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溝村

柳溝村,隸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位於市郊東北方向五公里處,緊臨207國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面積1.4平方公里,村內有柳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永華耐火廠材料、祁氏家具廠等7個企業。

基本信息

是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的柳溝村

主管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
相關連結

大營鎮 代碼:410421105 
2006年,轄56個村: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南街村、小營村、柳溝村、郝溝村、上高莊村、邊莊村、小李莊村、牛莊村、上李莊村小瀋河村大瀋河村西古莊村西張莊村、古垛村、蠻子營村、何莊村、康窪村相廠村齋公莊村白石坡村、清涼寺村、韓莊村、李坪村宋坪村、趙莊村、李文驛村段寨村、趙樓村、小嶺王村大嶺王村胡茄莊村蘇家窪村、觀音堂村、大石扒村、余家村、馬堂村、宋溝村、滴水崖村、北水峪村羅頂村、三間房村、垛上村、莊科村、閆三灣村、回龍廟村、小南莊村、趙溝村、石板河村、金莊村、崔家村。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李家莊鄉柳溝村

位於市郊東北方向五公里處,緊臨207 國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面積1.4 平方公里。現有土地500 多畝,326 戶,1146 人。現村內有柳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永華耐火廠材料、天龍耐火材料廠、硫鐵礦、建宏爐料廠、成義奶牛場、祁氏家具廠共7個企業。除硫鐵礦外都改制為民營業。2003年全村社會經濟總收入4500 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300 元,年創利稅240多萬元。 1966 年硬化通村公路與 207 國道相通,近幾年來,支、村兩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實施“興農、強工、促三產”的發展戰略,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種棗樹、金銀花 240 多畝,建起了日光蔬菜大棚2 個,創建奶牛場養奶牛106 頭。引進芬狐養殖50 多隻,三戶養羊戶圈養羊 60 多隻。為解決人畜吃水、農業灌溉,去年投資150 多萬元打深井一眼,出水量80 噸 / 小時。全村自來水入戶,居民用電農網改造。80 %的村民戶安裝了電話,有線電視覆蓋全村;電腦聯網8 戶(台)。三產業興旺,有個體攤點小賣鋪12 家,個體運輸戶大小90 多戶。 ffff本村文化實施齊全,有燈光籃球場、文化活動室、有桌球室、圖書室,每逢節假日都舉辦文體活動。 ffff村內有市級文保單位“六泉廟”,並常住僧人住持。農曆七月初二為傳統廟會。近期,作為柳溝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柳溝村志》即將出版。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鄉柳溝村

坐落在蒿溝鄉東北部,濉河南岸,現有3個自然莊,6個村民小組,492戶,1767人,有耕地2182畝。產業結構調整後更加合理,有小麥高產示範田1000畝,畝產超過900斤,小麥良種繁育田600畝,畝增效100元以上。蔬菜大棚50畝,每畝效益6000元。 養殖業發展較快,現有養殖大戶59個,出欄生豬6000頭,其中10戶年出欄200頭生豬以上,效益十分可觀。 該村有馬戲團4個,其中固定資產在30萬以上的大型馬戲團2個,年產值在百萬元以上,利潤超過30萬元。有塑膠加工廠一座,年產值百萬元以上,利潤10萬元。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上。

北京市延慶縣井莊鎮柳溝村

柳溝村位於延慶縣井莊鎮,古稱鳳凰城。村民402戶、1110人,2007年人均純收入10000元。鄉村旅遊是村裡的主導產業,特別是以火盆鍋為核心的“豆腐宴”更是香飄京城,許多到周邊景點遊玩的市民都慕名來此,三年來已吸引遊客100萬人次,“鳳凰城-火盆鍋-豆腐宴”一躍成為京郊知名的民俗游品牌之一。“豆腐宴”不僅富裕了柳溝人,還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相關的豆腐製作、果品採摘等產業迅速發展。“有心處處皆富路”,柳溝人沒有優勢創造優勢,把一個在農村都不起眼的“火盆鍋”變成了發家致富的“聚寶盆”。新農村建設的道路千萬條,關鍵要看有沒有眼力和勇氣[1]。 背景分析 柳溝村位於延慶縣井莊鎮,來到這裡,每人都要品嘗一下這裡豆腐宴的遠近聞名的“火盆鍋、豆腐宴”。作為延慶縣火盆鍋的發祥地,柳溝村結合古城資源和新開發的三色豆腐:美容養顏的黃豆豆腐、滋補養腎的黑豆豆腐、清熱袪火的綠豆豆腐,創出“鳳凰城–火盆鍋–農家三色豆腐宴”品牌。“火盆鍋”特點是以素為主,葷素搭配,油而不膩。四周配以具有農家特色的三個輔鍋,三個小碗,六個冷盤,取三羊開泰、四平八穩、六六大順之意。另外在這裡,您不僅可以參觀豆腐製作流程,遊人到這裡可以採摘、垂釣、騎馬,還可以推碾子、轆轤等,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

山東省膠州市九龍鎮柳溝村

村莊由來

建村年代不詳。相傳是明代從雲南移民到此立村。因地處丘陵谷地,柳樹成林,取名柳溝。

政區人口

柳溝村位於膠州城南部,九龍鎮駐地北部的丘陵上,距膠州城6公里,距九龍鎮駐地也是6公里。南與十五里夼村接壤,西面是南關辦事處的崔家夼村,北面是斜莊村,東面是柘溝村。正陽路從村前經過,九城路從村東經過,全村面積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452畝。總戶數208戶,總人口698人。

經濟狀況

柳溝村的經濟歷來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以地瓜、花生、小麥、大豆為主。解放前,人民生活很苦,許多人家吃不飽,穿不暖。1947年,實行土地改革後,人民生活真實芝麻開花節節高。1956年,上級號召種金皇后玉米,家家分到了玉米棒子,吃上了大黃餅子。 1961年,因受“三風”(浮誇風、共產風、命令風)的影響,口糧嚴重不足,民眾大量采樹葉、挖野菜、草根充飢。老弱病人成倍增加,先浮腫,後乾瘦。全村非正常死亡達56人之多,約占全村總人口的8%。上世紀七十年代,村里從青島請來老師,學習繡花,分紙花、布花兩種。學成後,加工成品,都是高檔賓館、飯店的裝飾品,還出口海外,村里和個人有較高的收入。 改革開放以來,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社會面貌日新月異。民眾形容生活是“天天過節,日日過年”。人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女的在家種田,男人外出務工、經商。務工、經商的占總勞力的90%以上,務工的收入占總收入的80%以上。

村居建設

村容村貌也大有改觀。建起拱橋四座,修整了街道,改變了村里上溝下崖的歷史。家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 隨著膠州市南外環路,又叫正陽路,可直達青島,小車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向西與省道朱諸路相接。村東九城路的開通,方便了生產和民眾生活,坐上公車10多分鐘就到了膠州城裡。柳溝村的地理位置優勢越來越顯現,土地的增值潛力很大,真正成為一塊“風水寶地”已有不少客商前來考察投資興業。

社會事業

1910年前,就設有私塾,教學生讀書識字。1931年,建初級國小,廢除了私塾制教育。1936年,又增設短期國小,專收貧困子弟免費就讀。1937年,又辦了夜校,公家發給課本、吊燈、煤油。吸收青少年和部分壯年讀書認字。可惜日寇入侵,不得不停辦了。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民辦國小,一個班,四個年級複式教學,學生48名,教師是義務上課。1952年秋收後,轉為公辦國小。1969年,發展到五個年級,六個班,六個教師。1988年,學校合併到十五里夼學區國小。柳溝村有很好的文化傳統,解放前後村里多次組成茂腔戲班子、宣傳隊、秧歌隊、高蹺隊,演出過很多新、舊劇目,五十年代,排演了《王秀蘭》等劇目,村中塔起戲台,連唱好幾天。六七十年代,又排演了樣板戲《沙家浜》等,自製服裝道具。還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演員、伴奏員人才濟濟。還到外村演出幾十場,深受歡迎。不少人家有了大電視、大冰櫃,擁有私人汽車10多輛。[2]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李家鄉柳溝村

柳溝位於李家鄉政府駐地東北四公里。地處太平山西麓。設一村民委員會。共47戶,159人。耕地192畝。主產小麥、玉米。林業發展較快。經濟樹有柿子、軟棗、杏、栗子等。 《李氏族譜》載:“始祖藍庭公,明初由直隸棗強徙居山東青州府益都縣孝婦鄉李家窯。二世祖文峰,三世祖大勝,遷柳溝定居。”據此,李氏於明初在此定居。該莊因座落在一條東北方向的山溜中,溝內柳樹茂密成蔭,故取名為“柳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