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瑤村

桂瑤村

桂瑤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門鎮,在鎮政府駐地南7.1公里處。東嶺尖北坡,東險寨山,西大寨山,南東嶺尖山,北芼嶺格山,山峰環抱,為高山盆地。宋代該地有許多瓷窯,窯呈龜形,故原稱龜窯,後諧音雅化為桂瑤。村委會設在隘仔街,轄14個自然村,廢村大份。林志中、林建猷父子為清代總兵。境內有多處宋元時代的古窯址及清林建獻墓,並有豐富高嶺土礦,盛產茭白筍,同時,這裡也是鐵觀音生產的基地,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特殊,氣候環境適宜溫和,很適合茶葉等植物的生長。

基本信息

概況

桂瑤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門鎮,在鎮政府駐地南7.1公里處。東嶺尖北坡,東險寨山,西大寨山,南東嶺尖山,北芼嶺格山,山峰環抱,為高山盆地。宋代該地有許多瓷窯,窯呈龜形,故原稱龜窯,後諧音雅化為桂瑤。村委會設在隘仔街,轄14個自然村,廢村大份。林志中、林建猷父子為清代總兵。境內有多處宋元時代的古窯址及清林建獻墓,並有豐富高嶺土礦,盛產茭白筍。村民主要為林、葉、許姓。

歷史沿革

桂瑤村可追溯到宋代,當時是安溪著名瓷窯生產基地,因盛產‘桂窯’而得名‘桂瑤’,屬泉州府清溪縣管轄,後歸安溪縣依仁里桂瑤鄉,民國時期屬桂瑤保;建國後設立龍門桂瑤人民公社,公社化運動結束後改稱桂瑤村;古代的桂瑤包括現在的桂林,桂瑤兩村,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劃成的,桂瑤靠北,桂林靠南。
歷史上曾出現過林建猷的名人,為福建水師提督。

人文地理經濟

桂瑤村位於安廈交界,屬於高山盆地,氣候宜人,更適合茭白生長,故生產早茭白。桂瑤本屬於安廈交通要道,位於桂瑤東南的東嶺小道為古代兩地來往的必經之地,但隨著省道206的開通,逐漸失去地位。縣道307從村東北穿入,橫穿全村。今天仍有;兩條水泥路通向同安,為10米寬,視線良好。
桂瑤村現有人口2012人,480戶,耕地面積1100畝。養豬戶為400戶,是安溪的沼氣示範村之一。茭白,茶葉是村中的主要農作物,是主要的經濟來源。生薑,蒜頭是主要的副農作物。現已成為泉州市農副產品基地之一。
村東北的村內水庫是安溪的兩大水庫之一,雨面積18.4平方公里,壩高42米,庫容1081萬立方米。1973年7月開工,1981年6月竣工。灌溉面積1920公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7畝(其中:田29畝,地138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5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66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草地71畝;荒山荒地446畝,其他面積849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4萬元,占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5頭,肉牛18頭,肉羊146頭);林業收入 0.8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8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7戶通自來水;有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82%和22%)。該村到鎮集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0輛,機車8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55口。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鮮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戶,共有鄉村人口244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30人。其中農業人口244人,勞動力152人。該村以漢為主,其中漢族238人,彝族6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人,占人口總數的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244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槽溝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狗街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經濟收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2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有團員6人。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自來水水源不足,鄉村公路無法通行,資金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鮮玉米特色產業,種植面積 80畝;發展養殖業,養豬300頭、牛100頭、羊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3961元增加到4287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