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早荔

1996年,靈山縣佛子鎮試種用“桂早荔”荔枝母樹駁枝繁殖的駁枝苗,2011年平均株產97.5kg。 2002年,靈山縣佛子鎮種植“桂早荔”荔枝駁枝,2011年平均株產達57kg。 試種用“桂早荔”荔枝芽條高接換種黑葉荔枝,2011年平均株產63.5--75kg。

審定編號:

桂審果2012010號

品種名稱:

桂早荔

選育單位:

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靈山縣水果局

品種來源:

從靈山縣佛子鎮青湖村委青湖塘村的一株荔枝實生變異單株中選出。

特徵特性:

樹冠圓頭形,樹幹表面光滑,呈灰褐色。一年生枝梢節間長6.5cm;皮孔短圓形、密。小葉立面互生、對數2~3對,多為3對,複葉主軸7.5cm,複葉柄橫斷面扁圓形;小葉長橢圓形,小葉長10.8cm、寬3.5cm,葉尖長尾尖,葉基楔形,葉緣呈波浪狀,葉面綠色、葉背灰綠色、葉面光澤中等,側脈不明顯。花序形狀為長圓錐形,花序長 30.6cm、寬 21.6cm,有雄花、雌花、兩性花3種,其中雄花雌蕊退化,雄蕊7~10枚,雄花高 8.51mm、寬 6.95mm,雄花花萼形狀為碟狀,半展開;雌花雄蕊退化,雌花高7.33mm、寬3.69mm,子房直徑2.28mm,雌蕊1枚,花柱長度2.45mm,二裂柱頭形態為弧形,柱頭開裂程度為深裂,雌花花萼形狀為碟狀,半展開;兩性花雌、雄蕊均發育正常,但數量極少。果實卵圓形,果肩一平一隆起,果頂渾圓;果皮鮮紅,厚度1.00mm;果皮縫合線紅色、深度淺、寬度窄;龜裂片排列不整齊、中等大、呈平滑或錐尖狀突起,龜裂片峰形狀平滑或銳尖,龜裂片放射紋明顯,龜裂紋明顯、深度淺、寬度中等;平均穗重126.9g,平均單果重26.7g,縱徑36.65mm,大橫徑36.80mm,小橫徑32.98mm;果肉質地軟滑,果肉蠟白色,色澤均勻,無雜色,乾苞不流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味甜有蜜香;果肉厚7.71mm,可食率為67.2%;種子縱徑25.62 mm,大橫徑17.25 mm,小橫徑14.75 mm。

產量表現:

1996年,靈山縣佛子鎮試種用“桂早荔”荔枝母樹駁枝繁殖的駁枝苗,2011年平均株產97.5kg。2002年,靈山縣佛子鎮種植“桂早荔”荔枝駁枝,2011年平均株產達57kg。2003年至2006,靈山縣靈城鎮 試種用“桂早荔”荔枝芽條高接換種黑葉荔枝,2011年平均株產63.5--75kg。2011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專家,到靈山縣佛子鎮驗收,平均穗重126.9克,平均株產75.0kg,畝產1650.0kg,果實可食率6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

栽培要點:

1、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或丘陵山地建園,行株距6m×5m。種植坑為1m×1m×1m的,穴中施入綠肥、豬牛禽畜糞、土雜肥等有機肥,並在基肥中加入0.5kg~1kg鈣鎂磷肥。2、定乾高度30cm~40cm,培養分布均勻的3~4個主枝。3.、培養采果後抽出2次秋梢作為結果母枝。4、控末次梢轉綠老熟後噴布適宜濃度的乙烯利和多效唑控冬梢並促進成花。5、重點抓好壯花肥、壯果肥、采果前肥和攻秋梢肥的施用,土施與根外追肥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配施速效氮、鉀肥。6、套用果實套袋技術和注意防治病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通則,通過審定,可在廣西荔枝產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