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愛鎮

友愛鎮

友愛鎮緊鄰四川省郫縣縣城西北,屬傳統的都江堰灌區。所屬轄區東距縣城2公里,距成都市區16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溫(江)彭(州)快速通道和郫花公路貫通全境,走馬河、江安河夾境而過,區位優勢較為突出。全鎮幅員面積46.25平方公里,現轄18個行政村,212個農業社,2個居委會(2004年,清河鎮併入;2005年行政村由29個並為18個)。鎮政府駐三元場。2006年末人口約4.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7800人。西漢大儒揚雄(字子云)出生並安葬於境內,所轄農科村是中國農家樂旅遊發源地、國家AAA級景區,文化底蘊十分厚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友愛鎮友愛鎮
友愛鎮屬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成都市重點鎮,地處成都市環形生態旅遊帶,東距縣城2公里,距成都市區16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28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溫(江)彭(州)快速通道和郫花公路貫通全境,已實現村村通、社社通公路,區位優勢較為突出。受都江堰水利工程惠澤走馬河江安河夾鎮域而過,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人傑地靈,西漢大儒揚雄(字子云)出生並安葬於此,文化底蘊十分厚重。

城鎮概況

友愛鎮友愛鎮
全鎮幅員面積46.25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212個農業社,2個居委會,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一所,人口 4.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800人。2004年9月原清河鎮與友愛鎮合併為友愛鎮,擁有主要工業企業2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截止2004年12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316.7萬元,全口徑工商稅收236.6萬元,全口徑工業增又328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0.97億元,農業增加值8697.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40元。 友愛農科村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是“農家樂”發源地,被譽為“鮮花盛開的村莊,沒有圍牆的公園”。全鎮花卉面積近2萬畝,農家旅遊接待戶百餘戶,形成了以農科村為中心的花木盆景生產、銷售和農家旅遊基地。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喬石陳慕華李鐵映、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惠及許多部委、省市領導親臨考察,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也先後到此參觀考察,均給予高度評價。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所述“子云”即指西漢一代大儒揚雄,“子云亭”即位於友愛鎮子云村。這裡是揚雄先生的故里,在現今的子云村尚有“揚雄墓”,又稱“子云墳”。“揚雄墓”為全國名勝古蹟之一,1985年被列為成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蜀都花卉產業園區地處友愛鎮石家橋腹心地帶,位於清水河兩岸,東距縣城5公里,西距農科村2公里。該產業園區由郫縣人民政府規劃投資為展示本地區花卉、苗木產業發展成果而建立的花卉中心。 友愛鎮是著名的“中國盆景之鄉”。

工農發展

友愛鎮友愛鎮
2008年,隨著農業結構調整,花卉產業已迅速發展成為農業的一大支柱產業,走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公司+農戶的產業化和農民增收的一種新工作模式。目前已建成3000畝花卉產業核心區,入駐花卉企業98家,從業人員1000餘人,其花卉苗木規模及檔次在全省首屈一指,擁有國家園林綠化資質證書三級、二級以上企業共14家,擁有高、中級以上的園藝師技術職稱共68人,形成該產業在資金,人才、信息、資源等方面的聚集效應,成為省內外知名度較高的花卉苗木集散市場和產業化經營典範。 友愛鎮蘭花基地和蘭花協會是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蘭文化,順應時代潮流,逐步發展壯大,以協會為紐帶,種植行銷大戶內骨幹,會員為基礎,歷經十餘年發展成為500餘畝地栽蘭草,數十種精品名蘭的中國西部最大蘭花基地,品種齊全、規格完備、技術雄厚、量大質優是基地的真實寫照。 在今後的工作中友愛鎮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規劃為龍頭,突出“農業觀光示範”、“中國盆景之鄉”、“東方蘭花藝術”三大發展主題。因地制宜,堅持“城鎮發展以釋迦橋為中心,兼顧三元場,何家場的區域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強化城鎮發展的承載力;工業發展以做大做強優勢企業,促進規模工業整體實力的提升的同時加大旅遊產品開發力度,有效聚集工業企業,形成具有規模效益的工業產業園區;農業發展依託農科村和蜀都花卉園區的輻射帶動效應,實現對現有花卉苗木的提檔升級,以及農科院國家級糧食豐產示範點的高效農業技術優勢,發展糧油、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示範帶動作用,不斷豐富提升農家旅遊內涵,適度開發濱水休閒和綠色生態旅遊房地產”的功能、產業布局。開發揚雄文化資源,有效提升文化品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和諧文明的人文環境。統籌兼顧,調整完善,將友愛打造成富有農業生態觀光、文化休閒魅力、城市和鄉村高度和諧的特色產業型城鎮。

友愛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以建設旅遊強鎮為目標,突出“中國盆景之鄉”、“農業觀光示範”、“東方蘭花藝術”三大主題,著力推動以農科村景區為核心的農家旅遊持續發展,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全面發展。

特色農村

友愛鎮郫縣友愛鎮農科村
20世紀80年代末,在西漢大儒楊雄的故里--成都市郫縣友愛鎮農科村,一塊嶄新的旅遊品牌破天荒地冒出了農家小院。這就是先由幾家農戶發端,繼而擴展到全村、全縣、全川乃至全國的“農家樂”,開創了全國農家休閒旅遊的先河,成為一種鄉村旅遊的模式。

郫縣友愛鎮農科村位於縣城西郊,距成都市區28公里。近年來,農科村人在農村改革中大膽探索,在發展花卉的基礎上,成功地嫁接出了民俗旅遊業,並使之向產業化發展,走出了一條農民致富不離土的新路。

徐家大院,座落於友愛鎮農科村,中國農家樂第一家就誕生於此,先後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賈慶林、喬石、陳慕華等以及30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省里的老領導還為大院題寫了“農家樂”字幅,農家樂由此得名。徐家大院由川西特色的農家平房與仿古小樓構成,大院中套著數個小院,園林建築別具匠心,是川派盆景的精品展示基地。業主徐紀元就是遠近知名的高級園藝師。徐家大院的發展模式是中國農村實現富裕型小康的一個典範。

鎮內環境

友愛鎮友愛鎮
友愛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0C,年降水量1300毫米,夏無酷暑,秋多陰雨,冬無嚴寒,主要風向為西北風。

友愛鎮有十分豐富的礦產、水利、林業、藥材資源,其中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河流縱橫,三條河流貫穿全境,水資源比較豐富,鎮內有鳳鳴橋梯級電站和鎮辦天台山電站,通濟鎮有林地上萬餘畝,彭州市國營林場坐落境內,年木材採伐量可達萬立方米以上。友愛鎮還是彭州市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有食用菌,木耳、姬菇香茹金針茹等。還有豐富的“三木”藥材,雪山大豆、洋芋、黃瓜蕨苔、黃花、竹等土特產。

投資環境:友愛鎮是省道彭白公路和小夫公路的交匯點,其分別通往旅遊勝地龍門大峽谷(銀廠溝)和白鹿森林公園,而這一大範圍包括通濟鎮亟待開發的豐富旅遊休閒資源都屬國家地質公園範圍。更有全國唯一窄軌鐵鐵路彭白鐵路穿越,無論觀沈及貨運都可。全鎮26個村,村村通公路,並有12公里村級水泥路面。現在實施社會通工程。交通非常發達方便,鎮境內分別有3座大中小型水電站,並已建成日產2.5萬噸的水廠。通訊設施先進完備。友愛鎮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事業發達,擁有完中,普中各一所,中心國小兩所,衛生院3所,公共及公益建設齊全,是良好的發展及居住之選。

接訪活動

友愛鎮開展大接訪活動以來,友愛鎮黨委、政府領導共接待來訪民眾54批(次),其中初訪47批(次),涉災來訪7批(次),重訪1批(次),集體來訪2批(次),現場辦結了46件(次)來訪所涉事項,限期辦理1件(次),包案化解2件(次),民眾諮詢8件(次),從大接訪開始時黨委、政府領導接待處人聲嘲雜到現在“門可羅雀”,從2008年上半年縣長信箱待處理信件不斷到9月份實現縣長信箱0信件,充分說明了友愛鎮通過大接訪活動,有效地解決了民眾所遇到的問題,化解了維穩隱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