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膏藥病

柑橘膏藥病

柑桔膏藥病,是一種主要危害柑橘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柑橘的枝幹部位,發病部位容易剝離。該病害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為害症狀

在受害枝幹上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菌子實體,恰如貼著膏藥一般。白色膏藥病菌的子實體表面較平滑,白色或灰白色。褐色膏藥病菌的子實體較白色膏藥病略隆起而厚,表面呈絲絨狀,通常呈栗褐色,周圍有狹窄的略翹起的灰白色邊帶。兩種子實體老熟時多發生龜裂,容易剝離。

病原特徵

膏藥病可由多種擔子菌引起,國內主要是白色膏藥病和褐色膏藥病。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真菌,包括白隔擔耳菌[Septobasidiumalbidum Pat.](引致灰色膏藥病)和卷擔菌[Helicobasidium sp.](引致褐色膏藥病)。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在患病枝幹上越冬。次年春末夏初溫濕度適宜時,產生擔孢子借氣流或蚧殼蟲活動而傳播,在寄主枝幹表面萌發為菌絲,發展為菌膜。病菌既可從寄主表皮攝取養料,也可以介殼蟲排泄的“蜜露”為養料而繁殖。病菌以介殼蟲、蚜蟲等分泌的蜜露為養料,擔孢子借氣流和昆蟲傳播為害。

發病條件

通常介殼蟲嚴重為害的果園發病往往較重。高溫多雨的季節有利發病。潮濕蔭蔽和管理粗放的老果園較多發病。在華南地區4~12月均可發生,其中以5~6月和9~10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柑橘園中介殼蟲和蚜蟲多,蔭蔽潮濕,管理粗放,樹齡大的,往往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及時防治蚧類和蚜蟲類害蟲。結合修剪清園,收集病蟲枝葉燒毀,改善園圃通透性。

(2)除蟲控病。介殼蟲種類多,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也多,應因地制宜地採取農業與人工、生物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相互協調的辦法控制其為害,減少發病。

(3)合理修剪,使果園通風透光;剪除病枝集中燒毀。

藥劑方法

用竹片或小刀刮除菌膜,再用2~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5%的石灰乳或1:1:15的波爾多漿塗抹患處。也可用0.5~1:0.5~1:100的波爾多液加0.6%食鹽或4%的石灰加0.8%的食鹽過濾液噴灑枝幹。於4~5月和9~10間雨前或雨後用10%波爾多漿,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50~100倍液,或試用50%施保功可濕粉50~100倍液塗刷病部,或用l%波爾多液與食鹽(0.6%)混合劑,或石灰(4%)與食鹽(0.8%)過濾液噴施。廣東四會果農用新鮮牛尿塗刷病部也有較好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