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紀念館

柳亞子紀念館

柳亞子紀念館位於江蘇吳江市黎里鎮熱鬧的中心街,是一幢典型的江南水鄉格局的清初宅第,前後六進,氣宇軒昂,其前身是清乾隆[愛新覺羅·弘曆]時工部尚書周元理的私邸,是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紀念館簡介

柳亞子紀念館柳亞子紀念館
柳亞子紀念館坐落在歷史文化名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鎮黎里古鎮上,東鄰上海,北接蘇州,南連浙江,太浦河穿過古鎮,東西兩頭連線著巨浸分湖與京杭大運河,“318”國道及“蘇同黎”公路縱橫交錯,“蘇嘉杭”、“江浙滬”高速在黎里均設有出入口,交通非常便利。柳亞子紀念館,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間的優秀建築,又是一處近現代的重要史跡,原為清乾隆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周元理私邸,落成於1780年之前,宅名“賜福堂”,前後六進,備弄深達92.9米,占地面積2603平方米,建築面積2862平方米,101個自然間。現存的三座磚刻門樓,高大氣派、栩栩如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922年,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向周氏後裔典租了這座深宅大院,這裡就成了一代詩人會見四方愛國人士、議論國家大事、編輯《南社叢刻》、撰寫愛國詩詞文章的地方。1987年5月,柳亞子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經中共江蘇省委的批准,依託柳亞子故居建立了柳亞子紀念館,全年接待四方賓客。
柳亞子紀念館作為一個專題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柳亞子與南社方面的藏品與資料,是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柳亞子與南社文物資料的重要基地。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文化遺產,1980年這座建築被列為吳江縣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批准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方面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名宅,另一方面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賦予了柳亞子紀念館多層次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與精神財富。

人物簡介

柳亞子紀念館柳亞子紀念館
三十二年,柳亞子參加中國同盟會,同時還加入光復會,在吳淞口外輪上謁見孫中山。
清宣統元年(1909年),柳亞子與陳去病、高旭組織反清文學團體南社,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後,曾到臨時大總統府任秘書,因不習慣于軍政機關生活,三日即辭職,後到上海辦報。袁世凱竊取政權後,他感到國事不可為。惘然返黎里,縱情詩酒,寫了大量詩歌。
“五·四”運動後,柳亞子受到十月革命感召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醉心於馬克思學說和布爾什維克主義。民國十二年(1923年)四月,與毛嘯岑等人創辦《新黎里》報,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同年與葉楚傖、邵力子等發起成立新南社,鼓吹三民主義,提倡民眾文學。是年十二月加入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從事江蘇省黨部和吳江縣黨部的籌各活動,先後擔任國民黨吳江縣黨部執委會常委、江蘇省黨部執委、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民國十四年五月,上海爆發“五卅”運動,柳亞子於六月發起成立“黎里國民外交後援會”,聲援“五卅”運動。民國十五年一月,赴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大;六月出席二中全會,反對蔣介石提出的“理黨務案”,在會場痛哭以示抗議,並中途退會,返回黎里。民國十六年五月八日,國民黨右派陳群派軍警到黎里搜捕柳亞子。亞子在妻子鄭佩宜相助下藏身複壁幸免於難,後化裝成農婦出走日本。翌年返回上海。
抗日戰爭期間,柳亞子先在上海後去香港。“皖南事變”發生,柳亞子與宋慶齡、何香凝在香港發表宣言,嚴詞痛斥蔣介石迫害新四軍、消極抗日的罪行,被蔣介石開除黨籍。日軍侵占香港,柳亞子赴重慶,與譚平山李濟深發起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民國三十四年十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柳亞子會唔,並手書《沁園春·雪》詞相贈。
民國三十七年,柳亞子與宋慶齡等在香港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柳任秘書長。次年二月,接受中國共產黨邀請,他赴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解放後,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員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1950年,柳亞子將家傳和自己蒐集的南明史料、南社和其他革命史料、吳江地方文獻4.4萬冊獻給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