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律治

柯爾律治於1772年10月21日出生在英格蘭德文郡,1791年入劍橋大學耶穌學院,晚年多病,,1824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基本信息

柯爾律治(1772~1834)

Coleridge,Samuel Taylor

簡介

英國詩人,批評家。1772年10月21日出生在英格蘭德文郡,1834年7月25日卒于吉爾曼家中。柯爾律治9歲喪父,791年入劍橋大學耶穌學院,後因貧窮而輟學,當過幾個月的龍騎兵。1794年他與羅伯特·騷賽相識。二人合作寫出3幕劇《羅伯斯庇爾的覆亡》。1798年,他和華茲華斯合作完成的“實驗性”詩集,包括柯爾律治的名篇《老水手行》在內的《抒情歌謠集》出版,成為浪漫主義文學在英國正式誕生的里程碑。同年和華茲華斯及其妹多蘿西同赴歐洲大陸留學,翻譯席勒的劇作《華倫斯坦》。1809年又創辦雜誌《朋友》。1817年發表自傳性的《文學傳記》,以文學批評為主,是他最完整的散文著作。1818年連續發表有關莎士比亞的演講,後來結集為《關於莎士比亞演講集》。晚年多病。1824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柯爾律治一生詩作不多,可是他的《老水手行》和《克麗斯德蓓》、《忽必烈汗》都是英國詩歌中的傳世名篇。這些作品以自然逼真的細節描繪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願暫時不去考慮普通情理而信以為真,並在領略到一種怪異的美的同時獲得教益或良知的覺醒。

作品

《文學傳記》包含著他詩歌理論和美學觀點的精華。連同他賞析莎士比亞的許多精闢見解,使他成為英國浪漫主義美學的奠基人之一。關於想像和激情的學說,是這種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理想的詩人,能使人的整個心靈及各種機能全都進入協調有序的狀態並活躍起來,能憑藉想像這種具有合成功能的神奇力量促成諸如同與異、一般與具體、個性與共性、觀念與形象、清新感與熟稔事物……之類相反或對立的因素,達致平衡、調和而融為一體,並且在自然天成與藝術創造結合一致的同時,仍使藝術服從自然,形式服從內容。

柯爾律治的創作實踐和理論建設,不僅影響過他的同時代人,也影響了包括和他政治態度相左的拜倫、雪萊和濟慈,而且,對於時至今日的詩歌藝術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他在英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