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的紅顏知己

梁實秋的紅顏知己

30年的差距,對有些人來說,已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年齡鴻溝,甚至是不可守望的。但梁實秋以他的毅力與文采跨越了一切,來到韓菁清的身邊。

四千多天的相扶相伴,他和她在浮華喧囂的塵世中共譜了一曲溫情的曠世戀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梁實秋的紅顏知己

30年的差距,對有些人來說,已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年齡鴻溝,甚至是不可守望的。但梁實秋以他的毅力與文采跨越了一切,來到韓菁清的身邊。四千多天的相扶相伴,他和她在浮華喧囂的塵世中共譜了一曲溫情的曠世戀歌……

內容簡介

梁實秋,台灣最負盛名的散文作家、翻譯家,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風行海峽兩岸,曾獨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成為中國譯界豐碑,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等數十種英漢辭典與教科書。

韓菁清是她的藝名。她本名韓德榮,湖北黃陂人。父親韓惠安是當地富賈,曾任湖北總商會會長。她喜歡唱歌,不顧家庭的強烈反對,走上歌星之路。

15歲就在1946年的上海榮膺“歌星皇后”的韓菁清多才多藝,竟與初次相識的梁實秋從古文談到書畫甚至莎士比亞,兩人談得十分投機與酣暢。從此,開始了轟動一時的“忘年之戀”……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主要新著為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新中國誕生的紅色歷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180萬字的長卷《“四人幫”興亡》以及《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寫照。《鄧小平改變中國》是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受傷的美國》是關於美國911事件這一改變世界歷史進程重大事件的詳細記錄。此外,還有《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里》、《歷史在這裡沉思》、《陳雲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走近錢學森》、《美國自由行》、《星條旗下的生活》、《俄羅斯自由行》、《歐洲自由行》、《澳大利亞自由行》、《真實的朝鮮》、《今天的越南》、《櫻花下的日本》、《我的台灣之旅》、《夢裡南洋知多少》、《這就是韓國》、《從金字塔到杜拜塔》、《多嬌海南》等。

目錄

代序

第一章千里有緣

傳奇的戀愛

痛失結髮之妻

我倆相遇像傳奇

第二章陷於熱戀

勸你趁早認識我的為人

原來,“撿信人”就是寫信人!

她的猶豫被他的真誠所消融

戀戀不捨暫別“親親”

第三章面臨嚴峻的考驗

父女談判

她被污為“收屍集團”

流言止於智者

他的“情書”將近二十萬字了!...........

試讀章節

第一章 千里有緣

傳奇的戀愛

世上唯有忘年交,豈有忘年戀?

不,不,一對異性忘年交結為連理,不就成了忘年戀么?

人生列車駛進七十一歲這年頭,火車頭已在那裡不住地喘著氣兒。用中國文縐縐的話兒來說,曰:“年逾古稀。”

素有台灣文壇元老、大師以至“國寶級作家”美譽的梁實秋,就在七十一歲那年深秋,忽地與風姿綽約的港台影歌紅星韓菁清共墜愛河。雖然開初“希望兩人僅為忘年之交,不談婚姻之事”,然而忘年交卻神速發展為忘年戀。梁實秋那支譯過莎士比亞全集的筆,竟在短短兩個月里,給韓菁清寫了九十封隋書!他在情書中稱菁清為“親親”。其實,就在這情書頻頻之際,他和她還天天見面、長聊!

用台灣《聯合報》編者的話來說,“梁韓之戀昔年震動文壇,轟傳不已”,稱之為“傾城之戀”(見1989年1月4日《聯合報》第十八版)。

就連梁實秋自己,也在致韓菁清的情書中說:“我認為這是奇蹟。”

不過,轟傳歸轟傳,震動歸震動,誠如《聯合報》編者所言,台灣內內外外,對於梁韓之戀“其間曲折真相卻始終有其‘懸疑性’”。

這一奇蹟般的忘年戀經歷了十三個春秋,直至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以八十四歲高齡死於醫療事故,才畫上了休止符。

筆者曾為梁實秋之逝,寫了報告文學《梁實秋的夢》(1988年第六期《上海文學》;1988年第九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並獲1988年度大陸“中國潮”報告文學獎)。

不過,文中對於梁韓之戀,只是一筆帶過。

梁韓之戀的內情,知之者只梁韓兩人而已。梁實秋先生已到另一個世界去了,無從尋訪。韓菁清女士在梁實秋去世之後,曾於1987年冬來過大陸,那時行色匆匆,無暇細談往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