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樹

桐花樹

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a),紫金牛科(Myrsinaceae)桐花樹屬(Aegiceras)植物。桐花樹是常見的紅樹植物。樹皮平滑,紅褐至灰黑色。葉互生,葉紋清晰,葉柄帶紅色。有泌鹽現象。花期在1月至4月間。果期在5月至9月間。傘形花序,白色。果實細長,半月型,成熟時由綠色改變為紅褐色。隱胎生。桐花樹的纜狀根在泥土表層下成水平線伸展,穩定樹身。有膝根及支柱根。

基本信息

簡介

桐花樹桐花樹
桐花樹 Aegiceras corniculatum(紫金牛科)
常見的紅樹林品種,生長在近海一方的末端.
葉紋較秋茄清晰,葉柄帶有紅色.
葉面常見有排出的鹽.其他鹽分排泄者還有白骨壤,老鼠勒.
桐花樹的欖狀根在泥土表層下成水平線伸展,穩定樹身.
花期在1月至4月間.果期在5月至9月間.
傘形花序
有膝根及支柱根
共有4種胎生苗,桐花樹,木欖,秋茄,老鼠勒

詳細資訊

桐花樹也是福建的常見樹種,是屬於抗低溫能廣泛分布的樹種,但不如秋茄抗寒,在廣東、廣西、福建有大片的大範圍分布,尤其在灘涂的外緣或河口的交匯處以及秋茄林的外緣分布較多。
單一的桐花樹組成的樹林,外貌黃綠色。樹木基部多分枝而樹林頂部平整。這種種類的高度隨著緯度的增加,樹的高度降低。單一的桐花樹林結構簡單,只有一層,由於基部的分枝多,一般基部的直徑達15厘米左右,大者可達30厘米。而大的植株叢可以生出短小而密集的用於支持樹身的支柱根。在桐花樹林中偶然也會生長有紅海欖,白骨壤等小樹,也有與秋茄分層生長的情況。
桐花樹的葉子與秋茄相似但又有不同,其葉子呈卵圓形,是不錯的飼料;它的果實形狀如山羊角,因此台灣的俗名為羊角木,另外它還有其他的俗名如浪紫、蠟燭果、紅蒴(廣東)、黑欖(廣西)等;它的花是一個很好的蜜源,可以用來養蜂得到質量較好的蜂蜜,因此在桐花樹林發展養蜂事業很有前途的;但桐花樹的種子有毒性,因此利用桐花樹時要注意到此點。
與其他紅樹林植物相似,桐花樹林中也有相當數量的藻類。藍藻與鷓鴣菜都是常見的藻類,還有其他的各個種類的藻類,為桐花樹林創造的一個神奇的藻類世界。藻類附著在林木上,雖然對植物本身有不好的影響,但它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達到平衡,可是當藻類過多的纏繞在樹身時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從而時樹身逐漸的枯萎死亡。
對於微生物,種類繁多,但作用卻大致相當。即分解枯枝敗葉等有機物質,使其成為能被植物體吸收的水、二氧化碳與無機的鹽類物質。當然,桐花樹只吸收部分微生物的分解產物,還有的被大型藻類與浮游植物利用,另外還有部分回歸自然,重返無機物在自然循環中的起點。因此,微生物在桐花樹的森林中扮演著重要的分解者的角色,沒有它們,桐花樹林會埋葬在自己所產生的枯枝敗葉中。
桐花樹林的動物種類同樣繁多。底棲動物種類豐富,有縱條肌海葵(屬於動物分類中的腔腸動物,一般附著在樹幹上)、螺類中的梯擬沼螺(在福建的九龍江占優勢)、各色的蟹類動物等等。為桐花樹林的生長的泥灘營造了一片生機。
桐花樹林中還有其他類型的動物,有昆蟲等陸生的無脊椎動物,也有以白鷺為例的鳥類等陸生脊椎動物。總之,桐花樹林的生物與其他種類的單一林區或混生林區有很大的相似性,包括桐花樹都能生存在嚴酷的環境中,便適應繁衍,成為生長環境的統治者。
而區別桐花樹與其它樹種,可根據其外部特徵:如葉子的形狀(雖然與秋茄相似,但在葉子的頂部有卵形的內凹),基部的樣子(與板狀根不同,仔細的區分可與秋茄分別)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