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土壤與營養研究

《桉樹土壤與營養研究》,作者:李淑儀等著,由廣東科技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桉樹生長迅速,抗逆性強,用途廣泛,受到全世界的重視,發展迅猛,已成為廣泛引種和推廣的速生豐產樹種。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桉樹土壤與營養研究桉樹土壤與營養研究
桉樹生長迅速,抗逆性強,用途廣泛,受到全世界的重視,發展迅猛,已成為廣泛引種和推廣的速生豐產樹種。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已有96個國家營造了桉樹人工林600萬HM2以上,約占世界人工林的1/3,年木材生產量超過6000萬m3。廣東、廣西是我國最早引種桉樹的省份,現全國已有10多個省份栽種桉樹,桉樹人工林面積已達154萬hm2以上,僅次於印度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巴西等國的桉樹人工林產量是30~50m2/(hm2.a),而我國的桉樹人工林平均產量僅5~10m3/(hm2.a),說明我國桉樹在提高嚴量方面還大有潛力。

近10多年來,針對桉樹人工林持續速生豐產,林地土壤地力的維持與提高,桉樹對喬分的需求量、人工林土壤類型及養分肥力現狀、土壤科學管理與施肥等方面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在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科學院及國營雷州林業局的資助下,本課題組以雷州林業局桉樹人工林基地為主要研究基地,開展了包括“桉樹施肥及土壤管理技術研究”、“雷州桉林一磚紅壤水分循環特徵及其調控”、“廣東磚紅壤磷肥防固定途徑研究”、“桉樹營養狀況與葉片營養診斷研究”、“雷州半島桉樹施肥及人工林地生物改良試驗研究”、“桉樹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治技術研究”、“桉樹林農複合經營研究”、“桉樹系列專用肥研究”、“桉樹施用微量元素技術研究”及“雷州林業局土壤普查”等內容的一系列研究;較系統地探討了雷州桉樹人工林土壤類型和理化性質,土壤養分和水分循環特點及調控技術,立地土壤退化現狀和成因及防治技術措施,桉樹營養特點、吸收分布規律和對養分需求量及比例,桉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營養診斷;取得了桉樹葉片中各大量營養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臨界濃度和適宜濃度值,氮、磷、鉀DRIs診斷參數和指數;建立了桉樹葉片營養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診斷指標;總結了桉樹缺乏微量元素的形態症狀;揭示了N、P、K三要素施肥與立地、樹種、肥料品種的關係及施肥對桉樹生長和土壤肥力的作用;提出了在淺海沉積物磚紅壤地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不僅可使剛果12w5桉、尾葉按、尾x細雜交桉,桉樹生長重大幅度提高,還可防治桉樹缺素生理病以及玄武岩土壤區桉樹人工林土壤中的有效磷不僅與土壤中活性鐵關係密切且與活性錳的關係更密切的論點,提出防治桉樹缺素生理病和提高桉樹磷肥利用率的新技術,建立桉樹施肥管理的技術體系。

目錄

第1章緒論

1.1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1.2我國桉樹人工林立地土壤問題研究概況

1.3桉樹營養與施肥技術的發展

第2章桉樹人工林土壤及其特徵

2.1成土條件與成土過程

2.2土壤分類與分布

2.3土壤類型及其基本特徵

2.4桉樹人工林土壤養分肥力評價

2.5結語

第3章桉樹人工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

3.1桉樹人工林土壤退化現狀

3.2桉樹人工林土壤退化特徵

3.3桉樹人工林土壤退化的成因

3.4桉樹人工林土壤防退化的對策

第4章桉樹人工林土壤水分循環與平衡

4.1土壤水分對桉樹生長的作用

4.2桉樹人工林的水文效應

4.3桉樹人工林土壤水分循環特徵

4.4桉樹人工林土壤水量平衡及其調控

第5章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與平衡

5.1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內的養分貯存

5.2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

5.3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平衡

5.4桉樹人工林間種山毛豆對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和平衡的影響

5.5桉樹人工林間種山毛豆對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長的作用

第6章桉樹的生長特性與營養特性

6.1桉樹生長與土壤條件

6.2桉樹營養基本物質

6.3桉樹不同樹種的營養特性

6.4桉樹不同樹齡的營養特性

6.5立地土壤與桉樹營養的關係

6.6桉樹葉片中各營養元素間的相互關係

第7章桉樹營養元素的功能和分布轉移及其營養調節

7.1營養元素在桉樹中的生理機能及其分布與轉移

7.2桉樹的營養調節

第8章桉樹需肥診斷研究與實踐

8.1桉樹營養元素缺乏的症狀

8.2桉樹養分含量水平診斷

8.3桉樹人工林的土壤養分水平診斷

第9章桉樹合理施肥與營養失調的矯正

9.1桉樹施肥的特點

9.2桉樹施肥量和元素比例

9.3桉樹施肥方法

第10章提高桉樹磷肥利用率原理和方法

10.1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基本技術

10.2提高桉樹人工林磷肥利用率的機理

10.3活化劑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測定

10.4桉樹施用活化磷肥的增產效果實例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