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地處四川省古藺縣西北部,分別與黃荊鄉、德躍鎮、大寨鄉、敘永縣的水尾鎮、山河鄉相接壤。全鄉幅員面積128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小組會,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300多人。耕地面積2.2萬畝,林地13萬畝,宜林荒山2.8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全鄉海拔在600—1300米之間,風光秀麗的桂花河穿越全鄉,鄉內溪多林茂,山大溝深,林產品豐富,景色宜人。,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53個經濟會,人口6355人,有耕地面積581公頃,鄉境內屬白馬台地,丘陵透迄。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署,冬無嚴寒,全年無霜期長達310天,是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理想之地,鄉村林木資源豐富,林地面積達16137畝,有生態之鄉的美譽。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桂花園
桂花鄉地處四川省古藺縣西北部,分別與黃荊鄉德躍鎮、大寨鄉、敘永縣的水尾鎮、山河鄉相接壤。全鄉幅員面積128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小組會,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300多人。耕地面積2.2萬畝,林地13萬畝,宜林荒山2.8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全鄉海拔在600—1300米之間,風光秀麗的桂花河穿越全鄉,鄉內溪多林茂,山大溝深,林產品豐富,景色宜人。,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53個經濟會,人口6355人,有耕地面積581公頃,鄉境內屬白馬台地,丘陵透迄。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署,冬無嚴寒,全年無霜期長達310天,是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理想之地,鄉村林木資源豐富,林地面積達16137畝,有生態之鄉的美譽。(這是一個歧義詞條,後面將補充介紹陝西省旬陽縣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吉林省雙遼縣桂花鄉)。

鄉鎮概況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政府
鄉域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品以盛產水稻、小麥、紅苕、玉米、黃豆、花生、油菜、西瓜、水果茶葉等,糧食總產4500多噸,商品糧近3000噸。桂花鄉是綠色飲料之鄉,綠色飲料的茶葉種植,發展迅速,現已有優質名茶基地三個,面積近二千畝,年可產優質茶三十餘噸。鄉畜牧業占農業的半壁河山,年出欄商品豬近萬頭,仔豬出欄3萬頭。仔豬遠銷雲南、貴州、甘肅等地,水果有柑桔、脆紅李、枇杷等,有柑中之王美譽的椪柑,其種植也在面積3500餘畝以上,年產商品果200多噸,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口遠銷全省各地乃至中國。
境內交通條件優越,全鄉有水泥路五條,村內已築路聯網,方便快捷。距成樂高速路2公里,距成昆鐵路13公里,鄉電網、通迅覆蓋全鄉任何角落,信貸、衛生、教育等服務機構健全。
退耕還林(還草)、生態環境治理顯現良好效益,全鄉退耕還林(還草)達近9000畝,天然林保護面積約46600畝,基本實現了“山青、水綠、天藍、人富”的生態示範鄉目標,隨著桂花電站的如期開工,高峽出平湖,不久將成為現實。

經濟狀況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藥材基地
桂花鄉是古桂花場演變而來的,是古藺縣西北部四個鄉鎮商品貿易中心,解放初期曾是古藺縣十六區區工所所在地,歷經區劃調整,於1992年由原德躍區轄的桂花鄉、香楠鄉合併建立現桂花鄉。這裡曾是古藺通往瀘州的重要出口通道,70年代初期由於敘藺公路的開通,使得桂花鄉交通閉塞,文化落後,致使經濟發展滯後。桂花鄉有機肥豐富的中土壤疏鬆而肥沃,全年降雨量600—1000毫升,雨水充沛,適宜中藥材和多樹種和植物的生長,特別適宜黃連、黃柏、杜仲,厚朴、銀花、趕黃草等大宗藥材的生長,中藥成為桂花鄉發展中藥材獨特的資源優勢
2008年桂花鄉已形成香楠村1500畝的以銀花、黃柏為主的中藥材基地,羅江村300畝的趕黃草基地,高峰村200畝的黃連基地,以及漢溪村3000畝的以大竹、楠竹基地。
2000年,桂花鄉被列為市級小城鎮試點鄉鎮,2008年小集鎮已初具規模,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2001年被中共瀘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瀘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2002年八月桂花鄉漢溪村原始桫欏群被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十一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面積達81.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34.42平方公里,2004年桂花小集鎮經古藺縣人民政府批准命名為縣級文明小集鎮,同時七月桂花鄉黨政機關被命名為瀘州市文明單位。

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交通
桂花鄉位於金沙縣西北部,境內有金一清,金一黃兩條公路通過,鄉政府所在地位於金一清線上,距縣城28公里。東以與本縣岩孔鎮毗鄰。北與仁懷縣後山、小灣兩鄉鎮接壤,西與石場、南與平壩、箐門等鄉鎮毗鄰。全鄉總面積肥86.1平方公里,有耕地14338畝。其中田4400畝,土9938畝,山林10500畝,荒山荒坡草坡23300畝。鄉境內主要居住著漢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3178戶12932人,其中漢族10740人,其他民族2192人。

基本概況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
桂花鄉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在900---1300m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50---1200mm,年平均日照數為1020小時,無霜期310天左右。

桂花鄉沒有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水資源較為豐富。全鄉有山林33560畝,荒山荒坡草坡23300畝,森林覆蓋率為47%,植被覆蓋率為54%,林木種類繁多,以松、杉為主、有小箐、雙山等兩大林場。桂花分屬於偏岩河水系和赤水河水系,山間溪流不斷,水質優良沒有受任何工業污染,有庫容量268萬方的箐河水庫和8萬方的刺竹溝水庫。因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宜人,桂花鄉有較好的旅遊資源,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箐門、桂花、平壩三鄉交界的冷水河風景區,特別具有旅遊開發價值

機構設定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黨代會
桂花鄉設鄉、村兩級行政機構。全鄉有回龍、珠寶、白溪、柿花、青松、雙山、濫壩、果松、樹寨溝、雨下寨、鎖朵溪11個行政村,共有76個村民組。

鄉級機構設有黨委,人大,政府和下屬事業單位。黨委包括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下設黨政辦室,組織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辦公室和紀檢監察辦公室。人大由人大主席團和桂花、柿花、濫壩三個代表小組組成,下設人大辦公室。政府包括武裝部,下設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武裝辦公室,計生委

全鄉還有文化服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財政所,村建所,計生站,衛生院7個事業單位,有派出所,國土所,教輔站,林業站,信用社,供銷社6個垂直的行政、事業、企業單位。全鄉有完全中學1間,完小3間。村校6間。

桂花鄉除中國共產黨外沒有其他黨派社團。有中共桂花鄉黨員會1個,下有21個黨支部,其中農支部11個。全鄉女黨員有黨員358人,其中42人,少數民族黨員58人,農民黨員有268人。

經濟結構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藥材
資源條件決定了桂花鄉的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畜牧養殖業,林業為輔,其他產業規模不大。在農業種植業方面,桂花鄉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等,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其中烤菸是桂花的支柱產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政府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但在2008年,烤菸產業被稱為“夕陽產業”面臨時著嚴峻的挑戰,桂花必須根椐形勢及早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畜牧養殖業是桂花最有資源條件和發展前景的產業。通過2008年來的產業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業的產業化在桂花已初現端倪。農戶、私營業主已看準了發展勢頭,紛紛種草養畜。2008年,桂花已有私人投資的蒲塘農場,有土地、草坡420畝,畜圈40間,已開始規模化地養牛、豬等。全鄉現在養牛10頭髮上的有14戶,5頭以上的有22戶;養豬在30頭以上的農戶5戶,10頭左右的有20戶。

桂花還可根據桂花鄉環境資源發展旅遊業,一是參與泠水河風景區的開發,二是搞好對箐河水庫的以消夏、休閒、釣魚、娛樂為主的綜合開發。

風土人情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文化藝術節
桂花原是川黔兩省古鹽道的必經之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曾經商賈雲集,馬幫來往不絕,現在綠林之中還殘存有古鹽道的青石板路段。

桂花還是革命老區,當年紅軍從境內經過到畢節,大方,和保全團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在解放初期,桂花第一任鄉長朱錫山同志在土匪反攻時來不及撤走,警衛叛變勾結土匪進攻,朱錫山同志不幸犧牲,葬在桂花鄉回龍村街上組。烈士墓現在已成為革命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全鄉幹部、師生都要為朱錫山烈士掃墓。

在桂花鄉少數民族村寨,勤勞善良的民族同胞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在苗族聚居的鎖朵溪村,每年春節都要舉行苗族“踩山節”,方圓數十里的苗族青年紛紛趕來參加,通宵達旦載歌載舞至數日,熱鬧非凡。

吉林省雙遼縣桂花鄉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
桂花鄉地處雙遼縣北部,東北部與長嶺縣二里界鄉接壤,南與向陽鄉相連,西南部與雙遼種羊場交界,西北部與茂林特區毗鄰,鄉政府駐大興村宋家屯。地勢為東高西低,土壤以輕鹼土為主,北部分布有沙壤土。新開河在境內流經12公里。境內有塘壩一處,總水面積為56.9公頃,年產鮮魚5000公斤。桂花鄉歷經土地改革、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5年,全鄉糧食總產40595噸,人均收入1706元。

基本介紹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
清末,桂花鄉屬蒙古達爾汗王分藩地,境內荒無人煙。1896年,有利樹獾子洞村民來此開荒種地遂成村落。1945年,全縣劃分8個區,桂花為第七區管轄。1958年,境內的先進大隊、三好大隊、興旺(桂花)大隊劃歸服先人民公社管轄,大興大隊、烏蘭大隊、新興大隊劃歸茂林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將原來劃出的大隊又劃歸回桂花人民公社管轄,社址設在興旺(桂花)大隊,同年,遷往大興大隊宋家屯至今。1984年,改桂花人民公社為桂花鄉,全鄉轄8個行政村、51個農業合作社。
桂花鄉東南至西北長約25公里,東北至西南寬約15公里,全鄉總面積為1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000公頃,林地面積17081公頃。1995年末,全鄉總人口為12268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2萬人。

多種經營是全鄉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為源之一。種植業:1995年末,全鄉共有果園5個,面積8公頃,果樹45萬株,年產果20萬公斤,其中葡萄2萬株。擁有一定面積的溫室大棚,生產鮮細菜。1995年,鮮細菜產量1.3萬公斤。養殖業:1995年,全鄉養豬1萬頭,養牛11247頭,養羊2萬隻,養鵝15萬隻。加工業:全鄉有米而加工廠28家,豆腐坊50個,燒酒4處,生豆芽10戶,服裝加工12家,木材加工8家。運輸業:全鄉有運輸專業戶7戶,有汽車2輛,大中型膠輪拖拉機18台。
鄉辦企業:加油站,1992年建成,職工5人,年產值20萬元,利潤2萬元;肉牛養殖廠,1995年發展養牛1970頭,總產值2193萬元,利潤25萬元;玉米稈飼料餅加工廠,1995年實現總產值10.8萬元,利潤2萬元;養豬場,1995年發展養豬2150頭,總產值120萬元,利潤15萬元。村辦企業:到1995年,全鄉有8個村辦起了企業,主要以種植、養殖、加工為主,其中新興村的酒廠、喬家村的養羊場,都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平均年利潤3.5萬元。
全鄉有8所國小,65個教學班,教師161人,在校生1729人,入學率100%。有1所中學,下設一個分校,共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580人,每年招收97%以上的國小畢業生,國中畢業生有30%考入上級學校。
桂花鄉到1995年有服茂、新茂2條公路從境內通過,其中服茂公路於1993年鋪成柏油路面。

陝西省旬陽縣桂花鄉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城鎮建設
桂花鄉位於旬陽縣城西南部23公里,東與神河鎮、石門鄉接壤,西連段家河鎮,南交江濱區壩河鄉,北與呂河鎮為鄰,總面積68.4平方公里,屬大巴山中低山區,全鄉轄8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1909戶7325人,清澈的壩河穿境而過,旬平公路橫貫東西,以旬平公路為主幹線的交通網路初步形成。

地理概況

桂花鄉[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綠化帶
全鄉海拔在600—1300米之間,風光秀麗的桂花河穿越全鄉,鄉內溪多林茂,山大溝深,林產品豐富,景色宜人。桂花鄉是旬陽縣最具旅遊潛力的鄉鎮。桂花鄉有機肥豐富的中土壤疏鬆而肥沃,全年降雨量600—1000毫升,雨水充沛,適宜中藥材和多樹種和植物的生長,特別適宜。
桂花鄉屬山區農業鄉,2008年來圍繞農民增收主線,大力進行了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以“桑、姜、畜、竹”為主的四大綠色支柱產業,建成密植桑園6000畝,年養蠶1500張;黃姜累計留存面積3000畝;畜牧產業以養羊為主,年養羊5000隻(其中包括千隻養羊基地村1個),出欄2000隻;竹產業建設已成規模,現已建成竹產業基地村3個,栽植青竹7000畝。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年產值約2000萬元。
近兩年來,桂花鄉在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建設等方面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集鎮建設、新村建設、遷移式扶貧開發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一排排富有特色的樓房鱗次櫛枇,矗立在壩河兩岸,街道潔淨、寬闊,一棵棵生長旺盛的桂花樹成為集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八月的桂花鄉,成為名副其實的“桂花香”。文化、教育、科技、衛生事業全面進步,新的九年制學校辦公樓正在緊張施工中,“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計畫生育已跨入綜合服務示範鄉行列,移動、聯通通訊覆蓋率在90%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