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冰蓋

格陵蘭冰蓋

格陵蘭冰蓋,指的是格陵蘭島的大陸冰川(或稱冰蓋),面積約180萬平方千米,平均厚度約1500米,最大厚度達3200米,占世界冰量的7%~9%,是僅次於南極冰蓋的世界第二大冰蓋。它由南北兩個穹形冰蓋連結而成,冰蓋邊緣一直覆蓋到海邊,有許多冰川的冰舌伸向海面,在若干峽灣中形成許多冰山。由於全球氣候的變暖,格陵蘭冰蓋正在以百年來最快速度融化。如果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2米左右。

簡介

格陵蘭冰蓋格陵蘭冰蓋

格陵蘭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全島面積為21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冰蓋形成於第四紀,曾與北美冰蓋相連線。經過地質變化,現在格陵蘭冰蓋面積約180萬平方千米,平均厚度約1500米,最大厚度達3200米,占世界冰量的7%~9%。它由南北兩個穹形冰蓋連結而成,冰蓋邊緣一直覆蓋到海邊,有許多冰川的冰舌伸向海面,在若干峽灣中形成許多冰山。冰蓋中部西側的冰層表面每年以0.1米的速率在增厚,而東側則稍有變薄,冰蓋西海岸的消融區冰面每年變薄約0.2米。

據估計,格陵蘭冰蓋最深處冰層的年齡可以達到幾十萬甚至100萬年以上。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是地球上現存的兩個大陸冰蓋,這兩大冰蓋約占全球冰川總面積的97%,總冰量的99%。如果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而如果南極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就會上升66米。

氣候

格陵蘭冰蓋可能在未來10年融化,使海平面上升7米格陵蘭冰蓋可能在未來10年融化,使海平面上升7.2米左右
格陵蘭冰蓋顯示更強的極地海洋性冰川性質。冰蓋西南部沿海的年平均氣溫高達1 ℃ ,1月和7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7.8 ℃ 和9.7℃,年降水量達1000毫米,雪冰積累量和消融量都很大。冰蓋內部的情況顯著不同,年平均氣溫約-30 ℃ ,2月和7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47.2 ℃和-12.2℃ ,年降水量僅200毫米,氣溫低、降水少,雪冰積累量和消融量較小,成冰過程緩慢,如世紀營地 (北緯77°11′,西經 61°10′)成冰過程需125年。

冰蓋移動

由於冰雪自身的重量,陸地冰蓋不斷地向海岸方向移動,這種移動深沉緩慢而又無可阻擋。格陵蘭島內陸冰蓋的年平均移動速度是幾米,而在沿海則可達100-200米。至於那些巨大的冰川,運動速度就大得多了。西格陵蘭的一些冰川,如雅各布港·伊斯伯依冰川,每年流動速度達7000米,是世界上流動最快的冰川。

冰蓋移動,最後崩落在海水中形成巨大的冰山,僅以這種方式,格陵蘭島的陸地冰蓋每年損失的冰量達到150立方公里。

冰層融點

2012年3月,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和馬德里孔普盧棟大學研究人員藉助計算機模擬推演發現,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以前上升0.8至3.2攝氏度時,格陵蘭冰原將全部融化,最佳估算值為1.6攝氏度。而此前有研究顯示,冰層融點在1.9℃到5.1℃間,即全球溫度需比工業化前高出至少3.1℃,冰層才會完全融解。

融化

2011年7月24日,威爾斯阿伯雷斯威斯大學冰川學家阿蘭·哈伯德空中斜拍彼得曼冰川2011年7月24日,威爾斯阿伯雷斯威斯大學冰川學家阿蘭·哈伯德空中斜拍彼得曼冰川

格陵蘭冰蓋比起南極洲冰蓋,要脆弱得多,它距離寒冷的極地要遠得多,冰蓋南端幾乎與蘇格蘭東北部設德蘭群島處於同一緯度。20世紀90年代之前,格陵蘭冰蓋的消減保持著平衡:夏天,冰川崩裂冰塊,融水匯入海洋;冬天,凍雪補充冰蓋。

從20世紀90年代起,覆蓋格陵蘭島大部分區域的格陵蘭冰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融化。 據2006年的衛星圖片顯示,冰蓋融化導致多達240立方公里的淡水入海。2010年8月,一塊巨大的浮冰從格陵蘭彼得曼冰川上崩離,斷裂的浮冰面積相當於4個曼哈頓大小。

2010年9月,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丹麥格陵蘭島上的永久性冰蓋正在以近百年以來最快的速度融化,尤其是在夏季,夏天格陵蘭島融化的冰蓋體積高達540立方公里,比正常年份高出25%到50%,在最近10年到12年,格陵蘭島夏季氣溫逐年上升。

2011年的研究數據表明,格陵蘭冰蓋2010年、2011年已經連續兩年大量流失,而且這兩年冰川融化量遠遠高於過去16年的平均水平。

影響

冰川融化被看作是衡量地球變暖的尺度。氣候變化專家們警告說,地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摧毀沿海國家和島國。2012年的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對格陵蘭島冰層的影響比此前估計的要大,即使溫度只小幅上升,長期下去仍可能使格陵蘭島冰層完全融解。如果冰層完全融化,海平面將上升7.2米左右,三角洲和一些島嶼將被淹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