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著名書畫篆刻家、美術史論家。書法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書法篆刻大賽”一等獎、“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獎。曾於浙江圖書館讀書四年。從事魏晉南北朝美術史研究;同時涉及日本美術史、書法史研究,譯有《日本美術史》、《日本書法史》、《當代日本書論選譯》、《日本學者研究王羲之論著叢譯》等。論文、譯文發表於《美術史與觀念史》、《中國書法》、《書法研究》、《佛學研究》、《中國道教》、《書法》等十幾種刊物。出版論著、譯著、作品集、隨筆集十餘種。

基本信息

書法里程碑

梁少膺 梁少膺

2001年6月6日,河南省鄭州市,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和中國美協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中國美術金彩獎頒獎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華君武、顏涵、劉文西、李寶林等一批知名書畫家匯聚一堂,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靳尚誼,中國書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飆及河南省黨政領導為獲得全國書法美術作品最高獎的作者頒獎。在這熱烈而莊重的頒獎儀式上,新昌縣的青年書法家梁少膺從全國數以萬計的書法應徵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此項殊榮。里程碑。

創作生涯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1966年出生於新昌縣縣山區一個古稱“彩煙山”的小山村中。但是,他的童年歲月從沒“彩煙”繚繞,5歲時,母親離他而去。在數十里外任民辦教師的父親,只好連背帶拖,翻山越嶺,把他帶在身邊。父子倆在與世隔絕的窮山惡水中相依為命地生活著。為消解兒子的孤獨,昏暗的煤油燈下,父親在油光紙上教他繪畫、寫字。很有悟性的他慢慢地對書法、繪畫產生了興趣,一有空就抓起筆,仿照父親的作品和語文課本上的插圖,認真地描繪。童年時代的梁少膺不僅受到書法、繪畫的啟蒙教育,並且養成了多看、多學、多讀、多思的治學之道,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榮獲榮譽

梁少膺 梁少膺

青年書法家梁少膺自90年代初榮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書法篆刻大獎賽”一等獎後,他的書法藝術引起當今書壇的矚目,贏得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青睞。接下來,梁少膺再次在“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覽”中榮獲“全國獎”——這是中國書協主辦的各類展覽中的最高獎項,報刊均作大力介紹,自然又享譽書壇。再接下來,梁少膺的作品連續參加了《中國書法名家精品展》、《當代著名書法家代表作展》、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書法大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獲獎青年書法展》、《2000海內外著名書法家創作邀請展》等一流的大型展覽。作品不時赴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及歐洲等地展出。執著的追求和奮鬥,使他在書法新人中秀出班行,並迅速成長為一位當今的實力派書家。

書法通略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對歷代書法兼收並蓄。他的小楷最早習祝枝山、文徽明、王寵、黃道周,後上追鍾繇、“二王”,點畫精妙,功力深厚。《當代著名書法家代表作展作品集》中這樣評論:“(梁少膺小楷)能小存大氣,變化多姿。其用筆結構均有鍾無常遺意,但無不洋溢著一股自然平淡之趣。優柔的線質與虛實相生的字態,使作品有著羽扇綸巾般的不凡氣質,從而走向新的造型。”他以後的楷書,在注重功力的基礎上,融合多家信息,強調情趣與個性的體現。欣賞梁少膺現 在的小楷,似乎與宋代司馬光的楷書相融,特別是與司馬光的《寧州帖》契合,而更多隨意情趣。司馬光的《寧州帖》是他67歲時所書,其書結體方正,用筆起落明晰,波磔多隸書筆意,古雅淳厚。此作梁少膺十分喜愛,曾經常品咂。司馬光書法有“隸法清勁,一字不苟”之稱,不過梁少膺小楷除隸意濃郁外,魏碑、墓誌、簡書、寫經等意味已融入其原來清勁不苟的意致之中,開拓出一種閒適自然、從容蒼澀之新境,且有山野粗頭亂服之趣,然而又不乏文雅的書卷氣。

梁少膺 梁少膺

藝術應當是激情的產物,生命的律動。梁少膺的草書屬於逸筆草草、隨心所欲型。欣賞其作品,有一種強烈的生命律動和掩不住的才情與盎然之生機,他筆下的線條總是抑制不住激動與狂想。他最喜歡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寫來激情飛揚,歪歪斜斜,一任自然,大有“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的大氣與趣味。在天姥山下長大的他,當然情有獨鍾,因而書來不同尋常。他的兩篇文章《線——書法藝術生命的符號》、《中國書法所表現的音樂思想》,可以看出,梁少膺把書法的線條當作藝術生命的符號,當作音樂旋律的音符。他草書作品中的章法有時大開大合,猶如莎士比亞的戲劇;有時高潮疊起,好像莫泊桑的小說,其結字簡煉,甚至簡練為一個個不能再簡的符號,然後用迂迴的節奏,一氣貫穿,沽沽滔滔,莽莽蒼蒼,真氣彌滿。

梁少膺隸書曾習《史晨》、《張遷》《好大王》等,逐漸形成現 在大巧若拙之格局。其結字、線條由原來的散逸變得拙勁、圓渾、大度,並透露出秦漢民間書人的筆意,為他日後隸書的發展、升華找到了途徑。

作品特點

黃山寫生1 黃山寫生1

梁少膺的作品,看上去是在注意形式與技巧,實質上卻是在感覺中生長形式,在自然中生長技巧,使形式的完美與藝術的感覺溝通,並真實地充當抒發性靈的媒介。他用自己特有的風貌“寫心”,“寫心”的功能使中國書法不僅僅只是語言的符號,更成為所謂抽象形式即“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藝術。書法雖有別於詩,卻同樣有“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雖不同於畫,卻同樣有“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因此,認識梁少膺書法,首先應理解他廣蓄心田的源頭活水,多年來,廣泛摹寫歷代名跡法帖的獲得所構成書法的兩個基本因素——筆法與結構。如果說,在多年的實踐中,梁少膺得益於漢魏的雄渾奇縱,樸質天華,碑的古茂,帖的靈動;那么,他那造化心源為一的“寫心”的書法語言,則是形成他的風格的基礎。

“以神寫形”方法作畫

梁少膺 梁少膺

如果說梁少膺的書法作品有它獨特的美感,那么,梁少膺的山水畫和篆刻則能恰如其份地表達另一種美感。梁少膺的山水畫能以小見大——大氣磅礴。不難看出,梁少膺是用石魯所說的“以神寫形”的方法在作畫,妙在看似又非似,覺非是又是的境界中。他的畫是用狂放的草書筆姿中“寫”出來的,打破了單一定向的模擬自然的造型意識,加強了景物的視覺語言,從而給人以蒼翠、雄渾的感受。梁少膺畫的是胸中之氣:純粹的書家畫。因此,梁少膺山水畫無不透視著其書法中的筆墨功力,使讀者悟到了書法與繪畫的關係竟是那樣的相通、密切。梁少膺的篆刻追求的也是渾樸雄強之氣象。用刀爽利痛快,極少雕琢修飾,所用字法在篆、隸、楷之間,尤其是陰文印章,皆採用滿白文,無風挾雨,洋洋灑灑,展示出蒼茫深厚的特色。可以說,梁少膺的篆刻線條是意象、情感的化身。

美術史的精通

除書藝外,梁少膺還精於美術史、音樂史與戲劇史。梁少膺更是一位頗具才思的書法理論家。他的才思能夠表現在創作上,是與他對中外書法史和書法創作獨特的理性觀照分不開的。從1989年開始至今,梁少膺在國家級報刊、雜誌、理論研討會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有對史料的梳理鉤沉,有對個案的深入評析,有對流派的思索,又有對技法的講述……。尤其是他精通日本國語言,為日本書法史的研究、書法創作的介紹、翻譯做出了貢獻。如《日本奈良、平安、江戶期流傳的中國書學典籍》、《日本書道史述》、《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與日本中國甲骨學形成》等,翻譯了日本青山杉雨、中田勇次郎、田宮文平、外山軍治、桃山草介、鈴木春彥等學者的著述達20餘篇,為國內讀者了解日本書學盡了努力,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光彩的一頁。

作品賞析

如圖: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梁少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