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爛忘歸

柯爛忘歸

柯爛忘歸,成語,典出《浪跡叢談·三談》卷一〈觀弈軒雜錄〉。形容長時間地流連忘返;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柯爛忘歸 柯爛忘歸

詞目:柯爛忘歸

拼音:kē làn wàng guī

解釋:形容長時間地流連忘返。

詳細釋義

典源

《浪跡叢談·三談》卷一〈觀弈軒雜錄〉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云:「信安郡有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按松窗百說云:「人間所以貴慕神仙者,以其快樂無惱,長生久視耳。今斯須便過百年,朝夕已經千載,不知自開闢以來,終得幾局棋也?”

釋義

王質,東陽人,有一天去山中砍柴,一會兒迷失了路途。在山中轉來轉去不辨方向,當他轉到一個山坳處,忽然發現一個石洞。他在山洞裡不知走了多少路,拐過多少彎,眼前豁然一亮、發現一個新天地。遠遠一望,只見幾個童子在下棋和說笑。王質平時也喜愛下棋,他就放下柴擔,將斧子隨手砍在一株樹上,饒有興趣地看兩個童子對奕。童子發現王質觀棋,就很有禮貌地從懷中取出一顆棗仁似地東西送給他,並要王質含在嘴裡咽汁。王質接過棗仁放在口中站在他兩旁觀棋。不多久,兩個童子下完了,他倆看看王質說:“你已來了很久,可以回家了。”王質被提醒便準備回家,當他去拿斧子時,發現斧頭深深地嵌在樹幹之中,斧柄也已經腐爛了,他只好空手在童子的指點下下山。不想當他到達山下,全然不是原來面貌。卻是時移境遷的數百年之後。後遂用“柯爛忘歸”形容長時間地流連忘返;用“爛柯年”表示光陰易逝,世事變遷。以“爛柯”作圍棋的別稱;

同源典故:

斧柯爛 柯催 柯山 柯山棋局 柯山菊 柯斧 柯爛 柯雲罷奕 棋終爛柯 樵夫看棋 樵斧 樵柯 樵柯爛 樵柯爛盡 爛斧柯 爛柯 爛柯人 爛柯仙子 爛柯棋 爛樵斧 王質觀棋 看局 看棋 看棋逢神仙 石室棋半局 蒼枰爛斧 觀棋 觀棋爛河 逢仙柯朽 采樵

用典示例

唐·錢起《過瑞龍觀道士》詩:“主人善止客,爛柯忘歸年。”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明劉基《秋懷》詩之三:“永寤爛柯人,萬事一夢幻。” 清錢謙益《題陸叔平〈滄桑對奕圖〉贈稼軒五十初度》詩:“夜露未晞賔既醉,人間已有爛柯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