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尖嘴魚

染色尖嘴魚

染色尖嘴魚主要棲息於被珊瑚礁圍繞起來的環礁、向海的礁坡區以及舄湖礁區,水深約1公30尺左右,常常可以看到可愛的小魚三五成群在珊瑚上層水域遊動,而美麗的成魚,則在礁區四周活動。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染色尖嘴魚染色尖嘴魚

中文名:染色尖嘴魚
學名:Gomphosusvarius
英文名:Gomphosuscaeruleus,Gomphosustricolor
俗名:雜色尖嘴魚突吻鸚鯛,鳥鸚鯛,鳥仔魚,出角鳥,尖嘴龍
科名:Labridae
科中文名:隆頭魚科
同種異名:Gomphosuscaeruleus,Gomphosustricolor
模式種產地:Tahiti, Society I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可可斯-基林群島到夏威夷、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中國台灣海域,南至羅得豪及拉帕等。中國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棲息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30米

形態特徵

體長形;頭尖;吻凸出成管狀且隨魚體增大而漸延長。鰓膜與峽部相連。上頜長於下頜;上下頜具一列齒,上頜前方具 2犬齒。體被大鱗,腹鰭具鞘鱗;側線連續。D. VIII, 13-14;A. II-III, 10-13;L.l.26-30;背鰭棘明顯較軟條為短;腹鰭尖形;尾鰭幼魚圓形,成魚截形,上下緣或延長。幼魚藍綠色;體側有 2條黑縱帶,吻較不突出;雄魚深藍色,各鰭淡綠色,尾鰭具新月形紋;雌魚體前部淡褐色,後部深褐色;上頜較下頜色深,眼前後有成列黑斑;奇鰭色深;胸鰭有橫斑;尾鰭後緣白色;每一鱗片具一暗斑紋。

棲所生態

經常利用其長吻捕食藏身岩礁縫隙的小蝦、小魚、小海星和軟體動物等。

漁業利用

有著體色隨年齡、性別而變異,以及一長形嘴巴,這一奇特的造型,便其成為水族館熱門的觀賞魚。本省南北礁區及澎湖、蘭嶼一帶礁岸,全年都可釣到這精力旺盛的魚。它們也是食用魚之一。

其他資料

最大體長:30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