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琴社

梅庵琴社成立於1929年,但在此之前,梅庵琴派已經形成,並在現代古琴界擁有巨大的影響。 1916年,山東著名的古琴家王燕卿經康有為推薦任教於南京高師(這在當時是能與北大匹敵的名校,後來成為東南大學、中央大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進入高校傳授古琴的古琴家,活動中心從南京轉移到南通,徐立孫以他任教的南通師範和南通中學為基礎,大量速流傳。到30年代,由於梅庵琴派人,對琴壇產生了衝擊,長江下游一帶是古琴流派集中的地區,具備了南方琴壇盟主的地位。1949年以後,梅庵琴派持續發展。除了徐立孫在南通,他的學生吳宗漢於50年代將梅庵琴派傳入香港,60年代進軍台灣,成為台灣最早進入高校的古琴家。在20世紀古琴史上,擁有梅庵琴派這樣廣泛的影響力的,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基本資料

梅庵琴社成立於1929年,但在此之前,梅庵琴派已經形成,並在現代古琴界擁有巨大的影響。

發展歷程

1916年山東著名的古琴家王燕卿經康有為推薦任教於南京高師(這在當時是能與北大匹敵的名校,後來成為東南大學、中央大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進入高校傳授古琴的古琴家,比蔡元培邀請山東另一位古琴家王心葵到北京大學還要早兩年。在王燕卿1920年去世之前,他培養出了許多重要的傳人,其中以南通徐立孫成就最高。所以在1920年後,梅庵琴派的活動中心從南京轉移到南通,徐立孫以他任教的南通師範和南通中學為基礎,大量吸收師友、學生、親戚學琴,是梅庵派古琴藝術迅速流傳。到30年代,由於梅庵琴派人數眾多,聲勢浩大,對琴壇產生了衝擊,長江下游一帶是古琴流派集中的地區,學梅庵琴派的人占了十之二三,此後更具備了南方琴壇盟主的地位。1949年以後,梅庵琴派持續發展。除了徐立孫在南通,他的學生吳宗漢於50年代將梅庵琴派傳入香港,60年代進軍台灣,成為台灣最早進入高校的古琴家。現在台灣老一輩的琴人,大多都是吳宗漢的學生。吳宗漢於70年代移民美國,梅庵琴派隨即傳入美國。這一大規模的古琴傳授活動,被學者稱為是中國古琴史上的豐碑。現在的梅庵琴派組織,除了在美國和台灣外,在內地集中在三個地區:南通梅庵琴社、鎮江夢溪琴社(徐立孫的學生劉景韶創建)、合肥梅庵琴社(徐立孫的學生劉赤城創建)。在20世紀古琴史上,擁有梅庵琴派這樣廣泛的影響力的,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