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培養具備工程熱物理及核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能在各相關領域從事核工程及核技術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套用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核工程與核技術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高新技術專業,它包括核動力工程與核能利用、核技術及套用兩大分支。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熱物理、核工程、核技術的基礎理論,受到核工程、核技術方面的實踐訓練,具有從事核工程、核技術的實驗研究、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知識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該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學、機械學、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核技術與核工程等基礎知識;

3.獲得核技術、核工程方面的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能力;

4.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幹學科

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核科學與技術,核工程。

主幹課程

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控制理論、測試技術、核物理、核反應堆、核能與熱能動力裝置、熱工設備。

實踐教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相近專業

熱能與動力工程(080501)、工程物理(080503W)、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080504W)、能源工程及自動化(080505S)、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080506S)、核技術(080508S)、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080509S)、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080510S)、核反應堆工程(080511S)等。

就業方向

由於核能源將成為中國未來能源的綠色支柱,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就業前景良好。就業單位除了傳統的核科技、核工程部門外,主要集中在與近代物理技術和信息技術(IT)密切相關的領域與部門。包括在環境、醫療、衛生、國防、工業、農業的政府部門、規劃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核電工程的科研設計單位(站、廠、院、所),核動力和核供熱以及常規火力電站,工礦企業,高等院校等從事研究、規劃、設計、施工、核電廠運行管理及設備製造、研發、技術諮詢等工作。

發展前景

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與傳統能源相比,核燃料體積小,1000克的鈾相當於1000噸的標準煤。核電產生過程中沒有溫室氣體產生,環境負荷極小。我國核電建設從上世紀70年代起步至今,發展迅猛,但在整個電力供應中所占比例仍然較低。2007年,國務院發布了首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計畫未來 20年內,再興建15座大型核電站,使環保、清潔的核能成為我國電力供應的主要能源。然而你可否知道,一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需要長達4年以上的建設周期,需要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上千人參與其中,其中相當數量人員必須是具備經驗的“高端人才”,其中也包括被稱為“黃金人”的高級操作員——培養一個的費用不亞於培養一個飛行員。作為國家一重大科技專項,預計不久的將來,核電站將在神州大地遍地開花,這將是迎接我國21世紀核電大發展的戰鬥命令和前進的號角,而發展核電的光榮與使命,永遠屬於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們。

開設學院

清華大學(10003)、西安交通大學(10698)、重慶大學、上海交通大學(10248)、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10217)、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10610)、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358)、武漢大學(10486)、三峽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0287)、華北電力大學(北京)(10054)、南華大學(10555)、成都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13668)、西南科技大學(10619)、東北電力大學(10188)、東華理工大學(10405)、長春工程學院(11437)、湖北科技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煙臺大學。

院校排名

2013-2014年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排名

排 序 學校名稱 水 平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清華大學 5★ 28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 28
3 西安交通大學 4★ 28
4 四川大學 4★ 28
5 哈爾濱工程大學 4★ 28
6 成都理工大學 3★ 28
7 華北電力大學 3★ 28
8 復旦大學 3★ 28
9 上海交通大學 3★ 28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 28
11 東華理工大學 3★ 28
12 南華大學 3★ 28
13 華中科技大學 3★ 28
14 重慶大學 3★ 2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