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湖公園[平涼市]

柳湖公園[平涼市]
柳湖公園[平涼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柳湖公園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城區的中心,占地面積8.8萬多平方米,合133畝,其中湖水面積32畝,是隴東著名的自然山水園林,整個地形西高東低,南坡北平,各湖均有潛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說,其中西湖深1.5米,東湖深2~3米,特別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負盛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柳湖公園柳湖公園

柳湖始建於北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時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泉成湖,因柳樹宜水,故處處植柳,枝高葉茂,翠色參天,故名“柳湖”。

嘉靖年間,韓藩昭王占為苑囿,並做了大規模的擴建,由明武宗敕賜“崇文書院”。清乾隆之後,又先後多次修葺,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改名“百泉書院”,後改為“高山書院”。

同治初年,柳湖毀於戰火。同治十二年,陝甘總督左宗棠駐兵平涼,再次修復,更名為“柳湖書院”,並題親書“柳湖”匾額。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為甘肅省第七師範學校。

解放後,仍相繼被一些學校、單位占用,1977後單位遷出,恢復公園,增其舊制,再添新景,

1979年5月1日正式開放。

景觀

柳湖公園柳湖公園

柳湖之勝,始於暖泉。其地有暖泉一眼,水溫達17℃左右,四季暢流。暖泉是柳湖的源頭,泉旁有一石碑,其上為左宗棠題寫的“暖泉”二字大字,下有“平涼高寒,水泉甚洌,此獨以暖稱,驗之隆冬不冰也”等銘文。如今暖泉已重新修整,圍以鐵欄,加以保護。柳湖以奇特的“柳中湖,湖中柳”著稱。暮春時節,柳絮輕揚,瀰漫湖中,被人們譽為“柳湖晴雪”,列入平涼八景之一。

“滿目晴光映野塘,何來白雪遍空揚。紛紛玉屑隨空舞,片片銀光繞岸狂。月下沾衣疑欲濕,風前撲面不覺涼。柳湖饒有西湖趣,惹得騷人興自長。”就是古人對“柳湖晴雪”的詠頌。

新發現

2013年因配合崆峒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撰《崆峒金石錄》一書,筆者在廣泛蒐集崆峒區境內的石刻碑記時,在柳湖公園發現了平躺於西北角草叢中的明代《演玄觀記》碑,這是該碑幾經周折,被棄置此地後首次發現。

此碑形制巨大,碑額和碑座已損毀,僅剩碑身。碑身長2.52米,寬1.1米,厚0.42米,重約3噸,碑體之大可堪稱平涼所見石碑之冠。經崆峒區政協多方協調後,動用起重機將該石碑翻轉向上,石碑陽面碑文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碑名為《演玄觀記》,共有碑文649字,共19行,每行4至46字不等,字徑約4厘米,字型為楷書。

該碑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韓藩憲王朱松之孫,第二世襄陵王朱范址撰並書,於弘治四年(公元1791年)七月初九日立石。碑身向上的一面為石碑陰面,上刻文字絕大部分已被人為損壞,所剩碑文寥寥無幾,幾經辨認,殘損碑文記錄著駐平涼韓藩王室子孫姓名及“鎮國將軍范堦跋”等字,此碑何時棄於柳湖公園之內,也無從考證,現僅據碑文所記對其進行一些淺顯的探究,求教方家指正。

《演玄觀記》碑考略

從明末至解放初,平涼歷經多次戰亂、天災及“反宗教特權”運動,道教宮觀遭受嚴重破壞,道觀被拆毀,大量文物古蹟遭到空前浩劫,《演玄觀記》碑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該碑文對演玄觀的地理位置,修建人的思想動機,故址、修建過程以及資金來源等都記錄得十分詳細,是研究明代平涼道教發展的珍貴史料。

交通

公交

柳湖公園柳湖公園

到達宜賓機場後,乘坐機場專線到達宜賓客運站,乘坐宜賓--高縣客車,乘坐高縣7路直達

自駕

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S308行駛1.6公里,右前方轉彎

2. 行駛20米,左前方轉彎

3. 行駛10米,左前方轉彎

4. 行駛3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S308

5. 沿S308行駛1.8公里,左後方轉彎進入S206

6. 沿S206行駛920米,直行進入環島

7. 沿環島行駛20米,在第1個出口,直行進入S206

8. 沿S206行駛8.9公里,過右側的皖宜石化約220米後,左後方轉彎

9. 行駛39.5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

10. 沿環島行駛90米,在第1個出口,右前方轉彎進入S206

11. 沿S206行駛610米,左轉

12. 行駛7.1公里,稍向左轉進入中煌路

13. 沿中煌路行駛41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