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宇

梁光宇(1903-1992),原名傳忠,字光甫,安徽濉溪縣濉溪鎮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早年加入中共,後與組織失去聯繫,1933年5月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騎兵獨立師副師長,1937年任第1戰區游擊第4縱隊司令,1938年冬任皖北行署參議,1939年離職經商,1943年冬任安徽省政府少將參議,抗戰勝利後辭職, 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從事起義联絡工作。

人物事跡

民國15 年(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民國16 年(1927 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曾任濉溪學生聯合會委員長和工人聯合會、農民協會的執行委員。民國17 年任中共五鋪支部書記,兼任五鋪團支部書記。
民國18 年2 月,因叛徒房華岩出賣,濉溪地區的黨組織被國民黨破壞。他轉移到河南,與中共永城縣委取得聯繫。不久,中共河南省委被國民黨破壞,永城縣委失去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繫。他冒著被捕的風險,秘密潛回家鄉尋找他的入黨介紹人蕭亞珍,通過他與徐海蚌特委接上關係。從此,永城縣委即歸屬江蘇省委領導。
民國21 年初,縣委決定派梁光宇去山西晉城,打入國民黨第四十一軍新辦的軍事學校作兵運工作。軍長孫殿英兼任校長,副軍長譚淞艇兼副校長,主持軍校工作。梁光宇入校不久,經孫殿英侄子孫立業介紹,即與譚淞艇結為莫逆之交。
民國22 年春,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梁光宇在軍校提出“打倒軍閥孫殿英”的口號,並發動軍校200 多名學員,公開反對孫殿英。這樣以來,激怒了孫殿英,他下令要槍斃所有參加鬧事的軍校學員。後經譚淞艇出面做工作,才避免了這批學員的殺身之禍,但全部被開除,武裝押解送出了山西省。梁光宇也因此失去了與黨組織的聯繫。他帶領被開除的200 多名軍校學生,參加了馮占錄、田鶴軒領導的東北抗日義勇軍。5 月,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發起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梁光宇持譚淞艇的介紹信,投奔同盟軍前敵總司令方振武。方振武派他去熱河,負責動員馮占錄、田鶴軒等人領導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加入同盟,並委任他為騎兵獨立師副師長代行師長職權,主持騎兵獨立師的工作。他在方振武將軍的領導下,協同吉鴻昌領導的同盟軍,與侵華日軍浴血奮戰5 晝夜,一舉收復多倫,並把侵華日軍趕出了察哈爾。9 月底,蔣介石集中16 個師的兵力,並與侵華日軍相配合,協同進攻同盟軍。同盟軍在方振武、吉鴻昌的領導下,雖經過英勇奮戰,終以彈盡糧絕而失敗,梁光宇也就成為蔣介石追捕的同盟軍將領之一。
民國26 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政治犯也可以參加抗日,梁光宇即邀約與黨組織失掉聯繫的共產黨員鄭奇,去保定投奔第一戰區游擊司令李果慎。經程潛湯恩伯批准,鄭奇被委任為第一戰區游擊副司令,梁光宇被委任為第四游擊縱隊司令。民國27 年冬,他與原同盟軍的旅長姚景川一道去亳州,投奔安徽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五路指揮官余亞農。余亞農又親自陪他去立煌縣(今金寨縣),引薦給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和皖北行署主任顏伯剛,梁光宇被委任為皖北行署參議。
民國28 年春,新四軍軍長葉挺途經立煌去皖南軍部,廖磊設宴招待。梁光宇因在宴會上發表了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言論,廖磊懷疑他是共產黨,下令將其逮捕。後經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後勤部長常恆芳和安徽省政府顧問胡錫疇、方紹周聯名將他保釋出獄。梁光宇被釋後,即辭去皖北行署參議的職務,到界首去經商。
民國32 年冬,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又聘他為省政府參議。抗日戰爭勝利後,辭去省政府參議的職務。
民國35 年在尋找失去多年的黨的組織關係無望的情況下,經岳相如介紹,參加了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
民國37年1 月,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合組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淮海戰役前夕,梁光宇往返奔走於蚌埠、蕪湖,與安徽的民革負責人常恆芳、胡錫疇、岳相如等研究決定,利用國民黨的名義,組建一支由民革掌握的武裝部隊,定名為豫皖蘇邊區縱隊,在適當時機舉行反蔣起義。後因發生了淮海戰役,組建武裝部隊計畫落空。
1949 年1 月,北平和平解放,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從香港到了北平。李濟深給安徽民革寫了一封指示信,朱蘊山又給皖北人民行署副主任鄭葆真寫了一封介紹信,發給梁光宇一張蓋有華北人民政府和董必武印章的通行證。他回到蚌埠,把李濟深的信交給了岳相如,並向他介紹了李濟深、朱蘊山的口頭指示。然後去合肥,把朱蘊山的信交給了鄭葆真,並向他匯報了安徽民革的工作。
1950 年,常恆芳逝世以後,安徽民革主委的人選問題提到議事日程。為此,吳芝圃給皖北區黨委統戰部寫了一封信,推薦梁光宇擔任安徽的民革主委。常恆芳逝世以前,也曾有此項提議。但始終沒有安排梁光宇擔任安徽民革主委及其他工作。
此後,他一直在濉溪縣行醫,1992 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