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宗

柴世宗

(圖)後周皇帝柴世宗柴榮後周皇帝柴世宗柴榮

目錄
概述
身世經歷

大事年譜

柴世宗改革

柴世宗滅佛

柴世宗大義責夏州

柴世宗親征
柴世宗(921~959)
概述

中國後周皇帝。即柴榮:(公元921~959年),柴世宗,一稱周世宗,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邢台隆堯)漢族。著名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後周世宗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955~959年為期五年,終年三十八歲。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顯德元年(954)繼郭威為帝,對軍事、政治、經濟繼續進行整頓。軍事上,他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留精銳,又募天下壯士,選取優異。政治上,他嚴禁貪污,懲治失職官吏。經濟上,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銅器佛像鑄錢,招民開墾逃戶荒田;頒《均田圖》,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賦,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此外,還擴建京城開封,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顯德二年起,伐後蜀,收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4州;此後又3次親征南唐,至顯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六年,北伐遼,收復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縣)3州及瓦橋(在今河北雄縣)、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3關。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勝進取幽州,卻英年早逝。
身世經歷

(圖)故居故居


柴榮,後世又稱柴世宗。父名柴守禮、祖父柴翁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據說,他的姑母本唐莊宗之嬪御,莊宗沒,明宗遣其歸家,行至河上遇大風雨,止於逆旅數日,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惠,父母知志不可奪,遂成婚於逆旅中。
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媽,他性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改名郭榮。當時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經商,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間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及長,棄商隨郭威從戎。
後漢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郭威任鄴都(公元大名)留守、樞密使、天雄節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被隱帝誅殺,郭威起兵,以清君側為名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後周建立,柴榮鏇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公元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吏民賴之。”其後加封晉王並出任開封尹,判內外兵馬事。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乾出一番大事業。他曾向左諫大夫王朴發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大事年譜

(圖)漫畫漫畫


公元921年,唐天祐十八年,一歲。農曆9月24日,柴榮出生於邢州之別墅,籍貫邢州堯山縣柴家莊。祖父柴翁,父柴守禮,姑柴氏(公元郭威做皇帝後封為皇后,諡號聖穆),世家豪右。
公元926年,後唐天成元年,六歲。郭威在洛陽娶堯山同里柴翁女為妻。據說,柴氏原唐莊宗嬪御。是年四月,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作亂,莊宗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公元明宗)進宮後,柴氏被放回家,行至汴水,天雨不止,住於旅舍。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淑,遂成婚配。
公元927~946年,唐天成二年~後晉天福十一年,七~二十六歲。柴榮年未童冠,因侍姑母在郭威左右。時郭威無子,家道淪落,然以柴榮謹厚,故以庶事委之。柴榮悉心經度,資用獲濟,郭威甚憐之,乃養為己子,故名郭榮。期間曾去江陵販運茶葉,一邊做生意,一邊習文練武,從而精通了騎射等武藝,讀了大量史書及黃老著作。及長,棄商隨郭威從戎。
公元936年,後晉天福二年,十六歲。時郭威在劉知遠部下,威妻柴氏卒。
公元947年,後晉天福十二年,二十七歲。農曆2月,郭威等勸劉知遠在太原即皇帝位,仍用“天福”年號。農曆閆7月,郭威以佐命功為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柴榮授左監門衛將軍。
公元949年,後漢乾祐二年,二十九歲。郭威鎮鄴,柴榮任天雄軍牙內部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
公元950年,後漢乾祐三年,三十歲。農曆3月,授郭威鄴都留守,樞密使、天雄節度使。柴榮隨郭威在鄴,協助郭威政尚清簡,治績有聲。農曆11月,漢隱帝劉承佑以議事為名殺害了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位顧命大臣,並誅殺了出鎮鄴都的郭威和柴榮在京的家屬。郭威的夫人張氏與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和柴榮的妻子劉氏及長子宜哥與其二次子皆為漢誅。郭威聞訊,留柴榮在鄴,以清君側舉兵至京郊之北,隱帝出城觀戰,官軍敗績,隱帝被亂軍所殺。郭威入開封,由太后臨朝聽政。是月,契丹南犯,郭威奉命北上抗遼。軍到澶州(今河南濮陽),將士撕裂黃旗,披於威身,擁呼萬歲,返回京都。
公元951年,後周廣順元年,三十一歲。農曆1月,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廣順,國號周,史稱後周。是月,授柴榮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鎮,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澶之里弄湫隘,公署毀圮,柴榮即廣其街肆,增廨宇,吏民賴之。每旬決囚,贊引律令,辨析中理。農曆8月,郭威故夫人柴氏追立為皇后。農曆12月,柴榮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三十三歲。農曆3月,郭威將重臣、樞密使王峻黜往外地,柴榮從澶州節度使任上出任開封尹兼功德使,封晉王。農曆8月,柴榮第四子宗訓生於澶州府第。農曆10月,封柴榮為頓遞使。農曆12月,柴榮陪郭威郊廟行事。
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三十四歲。農曆1月,郭威大赦天下,改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加晉王榮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宰臣馮道加守太師,范質加上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李谷加左僕射、集賢殿大學士。王溥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郭威寢病,召外甥重進受顧,令拜柴榮,以定君臣之分。臨終前,屢戒柴榮,死後用紙衣瓦棺,不修地宮,不要守陵宮人,不得用石人、石獸,只立一石記子,鐫字云:“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不久,郭威病逝,終年五十一歲。晉王榮在柩前即位。農曆3月,大赦天下,免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稅。農曆4月,郭威葬於新鄭郭店,陵曰嵩陵,廟號太祖,謚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北漢勾結契丹南犯,柴榮召大臣議欲親征,宰相馮道極力止,柴榮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榮怒曰:“馮相何少也!”乃罷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山壓卵耳!”他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軍敗北,契丹軍退逃。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他趁勝整飭軍紀。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冊封衛國夫人符氏為皇后。農曆5月,柴榮又乘勝追擊,將北漢都城太原包圍,但由於糧餉不繼,未能拿下太原。農曆6月,下詔班師,車駕發離太原。過新鄭親拜嵩陵,祭奠而退。農曆7月,拜范質為司守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李谷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溥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不由科進第的魏仁浦聘為樞密使、檢校太保,面對議者曰:“顧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請以農曆9月24日誕聖日為“天清節”,從之。農曆9月,右屯衛將軍薛訓,因“監雍兵倉,縱吏卒陪斂”被除名,流放沙門島。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於寧陵縣,因“盜經商船不捕獲”被斬。農曆10月,柴榮吸收高平之戰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下令整頓軍隊,他說:“侍衛士兵,老少相半,強弱不分。”“況百戶農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柴榮遂命趙匡胤負責,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通過整頓,禁衛軍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無比強大的軍隊。趙匡胤升為殿前都虞侯,張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揮使。在葉縣巡檢日,“挾私斷殺平民”的供奉官郝光庭以“棄市”處決。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以“監納厚取耗余”之罪,令其自盡。農曆11月,黃河鄆州界決口,“數州之地,洪流為患。”柴榮派宰相李谷監築河堤,徵發丁六萬人,三十日而罷。
公元955年,後周顯德二年,三十五歲。農曆1月,柴榮詔:“在朝文班,各舉堪為令錄者一人。雖因族近親,亦無妨嫌。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若在貪官濁不任,懦弱不理並量事輕重,連坐舉主。”農曆3月詔:“應逃戶莊田,並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租稅。”委派忠武節度使王彥超與彰信節度使韓通帶領士兵,徵發民夫疏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並在李晏口夾胡盧河修建城壘,派重兵戍守。又派德州刺史張藏英召募邊境驍勇之民組成一支精悍的邊軍,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邊民得以安居樂業。為選拔人才,詔曰:“國家設貢舉之司,求英俊之士,務詢文行方中科名。比聞近年以來,多有濫進,或以年勞而得第,或因媒勢以出身。今歲所放舉人,試令看驗,果見紕繆,須至去留。”柴榮親自閱覽新舉進士的詩賦、論文與策文。農曆4月,詔於京城四面別築羅城,期以來春興役。令近臣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首,柴榮親覽之。並採納比部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農曆5月,廢童子、經明二科及條貫考試次第。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欲收復秦、風、成、階四州。是月,下詔:“諸道府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並仰停廢”,“今後不得創造寺院蘭若”,並“禁私變僧尼”。當年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農曆7月,因西征之師,軍需供應不繼,戰事陷於僵局,周將執意請求罷兵。柴榮派趙匡胤作為特使前往秦州前線視察戰局,及回,具以事實上奏,極言秦、鳳諸州可取。柴榮提拔王景兼西南面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西南面行營都監。農曆9月,詔禁天下銅器,始議立監鑄錢。規定除“縣官法物,軍器次寺觀鐘磬鈸鐸之類所留外,自余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值。過期隱匿不輸,五斤以上處死,不及者論刑有差。”農曆閏9月,大破西川軍,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農曆11月,周軍最後攻克鳳州,收復四州之地。農曆12月,命起居郎陶文舉征殘租於宋州。文舉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數千,冤號之聲聞於道路,有悼髦之輩,不勝其刑而死者數人,物議以為不允。
公元956年,後周顯德三年,三十六歲。農曆1月,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征。後來發現李谷怯懦,李重進戰無不克,遂將李谷調開,任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從而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蘄六州。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圍攻壽州,農曆5月班師回京。農曆5月,柴榮徵集工匠“於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農曆7月,皇后符氏薨於滋德殿,終年二十六歲。農曆8月,端明殿學士王朴撰成新曆上之,命曰《顯德欽天曆》,並開始行用。王朴於農曆9月升任尚書戶部侍郎,樞密副使。農曆10月,葬宣懿皇后於懿陵。詔:“漳河以北都縣,並許鹽貨通商,逐處有鹹鹵之地,一任戶煎煉。”趙匡胤晉升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躋身於後周大將行列。農曆11月,放華山隱者陳摶歸山。柴榮說:“帝素聞摶有道術,征之赴闕,月余放還歸隱。”農曆12月,故襄邑縣令劉居方在任廉潔,死後贈右補闕,子劉士衡賜學究出身,以獎廉吏。
公元957年,後周顯德四年,三十七歲。農曆1月,詔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處,一律釋放。準兵部上書張昭上言:“編修太祖實錄及梁、唐二末帝實錄。”農曆2月,柴榮再次親征南唐,攻破南唐援軍紫金山寨,克壽州。消滅唐軍四萬人,獲船艦數百艘,錢帛器械無數,車駕發下蔡還京。農曆4月,故彭城郡夫人劉氏冊封為皇后。故皇弟、皇子均贈封,故皇妹冊封。農曆5月,李重進、向訓、張永德、趙匡胤等因功晉升官職。宰臣范質、李谷、王溥並爵邑,改功臣。樞密使魏仁浦加檢校太傅進封開國公。農曆8月,升王朴為樞密使,檢校太保。前濮州刺史胡立自蜀回。農曆10月,先期刺令光廣造軍士袍襦,不即辦集,命斬之。至是以小過見誅,人皆冤之。詔懸制科凡三,其一曰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其二曰經學優深可謂師法科,其三曰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科。不限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召。農曆11月,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敗唐軍於渦。遂鼓行而東,沿淮城柵,所至皆下。農曆12月泗州守將以城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敵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
公元958年,後周顯德五年,三十八歲。農曆1月,柴榮親攻楚州,遇到楚軍防禦使張彥卿的誓死奮擊,周兵死傷甚重。“拔之,斬偽守將張彥卿等,六軍大掠,城內軍民死者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農曆2月,車駕發楚州南巡,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農曆3月,幸泰州、廣陵、迎鑾江口,大敗敵軍。南唐主李璟遷陳覺奉表陳情,獻貢品,被迫譴人獻四州之地,畫江為界,歲輸貢物十萬,以求息兵。柴榮悉平江北,得州十四,縣六十。南唐去帝稱號,只稱“江南國主”。令翰林學士李昉對被貢者進行複試。詔曰:“比者以近年貢舉,頗事有循,頻詔有司精加試練,所冀去留無濫,優秀昭然。昨據貢院奏,今年新及第士等,所試文字或有否臧,奚命辭臣再今考覆,庶涇、渭之不雜,免玉石之相參。”農曆4月,車駕發揚州還京。新太廟城,遷五廟神主入於其室。農曆5月,下詔:“侍衛諸軍及諸道將士各賜等第優給。應行營將士殉於王事者,各與贈官;親的子孫,並量才錄用;傷夷殘廢,別賜救接。淮南諸州及徐、宿、宋、亳、陳、穎、許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稅物,並於除放。”農曆6月,命竇儼參定雅樂。有司奏御膳料,柴榮批曰:“朕之常膳今後減半,餘人依舊。”兵部尚書張昭等撰《周太祖實錄》三十捲成。農曆7月,頒行《大周刑統》。賜諸道節度使、刺史《均田圖》。農曆10月,詔淮南諸州鄉軍,並放歸農。均定河南六十州稅賦。頒行《均田圖》。詔曰:“言念地征,罕臻藝極,須並行均定,所冀永適輕重……”讓地方官吏均定田賦。並派官吏巡行諸州,丈量土地,以據田畝,定稅賦。農曆11月,詔翰林學士竇儼,集文學之士,撰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農曆12月,楚州兵馬都監武懷恩,因擅殺降卒棄市。楚州防禦使張順因貪污榷稅錢五十萬,官絲二千兩賜死。詔重定諸道州府幕職令錄佐官料錢,其州縣官俸戶宜停。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三十九歲。農曆1月,詔:“每年新及第進士及諸聞喜宴,宜令宣徽院指揮排比。”“禮部貢院今後及第舉人,逐科等第定人數姓名,並所試文學奏文,候敕下發榜。”農曆2月,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發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東流於定陶,入濟,以通青、鄆水運之路。又疏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左補闕王德成因舉官不當,左遷右贊善大夫。農曆4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農曆5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遇疾而返。農曆6月,柴榮因病班師回到汴京,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儉點。立魏王符彥卿女為皇后。以皇長子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以第二子宗讓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農曆6月19日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其子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七歲。范質、王溥、魏仁浦並相,執掌朝政。農曆11月,葬柴榮於新鄭陵上村,謚曰睿武孝文皇帝,陵曰慶陵,廟號世宗。以貞惠皇后劉氏附焉。
周世宗改革

(圖)柴世宗時期發行貨幣柴世宗時期發行貨幣


周世宗柴榮(921—959)後周第二代皇帝。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人,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後周開國皇帝太祖郭威在位期間,曾就恢復農業生產、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顯德元年(954),柴榮即位,廣泛收羅人才,繼續推行改革。政治上,澄清吏治,嚴明賞罰,懲治貪贓,倡導節儉,力戒奢華。經濟上,鼓勵逃戶回鄉定居,減免各種無名科斂,安撫流民,招民墾殖逃戶田,編制《均田圖》,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實隱匿耕地,使之均攤正稅,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動員民眾興修水利,疏浚漕運;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 3 萬餘所,敕額外僧尼一律還為編戶,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佛像銅器鑄錢,緩解了唐末以來長期缺錢的局面。軍事上,整肅軍紀。顯德元年,處決了與北漢作戰時臨陣潰逃並劫掠輜重,揚言周軍已敗的禁軍大將樊愛能、何徽以及中級將校 70 餘人。班師後,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募壯勇,組成了精銳的中央禁軍。周世宗還修訂刑律,修訂曆法,考正雅樂,廣搜遺書,雕印古籍。顯德二年,世宗採用王朴提出的“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致力於統一全國的大業,先出兵後蜀,收回 4 州。次年伐南唐,經三年苦戰,收回淮南、江北 14 州 60 余縣。六年征遼,收回燕雲 16 州中的 3 州,五月間,乘勝進取幽州,突患重病,被迫班師,六月卒,年 39 歲。世宗柴榮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改革及成就,為北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周世宗滅佛
後周顯德二年(955)五月,後周世宗詔天下寺院,非敕賜寺額者皆廢之,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並於當留寺院中,今後不得再造寺院。禁私度僧尼,凡欲出家者,須先取得祖父母、父母、伯叔同意,方許出家。唯兩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京兆府(今陝西西安)、青州(今山東益都)置戒壇。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帶鈴、掛燈、毀破身體等。有如所犯,所在嚴斷,遞配邊遠,勒令還俗。重者準格律處分。令兩京及諸州每年造僧帳兩本,一本奏聞,一本申祠部。有死亡還俗隨時開落。當年廢寺院三萬O三百三十六座,存二千六百九十座。有僧四萬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萬八千七百五十六。此即佛教史上著名的周世宗滅佛。至九月,周世宗又以縣官久不鑄錢,而民間多銷毀銅錢造器皿及鑄佛象,於初一,敕立監采銅鑄錢,除縣官法物、軍器及寺觀鐘磬鈸鐸之外,民間銅器、佛像,限五十日內全部送官,官給價值;過期匿而不送,五斤以上死罪,一斤以下徒二年。
周世宗大義責夏州
後周顯德二年(955)正月,定難節度使(治夏州,今內蒙白城子)李彝殷不滿與之相鄰的府州(今陝西府谷)折氏升為節度使,與自己並列,拒絕府州使節通過其轄境入周。周世宗柴榮與宰相商議,宰相以為夏州是邊鎮,向來加以優恤,而府州偏小,無關大局,宜撫諭李彝殷。但世宗以為府州折德扆忠心對周,抗北漢,不可一旦棄之,夏州只產羊馬,而貿易百貨全部仰仗中原。於是遣供奉官齊藏珍齎詔書責李彝殷。李彝殷謝罪。

柴世宗親征

(圖)柴榮柴榮

顯德元年(954 )正月,郭威病逝,養子柴榮繼位,是為世宗(見周世宗)。柴榮繼續進行改革,整頓吏治,嚴明軍紀,士卒精強,為統一準備條件。柴榮即位時,後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為北漢盤踞外,略同於後漢,與南唐、吳越、南漢、後蜀、南平等國並立。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於全國統一,顯德元年,親率大軍敗北漢軍,迫遼軍退走,初步鞏固了北部邊防。二年,發兵擊敗後蜀。此後,他3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主李璟與後周劃江為界。六年,世宗又親自統軍北征,途中柴榮病重,遂回師開封。六月,病逝,子柴宗訓繼位,是為恭帝。顯德七年正月,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廢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後周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