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嵩慶

桂嵩慶

桂嵩慶(生卒年不詳),字薌亭,一作香亭,江西撫州臨川人。歷任江寧布政使,徐州兵備道,江寧商務局總辦,上海商務局道台等職。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
棉紡織業是這一時期發展最明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行業。棉紡織工業的發展以張謇創辦南通大生紗廠最富有代表性,張謇於1894年考取了為之艱苦奮鬥半輩子的“狀元”,但是他沒有去作官,而是選擇了“實業救國”的道路。他以自己的家鄉南通盛產棉花和土布的社會條件,決定以創辦紗廠作為自己實業救國事業的基點,於是從“通州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的思想出發,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冬開始籌辦大生紗廠。
張謇辦實業的初期發起人為民資。張謇1895年12月在咨呈兩江總督轉奏清政府立案的興辦實業章程明確:由廣東人潘華茂、福建人郭勛、浙江人樊芬,通州人劉桂馨、海門人沈燮均、陳維鏞六位董事集股辦廠。在商辦道路集股不順利時,江寧布政使桂嵩慶托人與通州董事商議,決定以先前張之洞為籌建湖北紗局所訂購而放置於上海楊樹浦江邊的40800枚紗錠,折價50萬兩作為官股入廠,另招商股50萬兩。將“大生”改為官商合辦。潘華茂、郭勛擔心官股干預廠務,不久就翻誨。潘寫信給張謇說,為此“似乎已附股者各有退志,未入股者復有戒心”,“十六萬之股或各有變卦之慮”。並揚言辭去董事職務。使官商合辦進退維谷。這樣“官商合辦”遭到民營資本抵制。
桂嵩慶急於將這批機器售出,還答應另為大生紗廠集股白銀6~7萬兩。後來,買辦大官僚盛宣懷(字杏蘇)為了取走官股的一半(作價白銀25萬兩的紡紗機)另行辦廠,答應與張謇一起共籌新股15萬兩。但是到了光緒二十三年(1897)冬天,廠房破土興建時,張謇屢催桂嵩慶答應籌集的股金到位,懼無回應,又多次向盛宣懷告急,“告急之書,幾於字字有淚”,又都遭到拒絕。南通紡織博物館藏有原南通大生紗廠的四幅《廠儆圖》,分別題名為“鶴芝變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原來張謇在大生紗廠正式開工的當年(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便請揚州畫家張之溶畫了這四幅畫,每幅畫各隱指二人名姓,他在辦廠的過程中受盡了這些人的刁難和捉弄,刻骨銘心,要後人記住這段艱辛。第二幅“桂杏空心”,是指桂嵩慶、盛宣懷二人食言,使開始建造的大生紗廠資金內部空虛。
在大生紗廠經營好轉之後,集資招股的問題似乎再也不存在了。1901年張謇等人決定再招20萬兩新股,一年之內就成功集到20.75萬兩。1904年,張謇決定擴張,籌建大生分廠。原來不肯出資的桂嵩慶此時也“自願入股二萬”。“大生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註冊,並且取得了“百里之內二十年不準別家設立紡廠”的專利權。總而言之,桂嵩慶雖然有時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但對張謇的成功還是提供了不少幫助。
周學熙是一個大實業家、大金融家,被後世尊為“北方的實業巨頭”,與南方的狀元實業家張謇並稱為“南張北周”。1865年周學熙生於金陵(南京),那時其父周馥正在金陵幫助桂嵩慶觀察辦理金陵善後工程事宜。周馥有6個兒子:周學海、周學銘、周學涵、周學熙、周學淵、周學輝,其中除了周學涵早夭外,其餘5個公子均於光緒年間,先後步入仕途。可是他們的興趣似乎都不在仕途,而是憑藉其父在北洋奠定的實業和人事上的基礎,加之他們各自的才華,加入了洋務的洪流,其中於國計民生影響最大的是老四周學熙,開創了周氏家族的新格局。這其中,與桂嵩慶對周家人提拔和影響是分不開的。
同治十年,著名文學家王闓運由京師南下,到達江寧。故人邀游莫愁湖,那時湖中有一個亭子剛剛落成,同游的江南文人紛紛題聯,無非夸江南的景致如何好,女子如何美。湘綺先生本不想湊這個熱鬧,卻拗不過藩司桂嵩慶的苦求,便想給他們開個玩笑,於是援筆題了一副:莫輕他北地胭脂,有畫舫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盡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依舊,春回桃李又芳菲。誰都知道江南女子美,連杜老夫子都受不了她們的引誘,說“越女天下白”、“欲罷不能忘”,這個湘綺先生不知如何大唱反調?因而此聯一出,使得這批江南才子大為不滿,桂嵩慶也說,你的這副楹聯我們是要刻字的,但如此寫就不敢刻了,他們會氣憤地用泥巴塗沒掉,你還是改一下為好。湘綺先生本只想調侃一下,哪裡是真的看不起西施的後裔。於是說:“行,改就改吧!”他提起筆來,將“無顏色”改為“生顏色”,將“青山依舊”改為“青山無恙”。這下,他們都高興地鼓起掌來了。
光緒十六年(1890年),被稱為中國海軍搖籃的江南水師學堂,在桂嵩慶的主持下開設,校址在南京下關儀鳳門內,主要為南洋水師輸送人才,由桂嵩慶親自兼任江南水師學堂監督。江南水師學堂較福州船政、天津水師學堂為後起,但辦理頗積極,畢業生或送往日本留學,或往英國軍艦實習,造就人才頗多。至清朝覆滅,江南水師學堂共畢業駕駛班七屆107人,管輪班六屆91人,魚雷班(由江南魚雷學堂併入)五屆13人。畢業生中著名人物有:林建章、杜錫圭、陳季良、陳紹寬、趙聲等。另外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兄弟也曾在江南水師學堂就讀,魯迅於1898年入管輪班,不過那時的江南水師學堂早已腐敗、破落不堪了。
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兩江總督劉坤一向光緒皇帝上表啟奏:“制錢缺乏,不敷周轉,洋元行銷,利權外溢,仰結外省,終非久計。”乞請按照戶部“沿江沿海各省自行仿辦”議案,籌建造幣廠。光緒皇帝準奏。當年二月,令籌防局借銀八萬兩,派江蘇藩司瑞慶為總辦,江蘇候補道劉式通採購機器,營務處道員桂嵩慶修建廠房,勘定江寧(今南京)西水關台閘南岸,購買沿河基地44畝余,建東西兩廠。其中東廠生產銀元,西廠生產銅幣。(參《南京金融志》P88-92)光緒二十三年秋後,工廠正式建成,任玉森任總辦(廠長)。當年十月二十八日開始鑄造銀元。至此,江南省造的銀元開始行用於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