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陂鄉

桃陂鄉

桃陂鎮位於宜黃縣東北部,北鄰撫州,東依梨溪鎮,南與縣城接壤。距縣城16公里,總面積172.8平方公里,、97個村小組、115個自然村,全鄉總戶數3713戶,人口14139人,其中農業人口13519人。2011年11月撤鄉設桃陂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桃陂公社 桃陂公社

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屬岱賢鄉九都。解放前夕屬第六區梅坊鄉。解放後屬第六區(後改梨溪區)的桃 溪、曾坊、梅坊、聖華、大港等5個鄉。1956年撤區並鄉後為梅坊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劃入梨溪公社,1961年劃出為梅坊公社,1967年改名為東升公社,1969年仍併入梨溪公社,1972年析出為桃陂公社,1984年6月體制改革時易名桃陂鄉,2011年11月撤鄉設桃陂鎮。

解放前夕,屬第六區梅坊鄉、潭坊鎮。解放後,屬第六區(後改梨溪區)的桃溪、曾坊、梅坊、聖華、大港等5個鄉。1956年撤區並鄉後為梅坊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劃入梨溪公社,1961年劃出為梅坊公社,1967年改名東升公社,1969年仍併入梨溪公社,1972年析出為桃陂公社,1 984年6月體制改革時易名桃陂鄉。全境總面積85.4平方公里。宜黃河、臨(川)宜(黃)公路穿境而過。除沿河兩岸有較大的條狀沖積平地外,60%均為低緩丘陵。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徐徐傾斜。最高點東朝山海拔288米,最低點曾坊海拔約50米。年平均氣溫17.4。C,一月份平均氣溫5.4。C,最低氣溫一5。C左右,七月平均氣溫28.8 6C,最高氣溫39。C左右。年無霜期為280天左右(3月—~11月)。≥5。C積溫為5,836,≥10。C積溫為5,260。年降水量1879.9毫米,水量分布多在春、夏兩季,秋、冬稀少。土壤一般屬微酸性,適宜水稻生長。全社以農業生產為主。有耕地面積21,1 00畝,主種水稻。但在解放前這裡旱情嚴重,糧食產量很低,畝產平均僅200多斤。解放後,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新建大小水庫、水塘等共95座,供水量500多萬立方米。30%以上農田旱澇保收。1983年糧食總產達2066.5萬斤,畝產平均976斤。多種經營有較快發展。主要有棉花、油菜、水果、豆子、花生、甘蔗、橘子、魚等。近年來還辦起了磚瓦廠、農具廠、農機站、鞭爆廠、林場等社隊企業13個,年總收入197,686元,占公社三級經濟比重13.3%。解放前僅有9所國小和幾家私設藥鋪。現有國中1所,教師19名,國小50所,教師100人.學生共243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0%。有衛生院1所,病床4張,還有大隊合作醫療站8個,醫務人員共24人(包括赤腳醫生)。此外,有廣播站、電影隊各1個。交通以陸運為主,境內有臨(川)宜(黃)公路幹線,簡易公路遍及各大隊,城鄉往來方便。

區劃人口

桃陂公社 桃陂公社

2011年末設桃陂、聖華、曾坊、大港、梅坊、萬家、榮前7個村民委員會,共分65個村民小組。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4959人,4218戶(其中非農業人口1326人)。男性7803人,占52.1%;女性7156人,占47.9%;18歲以下3691人,占24.6%;18~60歲9648人,占64.3%;60歲以上1820人,占12.1%,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8‰,人口死亡率4.16‰,人口自然增長率7.22‰。

地名來源

桃陂村系桃陂鎮政府所在地。位於風岡鎮東北15公里臨川至宜黃的公路側平地上。有89戶,243人(1986-2005宜黃縣誌記載)。桃陂原稱桃溪,以村中桃花盛開,臨溪而棲得名[桃溪梅氏八修宗譜],因後人口口相傳,口音混淆而改曰桃陂,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梅姓由牛眠石(今梅坊)遷此建村。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宜黃河、臨宜公路穿境而過,除沿河兩岸有較大的行條狀面積平地外,60%均為低緩丘陵。最高點東朝山海拔288米,最低點曾坊海拔約50米。

氣候

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7.4℃,1月平均氣溫5.4℃,7月平均氣溫28.8℃。全年無霜期約280天,初霜期12月中旬,終霜期2月中旬。年降水量1879.9毫米,水量分布多在春、夏兩季,秋、冬稀少。

水文

桃陂水文站控制面積1611平方公里。1986年-2005年年平均689.36億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2040立方米/秒,出現於1998年6月22日;最小流量為2.61立方米/秒,出現於1991年7月27日。變幅為781倍。

自然資源

縣內林業鄉之一。林地面積4827公頃,人均5.1畝。種植杉木1467.9公頃、毛竹217公頃、森林覆蓋率73.5%。年產杉木129立方米、毛竹50.8萬根、林業生產總值133萬元。

經濟發展

桃陂鄉 桃陂鄉

桃陂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降雨豐富,無霜期年平均在280天以上。地貌以丘陵、崗地、平原為主,總體格局:五山一水三份田,一份道路與莊園。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逐漸下降。農業總收入1.3億元,主要農產品有:糧食、棉花、油菜、蔬菜、瓜果、雜交制種、轉基因抗菌棉製種、漁業、牲豬、麻鴨。水利設施完善。

桃陂鄉系老虎岩、黃沙橋流域,老虎岩水庫座落在境內,酒埠江西乾渠從境內經過,黃沙橋低渠與老虎岩乾渠相通。有小Ⅱ型水庫24座,山塘1185口,電排170處,陂壩27座。生物資源豐富。桃陂鄉以糧食生產為主,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雜交水稻制種和轉基因抗蟲棉製種已成為全縣的特色產業;其他經濟作物林果、畜禽、水產齊全,產量也較大;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31.92%。

2005年財政收入51萬,2006年財政收入118萬,2007年財政收入247萬,2008年財政收入482.6萬元。

農業

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三:其一,種植業收入,主要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種植每畝純利潤穩定在200元左右,制種每畝可增收200元左右。棉花每畝利潤在350-400元左右。其二是養殖業收入。主要以麻鴨、魚、豬、雞為主,共有麻鴨養殖戶200餘戶,年出售肉鴨近500萬羽,孵小鴨1500萬羽,可創利潤800餘萬元。其三是勞務輸出。

農業以種植水稻、菸葉為主,兼種蔬菜、花生、白蓮等經濟作物。耕地1305.3公頃(1公頃=15畝),糧食總產量12352噸。全鎮小規模飼養生豬、肉牛等。2011年,出欄肉牛35頭、生豬8910頭,出籠商品雞、鴨20100羽。

工業

2011年全鎮有企業 16家,其中工業企業6家,工業總產值2400萬元,實現工業企業稅收256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391萬元,上年1065萬元,比上年增加30.6%。

社會事業

桃陂鄉 桃陂鄉

全鎮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9000餘人,主要從事的士、超市、招待所、豆腐作坊等。占桃陂鄉總收入的60%左右。經過建設,桃陂鄉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投資500多萬元,對相對薄弱的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了改造,修復山塘80多口,防滲、疏浚渠道5萬米,新建陂壩一座。投資600多萬元配套資金對貫穿桃陂鄉東西南北的兩條主要公路盤大公路和泥金公路進行了水泥硬化。 加大了村組道路建設,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投資120多萬元資金鋪設了10公里長的引水管道。投資80萬元興建了一座敬老院。完善了八合沖和譚家壠兩大市場的建設。計畫生育工作擠身全縣先進行列,社會治安良好,文、教、衛條件有較大的改善,桃陂鄉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9所,衛生院一所,敬老院一所。社會保障水平有提高,現有200戶477人列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年發放低保金十多萬元,全面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鎮黨委政府加大了基礎實施投入,交通、水利、市場共投入1800萬元,泥金公路、盤大公路及部分村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農綜項目的開展更使水利建設錦上添花,在外務工,經商人員紛紛回鎮投資辦廠,鎮內選礦、扎花,精粉等產業有了可喜的變化。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7所,在園幼兒223人,專任教師11人,國小7所,在校生829人,專任教師6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國中1所,在校竹126人,專任教師21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8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2011年教育經費達43萬元,比上年增長2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鄉衛生所1所,病床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另有村衛生室8所,從醫人員2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2011年衛生院(室)完成診療9448人次,出院94人次。2011法定報告傳染病率為0.7/10萬,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8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1523人,參保率95%。

體育

2011年末體育場所3處,社會體育指導員4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中國小運動會、農民運動會、老年人健身運動會。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境內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4600戶,電視覆蓋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6戶,人數463人,支出43.7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79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2戶,54人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156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供養46人,支出8.9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30人次,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7%。

自然災害

2011年受災人口123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602畝,直接經濟損失864萬元,救災支出3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人。社會福利費8.94萬元,比上年增長8%。

交通運輸

宜(黃)臨(川)公路縱貫鎮境南北5千米。村村通公路,7個村委會及90%以上村小組通水泥路。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鎮村通郵率100%;行動電話全普及。

特色資源

桃陂鄉 桃陂鄉

鎮內土地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這裡氣候適宜,四季分明,寒暑有節,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降雨量約1400毫米,無霜期達294天。由於雨水充足,土地肥沃,適宜於水稻、紅薯、花生、瓜果、林木等經濟作物的自然生長。境內不僅環境優美,而且古蹟遺址也小有名氣。

傳統農業以水稻為主,產業結構調整後,建立了比較規範的蔬菜、特種養殖協會2個,尤以無公害蔬菜“白玉絲瓜”種植為最。生豬、茶油、柑橘、鮮魚、蔬菜及特種養殖得到較快發展。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8415萬元,其中農林牧漁產值8000萬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4500元,比2005年增長6%。農、林、牧、漁總產值3549.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434.4萬元,林業產值1299萬元,牧業產值717萬元,漁業產值99.3萬元。

耕地17947.1畝,其中水田16661.1畝,旱土1286畝;農作物播種面積29495畝,其中糧食作物23940畝,經濟作物4225畝,其它作物1330,主要產品產量:糧食9437噸,其中稻穀8759.3噸;油料113噸,其中油菜籽80噸;茶葉7噸;水果464噸,其中柑桔210噸;水產品64噸,其中鮮魚45噸;生豬出欄8360頭,牲豬年末存欄6070頭,耕牛年末存欄1356頭;家禽出籠3.7萬羽;全年完成筍竹林開發3240畝,完成退耕還林1562畝,宜林荒山造林1115畝,全年完成採伐證發放7200立方米。

科技興農

桃陂鄉 桃陂鄉

農村科技工作暨科技信息“戶聯網”研討會首站來到桃陂鄉,來自各地的科技工作人才考察調研了該縣科技信息“戶聯網”工作。始終堅持“科技興鎮、人才興鎮”的發展戰略方針,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形成資源共享部門聯動的科技工作格局,被列為全省首批科技信息“戶聯網”工程試點縣,開通了“96318”服務專線為民眾解答各類技術問題。

累計接聽民眾來電2256個,為用戶提供各類有效信息1500多條。通過實施科技信息“戶聯網”,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速了農戶和企業的致富步伐。大雁養殖公司、特種養殖公司作為“戶聯網”工程對口服務單位,在“戶聯網”的幫助下,灰天鵝、豪豬等新品種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銷售渠道不斷拓寬,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