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精神文明

當代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二是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強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其靈魂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它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精神文明校園

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不管學生還是老師都有一定的素質,有道德。做為學生,要愛護學校的一切公共設施,要愛護學校的一花一草。做為老師,要為人
師表,做好榜樣的帶頭作用

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要求。
當代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二是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學生的文明素質是指以思想修養為靈魂,以文化修養為基礎的一種高尚品格,是綜合素質的核心。文明素質教育與任何其他素質教育相比都應該處於優先地位,正如俄國哲學家赫爾岑所說:“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大學生素質特別是文明素質,造就大批愛國、守法、愛崗、敬業、誠信、奉獻的有用之才。
1.立足素質教育,加強大學生的文明修養。
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為前提,把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在加強學生管理過程中,強化道德教育,抵制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在深化專業知識教育過程中重視並加強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學校可採取多種形式,如講座、演講、參觀、展覽、廣播、網路……並充分發揮評優評先、業餘黨校積極分子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綜合的思想教育,不斷實現精神情操的升華,使學生思想從追求物質享受向建功立業方面轉化。
2.加強禮儀教育,促進校園文明建設。進行精神文明教育既要靠真理的力量來啟迪,又要靠人格的力量來感召,因此,高校老師要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響和教育學生。精神文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要做出常年規劃,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化中每一件小事做起,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作用。
要強化禮儀課程,寓德育教育於禮儀教育之中,且將禮儀課當作必修課來學,從塑造個人形象著手,與學生前途命運、切身利益直接聯繫起來,當學生切身意識到個人形象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時,他們將主動地學習並接受禮儀教育,從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內心境界的追求,自覺調節自己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不斷開拓自我知識領悟,全面完善自我形象。
要針對學生中突出存在的不文明表現,實施重點治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或制定相應的制度,嚴格考評,強制性地使學生改掉一些壞習慣,養成好作風。
3.營造濃厚的校園精神文明氛圍,樹立正確的校園精神文化的價值導向。大學生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又有濃厚的參與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要求。學校應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利用眾多的社團和各種載體,開展豐富多彩、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藝術活動,營造文明、現代、高品位、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氛圍,鞏固和發展思想陣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範。
4.淨化校園環境。在校園文化環境的建構中,物質文化環境是精神文化環境的基礎和保障。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素質、價值觀念,薰陶情感,啟迪智慧等具有深刻、直觀的教育意義。營造校園物質文化環境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為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設備、設施、場地和經費;二是清除校園裡帶有糟粕的“課桌文學”、“寢室文學”等不良的文化現象。加大力度處理偷盜行為,抵制黃色書刊、影視片的侵入;三是總體規劃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在綠化、美化、淨化、最佳化校園環境方面下功夫,加強花草樹木的培植和愛護。創造一種高尚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氛圍,以利於陶冶學生的藝術和道德情操,讓師生增強作為學校一員的光榮感和自豪感。
總之,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事關青年學生能否健康、順利發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強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其靈魂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它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