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塘山茶

柏塘山茶

柏塘山茶,廣東省博羅縣柏塘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柏塘山茶,有稱作羅浮山特種山茶,也稱客家山茶。據史料記載,自明朝以來,博羅便是廣東較早的產茶區之一,所產羅浮山茶為嶺南四大名茶之一。由於博羅種植的山茶以柏塘鎮品種最為傳統、種植分布最廣、茶葉品質最佳,因而柏塘山茶被公認為羅浮山茶的代表。 2015年12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柏塘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柏塘山茶 柏塘山茶

柏塘山茶的外形緊結、細勻、捲曲;香氣天然、細長、純正;湯色柔亮、清澈;滋味濃厚、回味甘甜。柏塘山茶入口甘、滑、香,有茶味。和西湖龍井相比,龍井比較清香,而柏塘山茶則比較濃郁。

形態特徵

柏塘山茶嫩枝具細毛。葉薄革質,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10厘米,葉脈明顯,背面有時有毛,先端鈍尖。花單生葉腋或2—3朵組成聚傘花序,白色,花梗下彎;萼片5—7,宿存;花瓣5—9;子房密被白色柔毛。蒴果球形,徑約1.5厘米,3棱;種子棕褐色。花期8—12月;果期次年10—11月。

產地環境

柏塘地理 柏塘地理

柏塘地勢,群峰相連,峽谷縱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如同一個天然的小盆地,自然環境與條件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發育和生長,非常有利於茶多酚和高芳香物質的形成。所以,柏塘山茶具有觀之湯色金黃、聞之心曠神怡、飲之喉甘氣爽的品質特徵。

歷史淵源

柏塘山茶據文獻資料記載,起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根據《廣東省志·農業志》的記載,自明以來,博羅便是廣東較早的產茶區之一,所產羅浮山茶是嶺南四大名茶之一。由於博羅種植的山茶以柏塘鎮品種最為傳統、種植分布最廣、茶葉品質最佳,因而柏塘山茶被公認為羅浮山茶的代表。

坊間傳說:東晉時,有兩位仙人在羅浮山上下棋,其中一位就是道教南宗葛洪。葛洪當時把喝剩的茶水隨手往身後潑去,周圍的山崖轉眼便長出了茶樹,於是有了後來的柏塘山茶。東晉裴淵《廣州記》記載了秦時博羅就開始種植山茶,這是柏塘山茶“起於晉”的歷史源頭。

唐朝《全唐詩》載有胡宿的《沖虛觀》一詩,《全唐文》收錄有李翱《解惑》一文,已可見當地頗具規模的茶園,這是柏塘山茶“興於唐”的見證。

宋時,蘇東坡寫下了不少博羅境內、羅浮山上下茶園興旺、春來豐收在望的詩作,這是柏塘山茶“盛於宋”的記錄。

到了明朝,茶產業開始成形,據韓日纘纂《博羅縣誌》卷二《政紀·賦役》的記載,其時當地茶農已須繳納茶稅。

清代,同樣有當地種植山茶和繳納茶稅的記載。以前,村民們都是上羅浮山採摘山茶。後來,村民們漸漸將山茶移植至自家園地。經年久日,人們得出經驗,柏塘鎮是群山環繞的小盤地,這裡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態環境上佳,非常適合種植山茶。於是又把象頭山、白馬山等山脈山系的山茶移植村中,擴大山茶種植。久而久之,源自上述諸山山脈山系之野生小葉茶樹所生果實種籽自然混雜後,用以直播種植,這種小葉種雜山茶便形成了獨特的一個柏塘山茶品種:柏塘小葉種茶。在柏塘,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園,少的種有一兩畝,多的種有10餘畝,茶種也都是這個本地特殊品種。在柏塘鎮,仍有老茶樹130多棵,其中100年左右樹齡的老茶樹30多棵,近200年樹齡的老茶樹1棵。

柏塘山茶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時代,主要是自產自用,規模種植則始自新中國公社化前期開發的茶場。直到20世紀70、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柏塘人漸漸以此作為發家致富的主要手段,柏塘山茶逐漸發展起來。

2010年,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在柏塘鎮發現了源自博羅天然的全國稀有、珍貴小葉種紫芽茶,此品種正是唐代茶聖陸羽《茶經》所言“茶,紫者上,綠者次;野者上,園者次;筍者上,芽者次”的茶中上品。一時間,各大報刊、網站爭相報導此事,柏塘山茶的知名度因之而陡然提升。

2011年,經過農業專家的調研、分析、鑑定,根據百年茶樹和古屋跡、瓷器碎片等資料,證實了在300-800年前,柏塘已經有以種植茶葉為生的農民居住,山上的百年茶樹,也是由古代茶樹繁衍而來。

生產情況

柏塘山茶 柏塘山茶

2014年,柏塘鎮已成立11個山茶專業合作社,36個村委會中有33個種植山茶,種植山茶的農戶有4000多戶。茶葉產值約4.8億元,茶農人均收入達3.9萬元,較2013年增加近1萬元。

產品榮譽

2015年12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柏塘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柏塘山茶產地範圍為廣東省博羅縣柏塘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本地群體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質地為紅壤土和黃壤土,土層深度≥1米有機質含量≥1.5%,pH值在4.5至6.5。

三、栽培管理

1.定植:定植密度每公頃≤4.5萬株。

2.施肥:每年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15噸。

四、鮮葉採摘標準

1.採摘時間:春茶採摘時間為“春分”至“芒種”;秋茶採摘時間為“白露”至“大雪”。

2.採摘標準:

等級 要求
特級 全芽≥90%,一芽一葉≤10%
一級 一芽二葉≥70%,一芽三葉≤30%,芽葉完整,一芽二葉芽長於葉或芽葉等長,大小均勻一致。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五、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鮮葉→攤青→殺青→揉捻→解塊→炒乾。

炒茶 炒茶

2.工藝要求:

(1)攤青:室溫控制在20至25℃;攤葉厚度≤10厘米,攤至葉形皺縮,葉片失去原有光澤,葉色由綠變暗,青氣味減退,略有清香。

(2)殺青:溫度260至280℃。當茶葉手握成團落地散開,彎曲茶梗不易斷即可。

(3)揉捻:揉捻至茶葉成條率≥90%。

(4)解塊:迅速均勻解散揉捻後的茶球,並篩出茶末、茶角。

(5)炒乾:分小火,足火兩次乾燥,時間不低於1.5小時,炒至茶條輕折即斷,手捻成末、含水量在5.5%至6%時起鍋攤涼。

六、質量特色

1.感官品質:

柏塘山茶外形捲曲緊結;色澤烏綠油潤;香氣濃郁高長,呈“炒米香”或“花蜜香”;滋味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肥厚柔軟;耐沖泡。

2.理化指標:

花青素含量≥2.4毫克。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柏塘山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博羅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柏塘山茶的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