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子仁粥

枝子仁粥

枝子仁粥所屬美食之一,主要原料有枝子仁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6克,粳米60克等,這道菜非常美味。

主料

枝子仁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6克,粳米60克。

做法

先將前3味藥水煎,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食,每日2次。

營養價值

清熱,瀉火,適用於目赤腫痛,急性眼結膜炎,黃疸性肝炎,膽囊炎。
梔子仁粥以2~3天為一療程,每日分2次食用,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瀉的人忌用。

相關典故

梔子的古籍別名較多,《本經》中稱作“木丹”,《上林賦》稱“鮮支”,《廣雅》叫它淆“桃”,《謝康樂集》又名“林蘭”。中醫大夫常用於治療目赤、咽痛,吐血、尿血、黃疸,以及熱毒瘡瘍等症。用山梔煮粥服食,前人早有記載,如清•何克諌《養生食鑒•卷下》中說:“梔子粥,治熱眼赤痛,用米一、二合煮粥,臨熟入梔子仁末一錢,調勻食之。”此外,宋•陳直《養老奉親書•食治老人諸疾方第十四•食治眼目方》中也有用梔子仁粥治療老年人目赤澀痛的記載。梔子雖有顯著的清火作用,但它味苦性寒,苦寒藥容易傷胃,所以古代醫學家採用煮粥服食的方法,既可達到清熱毒治目疾的效果,又能減輕對胃的不良的刺激。這就是梔子仁粥的妙用。另外,對黃疸肝炎急性膽囊炎也可作為輔助治療。

參考資料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七•食治眼痛諸方》:“治發熱眼赤澀痛,梔子仁粥方。梔子仁一兩,搗羅為末,分為四分,用三合米煮粥,臨熟時下梔子末一分,攪令勻食之。”
《聖濟總錄•卷一百九十•食治門•食治發背癰疽》:“治發背癰疽,熱極上攻,目澀,小便赤,梔子仁粥方。梔子仁五枚,白米五合,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煎梔子至二升,濾去渣,即下米煮粥,候熟空心食之。”

藥用價值

梔子仁,又名姜梔子、炒梔子、黑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生用,炒食或炒焦用。
中醫認為,梔子性味苦、寒,入心、肺、肝、胃經,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本品苦寒較甚,入心、肝、肺、胃諸經,有較強的清熱瀉火之力,故能"通瀉三焦火熱",為治氣分實熱症及心、肺、肝、胃諸臟腑熱症要藥,《本草綱目》言其"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淤血"。《藥性論》言其"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丹溪心法》言其"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藥理研究表明,本品醇提物能促進膽汁分泌,能減輕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有降溫,鎮靜,降壓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煮粥服食,可減輕梔子苦寒傷胃,從而更好地發揮藥理作用。
主要治療急性鼻竇炎肝經鬱熱型:鼻涕稠黃而臭,鼻腔黏膜紅腫較甚,口苦咽乾、目眩、耳鳴、耳聾、寐少夢多,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注意事項:

1.本品不宜久服,以免苦寒傷胃;
2.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選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