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憶故人·題華山圖

昔日的英雄,壯志消磨,而收復大業,仍然無人過問,淪於敵手的千仞華山,依然難以回歸。 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 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桃源憶故人·題華山圖》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陸游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

桃源憶故人
題華山圖
七朝文物舊江山②。水如天。莫憑闌。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③,秋已半,夜將闌。
爭教潘鬢不生斑④?斂芳顏。抹麼弦⑤。須記琵琶,子細說因緣⑥。待得鸞膠腸已斷⑦,重別日,是何年?

作品注釋

①桃源憶故人:又名“虞美人”、“胡搗練”。
②煨燼:即灰燼。燃燒後的殘餘。
③新豐英俊:化用王維觀獵》詩“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詩意。

作品鑑賞

上片簡練概括地寫出了北宋所遭受的喪權辱國的大事。“中原”二句,寫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宋高宗趙構聽信秦檜讒言,同意求和,與金商定割讓京西唐、鄧二州及陝西南、秦二州之半給金,雙方以大散關為界。陝西大部淪於敵手,僅餘四州,華山亦蒙胡塵。這是使三川(今河南省黃河以南、靈寶以東伊、洛流域及北汝河上游地區一帶)震動的奇恥大辱。結果自古以來作為三秦地區天然屏障的雄關險嶺就失去作用,無異於化為灰燼,“關輔”一句即是指此。“淚盡兩河”二句,指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金人攻陷南宋兩河地區(河北、河東)一事,曾為保衛這一帶浴血奮戰的抗金志士莫不痛哭流涕,這又是一件令人悲憤不已的奇恥大辱。把恢復、中興當作自己畢生事業的詞人當然更是痛徹心肺。
下片抒發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投降派當權,殘酷迫害和打擊主戰派,詞人也屢遭排擠,閒置在家,歲月蹉跎,青絲成霜。昔日的英雄,壯志消磨,而收復大業,仍然無人過問,淪於敵手的千仞華山,依然難以回歸。詞人看到華山圖,怎能不滿腔激憤呢?
全篇抒發了詞人對宋室淪亡的悲嘆和對收復失地的企盼,同時也表達了對統治者麻木不仁的氣憤和英雄失路的苦悶。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洋溢著獻身的報國激情,是豪放詞中的一支奇葩。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著作豐富,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