼黃嘌呤(xanthine)、次黃嘌呤(hypoxanthine)、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煙酸天冬醯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
【功能主治】: 解表,除煩,宣發鬱熱。用於感冒、寒熱頭痛、煩燥胸悶、虛煩不眠

桂花

【異名】木犀花(《綱目》)。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
【植物形態】木犀(《綱目》),又名:九里香岩桂(《墨莊漫錄》),(《花鏡》)。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灰白色。葉對生,革質,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3~8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銳細鋸齒,葉脈6~8對,向下面突出;葉柄短。花簇生於葉腋,雌雄異株,具細弱花梗;花萼4裂,裂片齒狀;花冠4裂,分裂達於基部,裂片長橢圓形,白色或黃色,芳香;雄花具雄蕊2,隱藏於花冠內;雌花有雌蕊1,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子房2室。核果長橢圓形,含種子1枚。花期9~10月。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桂樹根)、果實(桂花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9~10月開花時採收,陰乾,揀去雜質,密閉貯藏,防止走失香氣及受潮發霉。
【化學成分】花含芳香物質,如γ-癸酸內酯α-紫羅蘭酮β-紫羅蘭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順-芳樟醇氧化物

梔子窩頭梔子窩頭
壬醛以及β-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兒醇二氫-β-紫羅蘭酮。花蠟含碳氫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性味】辛,溫。
《綱目》:"辛,溫,無毒。"
《本草匯言》:"味辛甘苦,氣溫,無毒。"
【功用主治】化痰,散瘀。治痰飲嘲咳,腸風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本草匯言》:"散冷氣,消瘀血,止腸風血痢。凡患陰寒冷氣,瘕疝奔豚,腹內一切冷病,蒸熱布裹熨之。"
《國藥的藥理學》:"治口臭及視覺不明。"
《陸川本草》:"治痰飲喘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泡茶、浸酒。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熱外熨。
【選方】生津,辟臭,化痰,治風蟲牙痛:木厚花、百藥煎、孩兒茶。作膏餅噙。(《綱目》)

梔子

【藥物名稱】梔子
【英文名】Cape Jasmine Fruit
【別名】黃梔子山 枝子大紅桅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實。

梔子窩頭梔子窩頭
【植物形態】常綠灌木,高達2m。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2~7cm,全緣;托葉2片,通常連合成筒狀包圍小枝。花單生於枝端或葉腋,白色,芳香;花萼綠色,圓筒狀;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或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於山坡、路旁。分布於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採集】9~11月果實成熟顯紅黃色時採收
【化學成分】含梔子甙(geniposide)、羥異梔子甙(gardenoside)、山梔甙(shanzhiside)、梔子新甙(gardoside)、梔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梔子黃素(gardenin)、番紅花甙-Ⅰ(crocin-1)、番紅花酸(cro-cetin)、雞s
【性味】性寒,味苦。
【功用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花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傑腫痛、火毒瘡瘍、扭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