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幼鳴

梁幼鳴

梁幼鳴教授今年58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武漢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入伍之前,梁幼鳴上過山下過鄉,也曾當過中學教師。入伍後,梁幼鳴把他全部的精力傾注到了教學之中。歷時十載破解世界性數學難題,1994年,“梁幼鳴”這個在數學界聞所未聞的名字,瞬間傳遍了世界。因為梁教授攻克了困擾世界數學界數十載的難題———“6174問題”......

人物生平

“二十一世紀是數學的世紀,未來的軍隊是數位化的軍隊,作為一名軍隊院校的教授,打牢學員的數學根基,直接關係到我軍‘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這是空軍雷達學院數學教授梁幼鳴在自己的教學日記的扉頁上寫的一段話。

其實他不像自己的名字那樣少年得意,一鳴驚人。他的成功源於他對數學的熱愛與執著地探索,對數學熱愛也使得他在人生的軌跡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入伍之前,梁幼鳴上過山下過鄉,也曾當過中學教師。1979年,在武漢鋼鐵學院任教時,梁幼鳴就以超前的教育理念,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開設了《數學建模》、《工業與數學》等課程。1984年,他代表武漢鋼鐵學院參加了全國首屆數學模型暨計算機套用大會,在當時僅有的三人報告名額中,梁幼鳴就占據了一席。正當國家冶金部打算選送他去參加中央各部委的後備人才學習班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在不經意間穿上空軍軍服,當了一名軍校的教授。

入伍後,梁幼鳴把他全部的精力傾注到了教學之中。在繁重的教學之餘,他在不斷追蹤數學與現代戰爭之間的關係,且在科研與教學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主要成就

歷時十載破解世界性數學難題

1994年,“梁幼鳴”這個在數學界聞所未聞的名字,瞬間傳遍了世界。因為梁教授攻克了困擾世界數學界數十載的難題———“6174問題”。

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可能知道“黑洞”這個名詞:它特指宇宙空間中的某些奇特區域,進入該區域的物體,誰都擺脫不掉必須以光速而神秘地向黑洞中心墜落的命運。其實,數學也有類似的黑洞,指的也是這類與宇宙黑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神秘數學現象:比方說“6174”問題,任何不同的四位數,通過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的排列,得到差後再重複上述運算,至多7次,得到的答案都是6174。當然這只是狹義的“6174”,還有三位數、五位數、二進制、八進制等廣義的“6174”。這個問題在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伯克利大學的學者們提出之後,始終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後來美國數學家馬丁將這一問題發表在《科學的美國人》雜誌上,使它成為一個被國際數學界廣泛關注的世界難題———“馬丁猜想-6174問題”。

出版著作

有不少人研究討論過,但均未獲得圓滿的解決。

“6174問題”對打贏未來戰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如果戰爭爆發,我方得到敵方的某行動密碼,要破譯它就需要“6174”的理論,那時候再通過解“馬丁猜想”來破譯密碼就為時已晚了。出於軍事教官的特有的憂患意識,這個基礎理論研究問題引起了梁幼鳴的高度關注。

在整個10年時間裡,梁幼鳴的時間表里,沒有了白天黑夜的更替,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埋頭鑽研。餓了,就以開水就著餅乾充飢。困了,就躺在簡易床上躺一會兒,光是求解用的草稿紙都頂住了天花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先後撰寫了《論泛四位數非同碼數集的收斂數》、《關於馬丁猜想及其證明》、《關於6174問題的泛序差理論》等論文,較好地解決“6174”所涉及的主要問題。

“6174”問題的成功解決,不但有重大的軍事價值,還有民用價值。比如用在密碼通訊、數據通訊等領域,它可以給加密和保密傳輸帶來很大的方便。它還可以運用於電子產品、其它工業產品或工業設備,並能解決電壓的穩定性問題。而解決安全問題,“軟”的方面還主要依靠數學來幫助。

1987年,梁教授偶然遇到了這道數學難題,他在草稿紙上演算了一年,撰寫《論泛四位數非同碼數集的收斂數》。他得出幾種證明法,但一年後他捨棄了前幾種方法,因為它們不能給別人提供一種新的理論,就事論事的方法只是他的起點。他捨棄了手算,開始尋找別的運算手段。家裡經濟不寬餘,買不起電腦,但為了自己的工作能進展得快一些,他就想方設法從市場上買來了一台學習機,解決了燃眉之急。女兒梁爽還記得那是一個周末,爸爸穿著軍裝,帶著自己坐了兩個小時的公共汽車從漢口到武昌,跟賣中華學習機的叔叔討價還價,用好不容易湊齊的1000元錢買了那台對於這個家庭顯得有些奢侈的物件,可這點投入對於“6174問題”卻顯得太少了。為此,他們一家人吃了一年的素菜。

當一個人專注乾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總會忽略其他。1998年冬天的一天,在實驗室坐了一個星期的梁教授為了放鬆一下自己,跑到澡堂去洗澡,在淋浴過程中,他覺得脊樑有風,且徹骨地疼。他走到浴池裡,從不潛水的他在恍惚中覺得自己在水底游泳一般,他奇怪自己為什麼會在水中,他覺得水太髒了,但不自覺地還是吞下了兩口洗澡水,後來他被人拉出了浴池。在生命的緊要關頭,他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時間對於自己的寶貴。

恢復後,梁教授在心裡默默念叨:“我不能就這么早死去,手頭上還有好多工作沒有完成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為了多乾一些工作,在醫生的勸導下,開始了鍛鍊身體,這也促進了他科研工作的進展。他陸續發表了《泛 n位數的馬丁差及其若干性質》、《試論 j n的一般收斂準則》、《關於6174問題的泛序差理論》等3篇論文,完全解決了6174所涉及的主要問題。

論文發表後,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範文濤先生,湖北省數學協會常務理事任德麟特地寫信向他祝賀;加拿大一數學權威到中礦業學院(現中南工業大學)講學時,得知梁教授成功地解決了“6174問題”的訊息後,立即向他索要論文;在武漢一家政府媒體做記者的同學知道後,想對他進行報導,但淡泊名利的梁幼鳴趕緊“捏住”同學的嘴巴,請求他為自己保密。

個人生活

時不我待追趕世界軍事潮流

梁教授的眼光始終緊盯動態世界,不斷追蹤數學與現代戰爭的關係和發展。

高新科技的基礎是套用科學,而套用科學的基礎是數學。現代戰爭總是藉助現代數學的運算,事先模擬,在戰爭爆發之前就運算著戰爭的結局,以達到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目的。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運用這門學科將大批人員和物資調運到位,僅用了短短1個月時間。數學對戰爭的作用,令世界數學界為之震驚,引起了人們對數學在現代戰爭所處的地位的探索。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規模逐步擴大,內容不斷深化,但仍有許多領域存在著空白。為此,作為空軍軍事學府數學專業“領頭雁”,梁教授以非同尋常的前瞻性,把研究的目標指向了數學與軍事科學的交叉學科——軍事運籌學。

作為學院軍事運籌學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研究生導師,梁幼鳴為了能夠多搞一些科研項目,儘量縮短與世界軍事前進的距離,他利用每次去北京開會或講學的機會,四處尋找與軍事科技發展有密切聯繫的科研課題。一次,他到北京某研究所講課,他深厚的學術造詣,令這個所的領導欣喜若狂。因為,他們有一個很重大的科研課題,一直因沒有一個數學功底過硬的專家牽頭而擱淺。“撿”到這個科研項目的梁幼鳴,幾乎欣喜若狂。他一頭扎到試驗室里,歷時半年,終於完成了這一重大課題,這一課題的完成,既解決了該研究所的燃眉之急,更為自己鑽研的軍事運籌學奠定了基礎,取得了難得的經驗。

前年,梁教授承擔了“×××作戰計畫自動生成系統”這一重點科研任務,而世界一些已開發國家的軍隊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完成了類似系統的研製並投入實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軍事效益。他深感我軍在該領域起步較晚,應該奮起直追,因此他從不抱怨大量的基礎性工作過去沒人做,覺得自己處在這個位置,就要從自己做起,同時還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接到這個“硬骨頭”後,梁教授一頭扎進了科研攻關之中,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地乾,武漢夏天的氣溫高達40°C,他的內衣經常能擰出一把把的汗水,困了,就爬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就啃一些自備的速食麵。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梁教授僅用一半年時間就成功地解決了項目的所有難題,該系統試驗一舉獲得成功,使我軍在該領域與已開發國家軍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高瞻遠矚培養“打贏”軍事人才

“今天是考場上的學生,明天可能就是戰場上的對手。”這是梁幼鳴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因為在中國大學有數學建模競賽,其它的國家同樣也有數學建模競賽。新的世紀是數學的世紀,未來的軍隊是數位化的軍隊。作為軍校學子,數學知識的多寡,將直接關係到我軍在高科技條件下戰鬥力的生成與提高。

為了使空軍院校的數學建模迅速形成一定的規模,培養大批著眼未來戰爭的高層次人才,梁幼鳴著手進行這項工作。他從學員的選拔、資料的收集、講義的整理,以及培訓的方式都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畫。

在梁幼鳴看來,要使數學建模教學引起學員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首先要訓練他們的思維。

有一年學校組織掃墓,院領導問他明天是否會下雨,梁教授計算的結果是沒有雨,而當地的氣象部門預報有中到大雨。第二天,烏雲密布,太陽勉強擠開一條小縫,不一會兒,狂風大起,一下子打亂了學校的計畫。然而梁教授卻不慌不亂,中午時分,一陣狂風,把厚厚的雲吹向了鄰省江西,在江西降下了一場大雨。

在大家的唏噓聲中,梁教授給學員們揭開了謎底。天氣系統也是有周期可找的。天氣如何計算,數學可以幫助。只要找到了氣壓、溫度、風向、風速等氣象因素,用數學方式表達出來,重新聚類組合,找出數量之間的關係,架構數學模型,天氣預報的方程式即可完成。

他鼓勵學員要勇於架構自己心中的數學建模。

作為一名軍校教授,梁幼鳴對教學和學員們傾注了滿腔熱情,每次開課前,他都注意搞好課前動員,使學員知難而不畏難!每年數學建模開訓之初,學員都為陌生、神秘的內容感到棘手,梁教授便以新鮮、有趣的例子將學員們引進門來。課堂上,他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把深奧枯燥的理論課講得通俗易懂。有時,他還讓不同專業的學員自由組合,學員們各有專業優勢,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取長補短,每個小組完成課題後要進行答辯,而梁教授的發問則將他們引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無數次的否定之後,讓每一位學員從他里得到肯定和褒獎。課後,他常常頂風冒雪,到學員們身邊去耐心輔導,有時還利用休息時間在教研或到學員隊,反覆輔導那些學習吃力的學員。

與此同時,他還注重對年輕教員的培養,使大批教員得到了鍛鍊。按照梁教授自己的話說:“只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就不愁沒有過硬的新型軍事人才。”他除了承擔部分培訓任務外,在以後的大賽中主要擔當全院參賽隊的總教練,而讓年輕教員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1997年,他組織學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了數學建模競賽,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輔導工作中,不巧,患上了聲帶息肉,病痛折磨得他連張嘴都困難,但他堅持著。學員們看到老師病成這個樣子,硬把他拉到醫院。醫生建議馬上手術,但為了完成競賽任務,他說服了醫生。在數學建模集訓時,梁教授總是先提出若干個課題,讓不同專業的學員自由組合,這種教學方式,使空軍雷達學院在1997年首次參加全國數學建模大賽時,就獲得2項全國二等獎。作為學院數學建模的總教練,梁教授十分注重培養學員的團隊精神。他說,每個參賽小組都是一個團隊,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不僅是為了鍛鍊學員套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要著眼於他們將來能帶領一個團隊去衝鋒陷陣。

人物評價

梁幼鳴對學員的高度負責精神,是源於他對國防建設的情結。他以高瞻遠矚的教學思維,鍛造學員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的能力。近幾年來,他的學員畢業分到部隊後,科研成果迭出不窮,一大批學員成為部隊訓練水平提高的領頭雁。

數學上講最佳化,梁教授喜歡把自己的人生過程也最佳化。他說人應該不斷地認識世界,進而獲得發現世界的力量,追求人類從自由王國必然的躍進,從而實現人類真正的解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