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鳥

根鳥

《根鳥》是1999年在出版的春風文藝出版社小說,該書作者是曹文軒。小說講述了一個叫根鳥的少年的成長史。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圖書背景

根鳥根鳥

一個少女到懸崖上採花,掉進了峽谷。她出現在一個叫根鳥的少年的夢裡。根鳥出發了,一飛沖天,去尋找自己的夢。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峽谷、小鎮……一個個場景奇異而玄妙,一次次經歷驚險而又刺激,根鳥成長在現實與夢幻之間,他決定以夢為馬,度過他的成長階段。恍惚、迷亂、搖擺、清醒、執著、一往無前,他在痛苦中品嘗著快樂。

這是一部迷人的、夢幻般的小說,它讓人在夢幻中遊走,在真實中體驗人生。

主要人物

根鳥(主人公)

紫煙(追尋的女孩)

老方丈(送白馬的人)

板金(尋夢的同道人)

長腳(鬼谷老闆)

秋蔓(喜歡根鳥的女孩)

金枝 (唱戲,被根鳥喜歡的女孩)

灣子 (米溪工頭)

根鳥的爸爸

好詞好句

根鳥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隻鷹了:它像清寒的春風中的最後一團晶瑩的雪。

正當他就要扣動扳機時,那隻鷹忽然如幽靈一般又出現了,並且如一塊銀色的鐵皮一般,從空中直削下來。

父親的歌聲,在他的心野上像秋天的涼風一樣飄動著。

這是一個身材瘦長的女孩,瘦弱得像一棵剛在依然清冷的春風裡栽下去的柳樹,柔韌,但似乎弱不禁風。

笑聲像忽然被利刃猛切了一下,立即停止了。

渴望見到人的心情,就像一隻飛行了數天而饑渴難熬的野鴿子渴望見到清水一般。

月亮飄起來了,像一枚銀色的、圓圓的風箏。

那文字仿佛是蛇在流沙上滑行,扭曲的,卻在微微的恐怖中流露出一種優美。

那溫暖的燈光像引誘飛蛾一樣引誘著根鳥。

那兩個視窗就仿佛是峽谷中一個怪物的一對沒有合上的眼睛。

就在他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時,他聽見了山頭上有馬的嘶鳴聲。這嘶鳴聲如同一支銀箭在夜空下穿行。

霧像水一樣慢慢地退去,於是,根鳥像一塊沉沒的石頭漸漸露了出來。

根鳥被吊在陽光里的樹下。因為雙手反剪,從遠處看,就像一隻黑色的飛鳥。

葉下掛滿了果子,那果子比盤中的果子還要鮮艷十倍,仿佛淋著一滴滴的鮮血。

此刻,時間在根鳥的感覺里是有聲音的,像馬蹄聲,像流水聲,像風來時蘆葦的折斷聲……

他很瘦,但顯得極為結實,敞開的胸脯是黑紅色的,像發亮的苦楝樹的樹幹,能敲出金屬的聲響。

他猶豫了一下,向女孩伸過手去,女孩兒也將手伸過來。可是就在兩隻手剛剛一接觸時,就仿佛兩片碰在一起的落葉忽遇一陣風吹而又被分開了。

路穿過一片樹林時,月亮已經高懸在頭頂了,林子裡到處傾瀉這乳汁一般的光華。

她朝根鳥悽然一笑。那笑是在嘴的四周漾開的:仿佛平靜的水面,被投進去一粒小小的石子,水波便一下子如花一般悄然開放了。

一顆顆腦袋,都汗淋淋的,像雨地里的南瓜。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黑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等。

主要學術性著作有《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紅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獲各種學術獎、文學獎40餘種。其中有國際安徒生提名獎、中國安徒生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主編的書

《落日紅門——50年小說選》(上、下卷),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50年兒童文學選》(上、下卷),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國外文學導讀本》(6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國外兒童文學導讀本》(5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世紀末中國文學作品選》(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新潮兒童文學叢書》(8卷),21世紀出版社,1989年

《現代名篇導讀》(4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榮譽與獎勵

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紀文藝人才“百人工程”。

人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承擔國家教委八五科研項目“小說的藝術”和國家九五重點科研項目“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年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文學評論科研獎,1998年

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獲第三屆宋慶齡文學獎金獎、一九九四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藍花》(短篇小說)、《草房子》獲冰心文學大獎。

短篇小說集《紅葫蘆》獲《中國時報》一九九四年度十大優秀讀物獎。

短篇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和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分獲中國作協第一屆、第二屆、第四屆兒童文學獎。

短篇小說集《紅葫蘆》、《三角地》和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分別獲得1994、1997、1998年度由台灣文化建設委員會、《民生報》、《國語日報》等聯合頒發的最佳讀物獎。

《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9)。

電影《草房子》獲第十九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一九九八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四屆童牛獎以及影評人獎、第十四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紅瓦黑瓦》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北京市圖書特等獎(1999)。並獲2000年北京市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獎。

國外學術活動

1992年10月應日本NHK電視台邀請,接受採訪,做關於文學創作的發言。

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應日本東京大學邀請任教。

1999年11月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出席“中國電影”研討會並發言。

1999年12月應日本戲曲家協會邀請,出席“電影劇本創作”研討會並發言。

曾開設的主要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 、小說的藝術 、小說十家 、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 、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中國當代文學熱點分析

出版年表

1983年2月 《沒有角的牛》(中篇小說)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5年5月 《古老的圍牆》(長篇小說)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 《雲霧中的古堡》(短篇小說)重慶出版社

1986年12月 《啞牛》(短篇小說)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8年6月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年9月 《埋在雪下的小屋》(中篇小說)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11月 《暮色籠罩的祠堂》(中篇小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9年1月 《憂鬱的田園》(中短篇小說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1年5月《思維論》(專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12月 《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2年4月 《綠色的柵欄》(短篇小說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 《紅帆》(短篇小說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水下有座城》(與左珊丹合作)(短篇小說集)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4年7月 《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 台灣民生報社

1994年7月 《紅葫蘆》(短篇小說集)台灣民生報社

1994年12月 《埋在雪下的小屋》(短篇小說集)台灣國際少年村

1996年7月 《少年》(散文) 台灣民生報社

1996年8月 《薔薇谷》(短篇小說集)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7年 《曹文軒文學論集》 21世紀出版社

1997年《紅瓦黑瓦》長篇小說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7年《三角地》(中短篇小說集)台灣民生報社

1997年 《追隨永恆》(散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草房子》(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9年 《面對微妙》泰山出版社

1999年 《根鳥》(長篇小說)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0年《紅瓦房》(長篇小說)台灣小魯出版社

2005年《野風車》(中短篇小說集)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5年《青銅葵花》(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6年《細米》(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7年《大王書》(黃琉璃)接力出版社

2008年《大王書》(紅紗燈)接力出版社

2008年《狗牙雨》(中短篇小說集)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菊坡

第二章 青塔

第三章 鬼谷

第四章 米溪

第五章 鶯店

書籍賞析

以夢為馬,勇往直前

——讀曹文軒《根鳥》

《根鳥》是曹文軒續《草房子》、《紅瓦》之後,一部虛幻而又具有濃重現實感的“成長小說”。作者曹文軒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學院化背景和一貫的美學追求似乎注定了他作品中強烈的象徵、寓言特徵和審美追求。從整體上說,小說無疑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它表現這種現實的時候卻使用了一種童話般美麗、奇幻的寫法,加上各種場景和奇妙的情節所蘊涵的強烈象徵意義,使讀者在現實與虛幻之間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這篇小說按場景共分為菊坡、青塔、鬼谷、米溪、鶯店五個章節,又以“神秘,夢想,出走,浪漫情調,眺望遠方,戀情的萌動,對?生世界的衝動、嚮往……”為契合點。每一個場景、人物、情節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都有著特定的象徵和寓意,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凝練。

“菊坡”是少年根鳥的家鄉。就是在這裡十四歲的少年根鳥第一次獨自一人外出打獵。他要用自己的獵物向父親和整個菊坡的人證明自己的成長。無意中他發現了一隻白鷹腳上的布條。於是他開始了一個有著開滿百合花的大峽谷、飛動的白鷹、名叫紫煙的少女,撲朔迷離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夢境。為了找尋這個獨特的夢,根鳥在秋天走完最後一步,山野顯得一派枯瘦蒼茫時,離開了菊坡,開始了以夢為馬,長達三年的出走、流浪、成長的歷程。

在去“青塔”的途中,根鳥為人不解、嘲笑。在這裡他遇上了追尋逝去的夢的老人——板金先生。在板金先生的幫助下他幾經躊躇終於戰勝了自己,決定為了夢想忍受屈辱向別人乞討;他學會了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創造生活;懂得了自尊、自立;最重要的是懂得了對自己信念的執著。然而在“鬼谷”,根鳥被長腳拐騙、被困,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磨難。逃脫後,他對自己的信念產生了倦怠、懷疑,回到了菊坡。但在父親的鼓勵下,根鳥再次出發西行。在“米溪”,根鳥遇到了秋蔓一家,一個他原可以就此停留視之為家的地方,對安逸生活的追求,沉迷於“幸福”,滿足現狀,最容易使人喪失鬥志,然而那個夢又一次催他上路。雖然此時的根鳥已不是最初的根鳥了,他變得“害怕孤獨與寒冷”,“變得脆弱了”。“鶯店”的賭場和戲班則是讓人放縱和墮落的地方,根鳥也不例外,他學會了享樂,賭博,喝酒,並在這種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沉湎著。當他終於他厭倦了墮落,想要“追回丟失的一切”,再次回到米溪時。他曾經擁有和嚮往的美好已經隨風而逝了。故事的最後,他重遇板金,看著老的板金在不斷追尋夢中的途中逝去,他幡然醒悟,再一次背上行囊,繼續他的歷程。

少年在成長中會受到各種考驗,“也許會因為遭遇到挫折而退卻,也許會因為疾病和勞累身陷絕境而昏迷、甘心沉淪……”這一切的誘惑和苦難、所有的甜蜜和艱辛在小說中似乎都可以對號入座,在那漫長的寂寂苦旅中,根鳥受到了別人的誤解、粗暴的嘲笑打擊、甜美溫柔的誘惑、內心深處惰性的復萌,他懷疑過自己的信念,甚至自暴自棄。是夢——純淨而又美麗的夢,一次又一次將他拽出低糜的泥濘,勇往直前。在這裡菊坡、米溪、鶯店等場景都超越地理概念而具有了象徵的意義:如果說根鳥的火焚家園是對親情羈絆的擺脫,離開米店是對現實物質享受的放棄和對追夢苦旅的認同,那么,在板金的啟示下最終告別鶯店生活,重新踏上追夢行程時,則是少年曆經磨難,心志成熟後,以巍然屹立的形象站在我們面前,證明了自己的成長。

這是一段追夢的歷程,也是一段成長的歷程。

根鳥是一個單純的少年,支撐他的只是一個夢、一個純淨而又美麗的夢、一個具體化了的?。在這裡夢是對成長的渴望與追求,是對人生目標堅定不移的信念。如果說後來的路途是他成長的歷程,那么支撐他的則是這樣一個美好而又純淨的信念,因為對信念的堅定不移,他注定要經受現世的磨難與羈絆。他仿佛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相互衝撞著。苦難折磨著他,安逸侵蝕著他,除了相信天意的父親和追夢的板金先生,現實的世界中無人理解更無人支持他的信念。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根鳥,在不停地追尋著,退縮著,在昂揚與消沉,在苦痛與幸福,在人生的路途中磕磕碰碰地前行。

小說中還提到根鳥十四歲開始尋夢,歷經三年,而板金先生家族在十八歲之後“便突然不再做夢”。這裡實際上同樣蘊涵著更深一層次的象徵寓意:根鳥在現實與虛幻之中的苦苦掙扎,類似唐玄奘的充滿磨難的西行,實質上也是對當下某些社會價值觀念的影射和反思。在這個日益物質化的消費社會,金錢和欲望填滿了夢的天空,有多少人還會擁有如此純淨詩化的夢,又有多少人會為此去千里跋涉、萬里苦旅?

到了眼下這個物慾的時代,夢已不在被人們言及。現實社會中的人們更多都被經濟潮流下對金錢的欲望與渴求所束縛。當展望一下將來,發現要娶妻生子、教育子女和過好家庭生活,至少要有幾百萬的金錢時,他只有把生命投入賺錢的機輪;當忙於打機或上學的學生髮現要支付昂貴的學費、要有更多的漂亮衣服或要追求女友男友時,他們的日常功課便又多了一項:兼職。於是,街上不再有悠閒的步伐,校園裡難再有琅琅的書聲。一切開始變得那么匆忙,人們開始變得和板金先生一樣不斷地東奔西走。即使有根鳥這樣的尋夢人的到的也是對面射來的異樣的眼神和懷疑的目光。於是,在現實中迷惘掙扎的人們,變得懷疑自己的夢,變得不敢再有自己的夢。生命被遺忘了,活著本身正成為一種迷惘,而夢想,更成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像板金先生一樣十八歲之後“便突然不再做夢”的人,一旦“成長”之後便失去童年那些美好而又純淨的夢,這是作者通過小說向社會的叩問。在這裡作者不再停留在生命中具體的悲歡離合,愛情美醜的品位沉吟,而是對人生、對生命中的某些理念的寓言性的揭示。

作者在這部小說的序言中曾經提到:“意義必須是多面的。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情愛的啟蒙小說,也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思考人生的小說,甚至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富有哲學意味的小說。”因不同的年齡、身份、心境、修養等,各個人的理解都會不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我們要堅定成長中的那個美麗、純淨的夢,以夢為馬,勇往直前。

書籍讀後感

根鳥的主人公根鳥,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尋找被困在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的紫煙,朝四方走去。

他歷經長途跋涉,經過無數條難題,把一切又一切的阻擋拿開,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終於到達了曾在根鳥夢中出現過的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

他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樂於助人,不怕困難。小說中的板金也不例外,只要他有目標或目標不更改,哪怕是到了生命的邊緣,哪怕是什麼都沒有留下,都盡力去完成自己的心愿。

根鳥來到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他望著白色的鷹,其實根鳥就不像是這白色的鷹嗎?白色的鷹為了尋找可靠的人來幫助紫煙,不遠萬里來到東方的菊坡,把布條給了根鳥;而根鳥又不遠萬里來到西方的百合花大峽谷。他知道,他用了許多代價來完成自己的心愿,光陰、金錢以及父親的生命,但他得到回報的有:一直與他為友的扳金的友誼、老方丈送的白馬、疤子對他的虐待、長腳的欺騙和杜家女兒還有金枝的信任。他回想起他為了這個目標而艱辛做過的路,風風雨雨都記錄在根鳥的“心牌記事本”上,能不使他號啕大哭嗎?

我覺得做人也要像根鳥那樣要有目標,目標是人產生動力,在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地想辦法讓目標拉近,而不是盲目定速地和目標賽跑,從中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和突破。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你可以記住,但如果你去想像明天,而不重視今天,你明天想像得再好,今天還是不能改變。

看看《根鳥》這本書,打開心靈的窗戶,讓心靈得到新鮮的空氣,得到升華,感受到純美小說的美處,我看完時也感受到自己仿佛就是根鳥……

書籍序言

因各種各樣的緣故,收在這一文集中的文字並非是我所寫文字的全部,但它們已基本可以說明我的文學理念和我的寫作狀態了。

我對文學的理解始終不是主流的,也不是流行的。

我的處境,我的忽喜忽悲、忽上忽下、忽明忽暗的心緒,常常會使我無端地想起兒時在田野上獨自玩耍的情形——

空曠的天空下,一片同樣空曠的田野上,我漫無目的地走著,穿過幾塊稻田,穿過一片林子,走過一汪水平如鏡的池塘,走過一座細窄搖晃的木橋……

就這么走著走著,忽然看到蘆葦葉上有一隻嗚叫的“紡紗娘”,我先是一陣出神的凝望,然後將右手的三根手指捏成鳥喙狀,彎腰縮脖,雙眼圓瞪,躡手躡腳地走過去,但就在微微張開的“鳥喙”馬上就要啄住它時,它卻振翅飛走了。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