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托羅戰役

梅托羅戰役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戰敗,於前241年與羅馬簽訂和約,被迫自廢海軍,同時先後割讓西西里,利帕里群島以及撒丁,科西嘉等島嶼,完全喪失了地中海的霸權。

簡介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戰敗,於前241年與羅馬簽訂和約,被迫自廢海軍,同時先後割讓西西里利帕里群島以及撒丁科西嘉等島嶼,完全喪失了地中海的霸權。

為了積蓄實力,以圖復仇,迦太基統帥漢密爾卡•巴卡於前238年率軍遠征伊比利亞,開拓土地和財富來源。漢密爾卡死於前229年。前221年,他繼任的女婿遇刺身亡,於是漢密爾卡的長子漢尼拔被全軍推舉為統帥。

前219年,漢尼拔由於國內政治鬥爭的險惡局勢及其個人強烈的復仇欲望,決定撕毀和約,對羅馬開戰。他於前218年以全軍傷亡過半的代價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並先後在特拉比亞戰役,特拉西梅諾湖戰役及坎尼戰役中大敗羅馬軍團。

此後羅馬採用了統帥費邊的消耗策略,不與漢尼拔正面交鋒,同時不斷派小股部隊騷擾,以動搖其軍心,耗盡漢尼拔的實力。

漢尼拔的軍隊在義大利征戰十年,迦太基制海權的喪失使他遲遲沒有得到本國的支援,軍隊越打越少,同時也未能獲取能與羅馬相抗衡的資源,而是僅僅依靠地方城鎮低效率的補給,最終逐漸被困在義大利南部。

然而義大利本土持續不斷的戰火,已經對羅馬的經濟體系造成了巨大破壞。羅馬喪失了大部分的財政來源,又必須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不得不對內增派稅賦,對外大量舉債。此時的羅馬,人力,物力都已至極限,舉國上下也僅僅是依靠著堅強的意志苦苦支撐。

於是,迦太基的另一位將領,漢尼拔的弟弟哈斯朱拔便將擔負起打破這個戰略僵局的任務。他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前期一直堅守伊比利亞,與羅馬最傑出的統帥——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的父親對峙。

前211年,哈斯朱拔擊殺羅馬統帥老西庇阿,試圖率軍東進,與正孤軍作戰的漢尼拔會合。時年二十五歲的西庇阿成為羅馬新的統帥。他迅速扭轉戰局,於前209年攻下哈斯朱拔在伊比利亞的基地新迦太基城,繳獲大量物資,占據了當地的銀礦,又聯合西班牙人共同對抗迦太基,同時在地中海沿岸修建大批要塞,想以此阻住哈斯朱拔的東進。

哈斯朱拔了解到羅馬軍隊的動向,於前208年冬季率軍取道伊比利亞東北部的山區進入高盧。此舉完全出乎西庇阿的預料。哈斯朱拔進入高盧中部後不再前進,而是停下來過冬,與高盧各部落交好,經過一個冬天,收編了大批高盧人。前207年春季,哈斯朱拔率大軍翻過阿爾卑斯山。他的軍隊不僅毫髮未損,且像滾雪球一般壯大了許多。

當羅馬人得知哈斯朱拔的迦太基主力經過千里躍進,已經擺脫西庇阿的追擊,越過阿爾卑斯山,出現在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時,不禁面面相覷。他們知道,決定羅馬存亡的時刻終於到了。

對原本占有優勢的羅馬而言,形勢急轉直下。一旦哈斯朱拔與漢尼拔互通訊息,南北對進,羅馬就將亡國滅種。

執政官尼祿和利維烏斯立即兵分兩路,由尼祿指揮四萬大軍南下與漢尼拔對峙,利維烏斯則領兵北上,希望能拖住哈斯朱拔的大軍。由於兵力不足,利維烏斯且戰且退,終於在梅托羅河以南的小鎮塞那穩住陣腳。哈斯朱拔頻頻誘使利維烏斯與自己會戰,利維烏斯始終堅守不出。

這時哈斯朱拔的大軍距離漢尼拔營地已經只有三百公里。然而漢尼拔缺乏準確的情報,無法判斷哈斯朱拔下一步的打算,因此按兵不動,靜候哈斯朱拔的訊息。

哈斯朱拔派出信使和漢尼拔聯絡,他在信中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行軍路線,提出了南北對進的構想。然而信使在即將到達漢尼拔營地時被羅馬軍隊擒獲,哈斯朱拔的全盤計畫落入了正與漢尼拔對峙的尼祿手中。

尼祿看到信後大吃一驚。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擊敗哈斯朱拔的主力。這時利維烏斯和哈斯朱拔在北線逐漸形成了均勢,尼祿當機立斷,親率一萬精兵出發。他為了迷惑對手,引兵先向南行,於黃昏時分突然掉轉方向,急行軍奔向梅托羅河畔。

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尼祿沒有攜帶給養,而是命令沿途各地方政府火速準備食物和飲水,置於大路兩邊以供使用。尼羅率軍所到之處,羅馬百姓擁擠在道路兩旁,或給羅馬士兵送糧送水,或跪地為自己的祖國祈禱。這樣的場景深深鼓舞了羅馬士兵,更堅定了他們與敵人決一死戰的決心。

尼祿精心調控行軍速度,於當日夜間與利維烏斯會合。這時羅馬和迦太基兩軍營地相距僅一公里,為了不讓哈斯朱拔覺察出援兵已至,尼祿的軍隊沒有另外紮營,而是進入了利維烏斯的營地。

這時漢尼拔和哈斯朱拔還完全蒙在鼓裡,尼祿和利維烏斯當即決定全力進攻,迅速殲滅哈斯朱拔的主力,再回過頭來對付漢尼拔。

次日拂曉,羅馬軍團開始集結。一直無法誘使利維烏斯出戰的哈斯朱拔得知羅馬終於準備進行會戰後,立即指揮全軍展開隊形,向羅馬陣地靠攏。然而當他近距離觀察羅馬陣線時,敏銳地發現羅馬軍隊似乎增加了不少,羅馬軍團之間的號角聲也較以往頻繁許多。久經沙場的哈斯朱拔隨即斷定羅馬已有援兵自南線趕來。他決定先退出戰場,回到營地。羅馬軍隊不敢貿然進攻他的營壘,於是這一天便安然無事的過去了。

由於無法得知南線的戰況,哈斯朱拔於當日夜間率大軍向北撤退。他希望連夜渡過梅托羅河,然而他的嚮導卻出賣了他,將迦太基大軍引至河水最湍急的地方後逃之夭夭了。哈斯朱拔的大軍用一整夜時間忙著尋找可以涉渡的淺灘,直到天亮都沒有找到。士兵們由於疲憊和煩躁,已經亂成一團。

正在此時,羅馬騎兵追擊而來了。羅馬軍團排著整齊的方陣,緊緊跟在後面。

哈斯朱拔明白撤退已經不可能,唯有背水一戰。他盡其所能,將亂糟糟的部佇列成陣勢。哈斯朱拔親率最得力的西班牙步兵組成右翼,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強悍的伊古利亞步兵在中央,陣前是十頭來自衣索比亞的戰象,戰鬥力最弱的高盧人在左翼,因為這一側的地形是起伏的丘陵,而高盧人的陣前是一道河谷,羅馬軍隊必須越過一個相當陡峭的山坡,再穿過河谷,才能和高盧人接戰。哈斯朱拔希望羅馬軍隊對他左翼的進攻會因為地形限制而變得遲緩,這樣就可以為他贏得時間,以便從右翼擊破羅馬軍團。

會戰終於打響了。利維烏斯首先率軍向哈斯朱拔的右翼發起進攻,卻遇到異常堅強的抵抗。哈斯朱拔的西班牙步兵跟隨他作戰多年,對羅馬軍隊的戰法相當熟悉。伊古利亞步兵則是天生剽悍,寸土不讓,雙方都傷亡慘重。來自衣索比亞的戰象也開始發揮威力,在羅馬陣中橫衝直撞,迫使一些羅馬軍團後退。此時進攻迦太基左翼的尼祿的軍隊為陡坡和河谷所阻,一時間還未能和高盧人接戰。哈斯朱拔看到戰局正向著他預想的方向發展,於是率軍展開反擊,企圖殲滅利維烏斯。利維尤斯唯有拚命抵抗,苦苦支撐。

然而正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原本正領兵跋山涉水的尼祿親率一支精兵脫離迦太基的左翼,迂迴至哈斯朱拔所在的右翼,從側面發動了突然攻擊。迦太基軍隊由於陡然間遭受打擊,最右邊的步兵首先敗逃,沖亂了中央的伊古利亞步兵方陣,導致哈斯朱拔的整個右翼陣形崩潰,士兵們爭先恐後地向高盧人所在的左翼逃竄。而尼祿留在迦太基左翼的軍團經過跋涉,也終於出現在高盧人的陣前。尼祿和利維烏斯追擊而來,羅馬軍團已對迦太基軍隊完成了合圍。會戰變為屠殺。

哈斯朱拔明白大勢已去。高傲的他不願作羅馬人的俘虜,於是單槍匹馬沖入羅馬軍團的方陣中,力戰而死。傍晚時分,這支曾經的迦太基主力已經不復存在了。

梅托羅戰役勝利後,尼祿火速趕回南線,而漢尼拔至此仍對北線的戰事一無所知。一個羅馬騎兵來到漢尼拔營門前,用力扔進一顆頭顱。

漢尼拔最後一次看見自己的弟弟還是在遠征義大利前。當時哈斯朱拔年歲尚輕,留守伊比利亞,兄弟倆相互擁抱,揮淚而別。這一別便是十餘年。漢尼拔在義大利度日如年,沒有一天不在盼望著有朝一日,哈斯朱拔能夠親率大軍來到義大利。他撫摸著弟弟冰冷的臉頰和依然圓睜的雙眼,悲痛欲絕,不由得嚎啕大哭起來。漢尼拔不僅是為他死去的兄弟痛哭,他也在為他的祖國哭泣。因為他已經知道,迦太基注定要輸掉這一整場戰爭了。

戰役評價

梅托羅戰役布匿戰爭的轉折點。自此以後,羅馬對於迦太基已經無所畏懼,儘管戰爭還要再進行五年,直至前202年,羅馬統帥西庇阿指揮大軍,於北非的扎馬決定性地擊破漢尼拔。迦太基覆滅之後的數百年內,羅馬也再未遇到同樣可怕的敵人,能夠使羅馬一夜數驚,整個民族的氣運不得不繫於梅托羅一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