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槎山

桴槎山

桴槎山,古稱“北九華”,海拔418米,位於安徽省,橫跨合肥和巢湖兩市。主峰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王鐵境內,為合肥市域內最高峰。山上樹木成林,蔥翠濃郁;有著名的仙人洞、美女峰等。山頂上有寺廟,名為“甘露寺”,當地人喜歡稱之為“大山廟”。每年香火旺盛,特別是到了年節時,香客絡繹不絕。

基本信息

簡介

桴槎山桴槎山
浮槎山雖不甚大,無法與黃山泰山華山等名山相比,但卻以乳泉、巧石、大廟聞名古今。乳泉。浮槎山齊都峰頂有二泉池並立。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淺而濁,名“巢泉”。二泉水位常年穩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漲,不管是大雨傾盆,還是乾旱數月,池中水位亦只毫釐之差。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譽之為“天下第七泉”。

史料

桴槎山桴槎山
歐陽修撰寫的《浮槎山水記》使得浮槎山聞名遐邇,成為文人墨客常常登臨遊覽之所。《浮槎山水記》全文700多字,是歐陽修在京師任內,為廬州鎮東軍留後李端願贈送浮槎山泉水而寫的。歐陽修和李端願都是品泉論水的專家。一次,李端願登臨浮槎山,見山上有石池乳泉,飲後覺得甘冽無比,覺得這裡的石池乳泉中的水質為上等,特用罐裝上一些,從廬州府送給遠在京城的歐陽修。歐陽修品嘗以後,極為讚譽,給李端願回信說:“所寄浮槎水,味尤佳。然豈減惠山之品?久居京師,絕難得佳山水,頓食此,如飲甘醴;所惠遠,難多致,不得厭飫爾!”歐陽修將浮槎泉和無錫惠山泉相比,認為兩者之間難分上下,並以路遠難致,不得多飲為憾。

不僅歐陽修對浮槎山和浮槎山泉評價很高,而且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文人墨客,諸如宋代的釋用遜,明代的黃道月、梅山,清代的李天馥、楊開森、左輔、王政謙,以及現代眾多名人雅士,多愛以浮槎山為題賦詩作畫,其人文景觀之豐富,是海內外名山所少有的。

浮槎

泉位於龍嚴寺內,1952年寺廟拆毀,泉池沿存。1963年當地村民在此蓋房兩進,泉池仍在院中,鄉鄰遊人常年取之食用。

巧石

浮槎山有巧石30餘處,皆以形象取名,一個巧石便是一處景點。南山一石狀如烏龜,名“金龜望海”;一石形如大鼓,名“響鼓震天”;一石如龍之頭,突出的兩眼裡常年流水,名“白龍淚眼”。北山的幾塊巧石更為奇特:一石形如大船,長10餘米,寬4米,一人推之如船顛簸水中,眾人推之也是如此。相傳這是玉帝3歲兒子金孩兒下界時乘的小船;一石高約20米,長寬約15米,巨石南端,中部凹陷,兩旁高出,狀似座椅;傳說瑤池王母曾在此石落座。仙人座前有一小石名墊腳石,座後一凹石名仙人盆,神話傳說王母曾在盆中沐浴;一石高臥,光滑平整,形似棋盤,楚河漢界依稀可辨,相傳南斗、北斗星君遨遊四海路過此地,曾在此石對弈。棋盤石底部由10餘塊大片石組成,形態各異,構成一組妙景。兩片巨石壁立,露一線天光,可容一人沿兩壁攀緣至棋盤頂,謂之“一線天”。3片巨石橫臥支撐,形成深5米,寬3米,高2米的小屋,傳說有仙人居此,謂之“仙人居”。石屋南面的傾斜巨石上有兩幅不知鑿於何時的壁畫,一為如意頭形圖案花,一為鹿形獸。塔山山腰有兩石槽,傳說金國太子金兀朮駐軍此地時,以凹石為槽注水飲馬,一石倒水即乾,名旱馬槽,一石馬飲不竭,名水馬槽。

大廟

浮槎山又名北九華,佛教鼎盛時期有寺廟10餘處,甘露寺、浮槎寺最為有名。甘露寺又名大山廟,位於浮槎山主峰,合巢泉旁,主殿二進一院二廂,四周山頭、山澗的7處廟宇屬甘露寺下院。清嘉慶《合肥縣誌》記載,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為求雨而建。浮槎寺又名道林寺,《天下名勝志》載,浮槎山有道林寺,寺有碑略曰:梁武帝第5女夢入一山為尼,早晨奏帝。乃取名山圖,展觀此山,恍如夢境。天監3年(公元504年)勒建。道林寺成,帝女遂入山削髮為尼,號總持大師。梁女墓在殿東百餘步,塔下有海榴一株,相傳為公主親手所植。合巢泉以北400米處,尚有古寺遺址。浮槎寺的建築比甘露寺更加宏偉,民間有“三百尼姑八百僧,騎馬關山門”之說。

甘露寺法相莊嚴、完整。山門殿中前供彌勒佛,後供二郎神;殿左右為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著白色,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著赤色,右手纏繞一條龍,左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著綠色,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進入殿中,右為地藏王殿,左為觀音大士殿。廟內中央是座大香爐。繞過香爐,上過台階即到修建好的大雄寶殿。殿內供著三尊大佛,左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中為釋迦牟尼佛;兩側供十八羅漢坐像,後牆兩旁為文殊和普賢菩薩坐像。大雄寶殿的布置和九華山大雄寶殿相同,但其氣勢恢宏磅礴,全部採用橡木建造,並全部鍍金,絲毫不亞於九華山的大雄寶殿。

在桴槎山頂,有一個茶廠,內有兩眼泉水,泉源相同,但在地表卻一清一濁,長年不竭,甚是奇特,被譽為“天下第七泉”。

桴槎山,早在宋代就聞名於世。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就到過此,並留下傳世名文《桴槎山水記》。

桴槎:木筏。亦指乘木筏。蔡元培《世界觀與人生觀》:“由椎輪而大輅,由桴槎而方舟,足以濟不通矣,乃必進而為汽車、汽船和自動車之屬。” 元 宋無 《序》:“碧漢迢遙,一似桴槎於天上;銀濤涌洶,幾番戰慄於船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