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773~819)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又中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 柳宗元與韓愈一同提倡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學史上韓、柳並稱,彼此風格不同,各有千秋。

柳宗元(773~819)

正文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字子厚。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又中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順宗時參與王叔文革新集團(見二王八司馬),擢禮部員外郎。唐憲宗即位後,先貶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今湖南零陵)馬。元和十年(815)初被召回到長安,三月復出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於此州,故又稱柳柳州。
柳宗元在貶逐中關心民生,特別注意地方吏治問題,他認為"夫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而征賦亂",主張訟平賦均。
柳宗元在哲學上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在《天說》、《天對》等文中,他認為元氣是一種物質,宇宙間"惟元氣存",元氣之外不存在最高主宰。在《貞符》、《封建論》等文中,他還指出帝王"受命不於天,於其人"。歷史的發展,"非聖人意也,勢也"。他又好佛,認為佛教教義往往與《易》、《論語》合,主張儒學應吸取佛學中旨趣相同的成分。柳宗元與韓愈一同提倡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文說理透闢,雄深雅健,寓意幽微,山水遊記甚為出色。代表作《永州八記》,所寫山水景物均生動逼真而又神妙入微,呈現出清瑩透徹之美。他亦擅長人物傳記,所寫人物多出自社會下層。名篇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及《捕蛇者說》,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矛盾,並富有哲理性,表現出進步的社會思想和政治主張。另有寓言諷刺小品,如《三戒》、《蝜蝂傳》,簡潔警策,鞭笞世態人情深刻而辛辣,頗耐尋味。柳詩峭刻精工,善寫山水風物,亦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文學史上韓、柳並稱,彼此風格不同,各有千秋。有《河東先生集》(亦稱《柳河東集》)傳世。

柳宗元(773~819)柳宗元(773~819)

配圖

柳宗元(773~819)柳宗元(773~819)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