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3年

公元953年

廣順三年(953)正月,周罷營田務。 南唐保大十二年(953)、後周廣順三年六至七月,南唐不雨,大旱,井泉乾涸,淮河可涉水而過。 上表於後周,誣劉言謀降南唐,請復將軍府自朗州移潭州。

(圖)刻印的《九經》刻印的《九經》

公元953年是廣順三年

歷史紀事

(圖)《公羊》《公羊》

周罷營田、牛課

後周太祖郭威從自己起於寒微,不敢厚自奉養以病下民。即位後,下詔罷四方貢獻珍美食物,並將漢宮中玉器碎之於庭,以為戒,並命以後珍華悅目之物不得入宮。廣順三年(953)正月,周罷營田務。唐末以來,中原宿兵,因此設定營田,不隸州縣,由戶部別置官司總領,或丁多無役,或容庇奸盜,而州縣不能詰。至是,罷戶部營田務,以其民隸州縣,其田、廬、牛、農器,賜給現佃者為永業。又以後梁太祖朱全忠以來東南各州百姓歲輸牛租,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亦悉除牛課。當年,戶部增三萬多戶。

彰武更換節度

後周廣順三年(953)正月,彰武節度使(治延州,今陝西延安北)高允權卒,其子高紹基謀襲父位,詐稱父疾病,上表求以已為知軍府事。又屢奏雜虜犯邊,希望能承襲父職。後周以六宅使張仁謙往延州巡檢,高紹基始發父喪。二月,後周又命靜難節度使(治邠州,今陝西彬縣)折從阮分兵屯於延州,又命供奉宮張懷貞率禁軍西指揮屯於鄜、延,高紹基懼,將軍府事付副使張匡圖。後周以向訓權知延州

後周除二王

後周樞密使、門下侍郎平章事王峻,於鄴都兵變時為兵馬都監,周太祖郭威自鄴入汴,王峻佐命之功最多。其雖以天下為己任,但恃功驕矜,對太祖言事多出語不遜。因不滿鄭仁誨、李重進、向訓等人進用,假意稱病求解職,一面對前往敦諭的使節不禮,一面又邀諸節度使為保證。又忌鎮寧節度使郭榮(即周世榮)英烈,屢阻郭榮入覲。王峻雖已典樞機、兼宰相,又固請領節鎮,太祖不得已,以其為平盧節度使。廣順三年(953)二月,王峻又請以顏衍,陳觀代范質、李谷為相,太祖以進退宰輔,不可倉猝為由,未允。王峻爭之不已,出言不遜。太祖以王峻欺凌太甚,不堪其無君,幽峻,貶為商州司馬,至州病卒。鄴都留守王殷與王峻同佐命,太祖恐其不安,遣殷子往鄴都通報王峻罪狀。王殷幾次請入朝,均不獲準。十一月,王殷入朝,太祖病重,力病登殿,執王殷,流登州,出城殺之。罷鄴都為天雄軍、大名府,位在京兆府之下。

南唐大旱

南唐保大十二年(953)、後周廣順三年六至七月,南唐不雨,大旱,井泉乾涸,淮河可涉水而過。饑民相繼渡淮入後周之境。南唐濠(今江蘇蚌埠東)、壽(今江蘇壽縣)發兵攔阻,饑民與官軍復而趨北。後周聽南唐饑民糴米過淮。於是南唐築倉,糴北米供軍。八月,後周詔南唐百姓以人畜負糴者聽之,以舟車運載者不予。

北方大水

後周廣順三年(953)秋,北方東自青(今山東益都)、徐,西至丹(今陝西宜川),慈(今山西吉縣),北至貝(今河北南宮東南)、鎮(今河北正定),皆大水。

南唐築百水塘不成

南唐保大十二年(953)、後周廣順三年十月,南唐以楚州(今江蘇淮安)刺史田敬洙所請,於楚州築白水塘以灌溉屯田,並詔州縣修復湮廢的陂塘。於是力役暴興,南唐以近侍車延規總掌其役,發江西洪、饒、吉、筠諸州民、牛往楚,常、吏因緣為好,強奪民田,民怨。知制誥徐鉉奏得其事,南唐以之按視。徐鉉至楚州,悉取所奪之田還民,並詰責車延規。後徐鉉因讒被貶,白水塘亦竟不成。

道州蠻寇郴州

南漢乾和十一年(953)、後周廣順三年十二月,道州(今湖南道縣)盤容洞蠻酋長盤祟自稱盤容州都統,聚眾屢寇南漢郴州

文化紀事

(圖)《周禮》《周禮》

後蜀刻印《九經》

後蜀廣政十六年(953)五月、後周廣順三年,後蜀宰相毋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繼其主持刻石經之後,又請鏤版印《九經》以頒郡縣,後蜀後主從之。蜀中自此文學復盛。

《九經》版成

後周廣順三年(953)六月,周尚書左丞兼判國子監事田敏進印版《九經》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名二部,共一百三十冊。此次刻印《九經》始於後唐長興三年(932),由當時的屯田員外郎田敏等充詳勘官。後漢乾佑元年(948)閏五月,國子監曾奏雕印版《九經》之內,《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四經未有印本,請集學官校勘四經文字鏤版。前後歷時二十餘年始成。此次刻印之本,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始。

雜譚逸事

王逵割據湖南

後周廣順三年(953)二月,湖南武安節度使(治潭州,今湖南長沙)王逵殺靜江節度副使何敬真、武安節度副使朱全琇。四月,又殺武平節度副使張倣。六月,王逵以武安行軍司馬周行逢知潭州,自己領兵攻朗州(今湖南常德)。執武平節度使、同乾章事劉言。上表於後周,誣劉言謀降南唐,請復將軍府自朗州移潭州。後周從其請。八月,王逵還長沙,以周行逢知朗州事,殺劉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