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嶺一號

梅嶺一號

梅嶺一號,這裡是當年毛主席晚年工作和生活過的一個比較隱秘的居所,於1993年才正式對外開放。梅嶺是一個被毛主席稱作“白雲黃鶴的地方”。

簡介

梅嶺一號梅嶺一號

梅嶺一號,1960年到1974年的14年間,毛澤東每到武漢,必定住在東湖賓館內的梅嶺1號,下榻44次之多。東湖賓館由此被稱為“湖北的**”,直到1993年才對外開放。

“梅嶺1號”掩藏在東湖邊一片密林中,這裡是臨湖的一塊高地,早春,紅梅、黃梅、白梅競相開放,因此有了“梅嶺”這個美麗的名字。整個建築群由梅嶺1、2、3號樓組成,1959年年底梅嶺1號竣工,1960年就開始接待毛澤東。

歷史

梅嶺一號梅嶺一號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主席的這首卜運算元《詠梅》詞,幾乎家喻戶曉,張口能誦,但對曾有過湖北“中南海”之稱的東湖賓館梅嶺一號,知曉者就為之不多了。從1953年2月16日至1974年10月12日,毛主席曾先後44次下榻東湖賓館,居住時間短則十天半月,最長的一次達半年之久。其中從1960年起至晚年,毛主席每次來漢都住在梅嶺一號。

美麗的東湖之濱成為毛主席除北京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地方。毛主席在漢居住期間,在這裡處理黨和國家大事,關注世界風雲,接見外國首腦,政要和國際友人。縱論天下大事,賞園詠梅並暢遊長江,湖北“中南海”的美譽便由此而出!

主要景觀

梅嶺1號在當時可是全國領先的建築,裡邊安裝了空調和暖氣,保持恆溫,3號還有一個很大的室內恆溫游泳池,東湖美景就在眼前。

梅嶺1號是主席的起居之所,主要包括會議室、辦公室及臥室等,臥室和辦公室相邊。這裡還有一個內庭院,古木蔽日,曲徑通幽。梅嶺2號是兩層樓,有10多個房間和會議室、餐廳、接待室,是中辦領導及警衛人員的住處。3號是活動場所,可以舉行大規模的會議、接見來賓。

旅遊推薦

在梅嶺一號,存放著東湖賓館的鎮館之寶——史達林在上世紀50年代贈送給毛澤東的座駕“吉斯110”轎車,這是毛澤東在鄂期間的用車。當年金日成來漢,毛澤東也熱情地將其拉進駕駛室,兩人並排坐在後排親切交談。

影響

《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游泳》

梅嶺一號,這裡是當年毛主席晚年工作和生活過的一個比較隱秘的居所,於1993年才正式對外開放。梅嶺是一個被毛主席稱作“白雲黃鶴的地方”。

主席晚年在梅嶺最短待過一個星期,最長待過半年之久,人們因此戲稱梅嶺是“湖北的中南海”。

梅嶺一號建築一氣呵成,完全是根據主席的習慣以及安全保衛工作要求而建成的。遊人在裡面參觀不會走回頭路,一直向前,就能夠把整個房子轉一圈。

毛澤東尤其喜歡梅嶺幽雅的環境,自此以後,來武漢只住這裡,少則幾天,多則半年。在這裡,毛澤東寫下了《水調歌頭·游泳》等。

歷史二三事

“我們都是農民 這個菸灰缸太豪華了”

毛澤東生前曾44次下榻武漢東湖賓館,最後一次是1974年7月至10月,整整待了108天。在梅嶺一號生活期間,他的點點滴滴都成了賓館員工珍藏的記憶。

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李先念送來一隻景泰藍制菸灰缸,在當天的會見中,毛澤東沒有請李先念抽菸。大家知道,領袖不高興了。

“我們都是農民,你不覺得這個菸灰缸太豪華了嗎?”後來,服務員拿來一個普通菸灰缸,他才點了一支煙。從此,這個“豪華菸灰缸”就被李先念稱為要讓他“受教育一輩子的菸灰缸”。

周總理縫縫補補的睡衣曾經感動了很多人,毛澤東的那雙拖鞋也讓東湖賓館的員工銘記在心。“這雙三次換底的拖鞋,在主席散步的時候還是脫了底,他要我們拿出去修補,但是服務員找了三個鞋匠都說這雙鞋補不了。最後他給服務員一塊擦車的皮革,服務員含著眼淚幫他重新縫了鞋面。”說到這裡,鄭敏庭雙眼發紅。

韶山故里,接待人員給毛澤東換了一雙新拖鞋,他不肯換上,問身邊的人:“我的拖鞋呢?”那雙補了又補的拖鞋已經被扔進了垃圾桶,等到服務員急忙從垃圾中翻出來然後擦乾淨給他,他才安心換上。

毛澤東的儉樸是從艱苦歲月中一路帶來的習慣。他總是把用過的火柴盒兩邊重新塗上磷,然後再把買來的火柴放進去。“如果每人節省一個盒子,就是六億個盒子。”毛澤東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成了賓館服務員的守則,他們互相轉告,從此不再浪費一個火柴盒。

回贈毛澤東硯台 齊白石當“不孝子孫”

毛澤東好字畫。他和齊白石陳半丁這些書畫大師友誼深厚。他一生不收受禮物,辦公桌上卻珍藏著齊白石送的硯台。

1953年,齊白石九十大壽,毛澤東提著兩壇茶葉、兩支東北人參、兩支毛筆和一包鹿茸去賀壽。齊白石感動萬分,當場用紅綢包著一個硯台回贈,並聲稱今後要做齊家的“不孝之子”。

原來,這個硯台是齊白石祖傳至寶,祖父、父親臨終時都交待,如果將此物傳於外人,就是齊家的不孝子孫。鑒於這段淵源,主席沒有上交硯台,這件特殊的禮物現在仍然躺在梅嶺一號辦公室。

1961年,毛澤東在東湖賓館度過了68歲生日,曾師從吳昌碩的書畫大師陳半丁送給他一幅畫,他很喜歡這幅畫,沒有照例上交。後來美國國防部部長布朗和幾個國家的政要都想重金買下這幅畫,都沒有實現,這幅畫就一直掛在當年的會議室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